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明清运河上各式各样的船,最有名的一艘做了棺材

运河是明清时期非常重要的运输手段,它能够调度各地的重要物资,有着当时非常大的运量,因此对于国家有着很重大的意义,那么当时运行在运河上的船都是什么样的呢?

最常见的是农家船,上面没有篷,也不住人。它是农家的代步工具、也是农具。收棉花的时候,可以装棉花,收麦子的时候,可以运麦子,有时候还打扮成迎亲船。

航标楼

戏班船。上世纪六十年代拍过一本《舞台姐妹》,讲的就是戏班船上的故事。戏班船是戏班的财产,演员都睡在船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老年间德州运河上还有一种戏班船,叫水路班子,演戏的时候舞台也搭在船上,看戏的人也是坐着船来看的,把酒临风听戏,别具风味。

当年还有一种夕发朝至的夜航船,很多生意人都选择这种出行方式,从天津到德州,在船上睡一个晚上,天亮就到了,还省下住宿的费用,传统的夜航船是人工划的。

最有味道的是跳渔船。它是捕捉德鲤的专用船。夜黑月高时候,在跳鱼船面上涂粉灰,船两侧横插近两米的竹栅,一半没于水中,轻轻摇浆,船在在寂静的夜里快速前行,竹栅驱赶到的鱼儿跃出水面,调到甲板上,就是德鲤了。清代诗人田霢曾赋诗:“罗酒白如水,德鲤色胜银。二者称清品,欲以啖诗人”。

渡船是少不了的。旧时桥少,过河一定要到渡口去摆渡,渡船成了运河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历代文人墨客,都在其作品中极尽描绘。

运河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漕运,所以漕船最多。在来往德州的船只中,有几艘船因结构特殊,木料优质等享有盛名。

首先是三艘江南漕船。圆楼子。船体全部采用上好柏木为原料,该船的楼子是圆形的,长约七米,宽约五米,高约一米半,楼子安置在船尾,工艺新颖,壮观美丽。吊载。载货量近百吨。由于该船在航行中经常托带着一直载重三十吨的小船,固有吊载之名。船员操作技术高超,配合默契,不但主船保持航行安全记录,更因有拖带小船而行的本领,以名船著称于运河。盖十帮。这只船全部采用红柏木建造,船缝之间采用“挤灰活”技术,不用捻缝,船体结构考究,光鲜明亮,不见缝隙。以上三艘名船运粮北上,咸丰五年(1855)黄河改道,截断运河,没有能够返回原籍,在天津至河南道口一段运输航行。1905年漕运废止,船主将船卖掉后回故里。其中圆楼子、吊载卖给河南养船大户王氏家族,盖十帮卖给临清唐氏家族,三船继续在运河上奔忙。七七事变后,王、唐两家衰败,三艘名船被拆毁卖掉。

还有一艘德州籍的名船“三十二箍”,是齐头对漕船,载重135吨,船主人刘殿功。该船的船桅用七丈长的杉木制成,桅稍往下两丈处,用一寸半宽、三分厚的32道铁箍仅仅箍住,增强了桅杆的力度和耐磨性,更显威武高大,船因此得名。日伪时期,船主家境贫寒,被迫将船在天津拆毁卖掉了,久负盛名的大桅,给其父用做棺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