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一生得四个贵人相助,他临终前为何还高呼后悔?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在楚汉之战中,被封为齐王,一度能与项羽、刘邦争锋。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韩愈的《马说》中,有着这样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良马如果没有伯乐,也只能和普通的马一样受无知小人的腌气。马是如此,人亦是如此。即使再有才能,如果没有贵人赏识,最终也只能泯然于众人之间。
今天,我们要讲的主人公正是因为有了贵人的相助,才能被刘邦赏识,最终封爵称王。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熟知的“胯下之辱”的主人公韩信。但有了贵人相助,封爵称王的韩信为何最终会落得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惨下场呢?甚至在临死前还高呼后悔的呢?这一切,都要从韩信一生中的四位贵人说起。
韩信一生有四位贵人,他为何后悔没听第四位贵人的建议?
漂母赠饭 一语点醒梦中人
韩信十八岁时,母亲在贫困交加中去世。在安葬完母亲后,孤身一人的韩信无处可去。这时,南昌的一位亭长见他气度不凡,非凡夫俗子,就邀请他到自己家做门客。
然而日子一久,亭长的妻子看韩信并无才能,开始不愿意了。有一天,韩信照常到亭长家吃饭,却被告知今日饭做早了,现在已经没有饭了,韩信知道自己被嫌弃,就愤怒地弹剑高歌,拂袖离去。
韩信离开亭长家后,只能靠捕鱼、打猎来勉强度日。有一天,饿了一天的韩信来到河边钓鱼,希望能钓上几尾鱼来抚慰早已饿得饥肠辘辘的自己。
一个小时过去了,连一尾鱼都没有钓上来,韩信看了看天色已晚,就收起了鱼钩,正打算打道回府。忽然听见有人呼唤自己。韩信抬头向声源处望去,发现呼唤自己的竟是那位经常在河边帮富人家洗衣物的漂母。
漂母挎着篮子走到韩信面前,掀开竹篮,从篮子里端出一碗饭,递到了韩信的手里,招呼着韩信让他赶紧吃。韩信闻着饭香味,终于忍不住了,端过碗,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后,韩信擦了擦嘴,刚要向漂母道谢,漂母却端过碗,转头走了。
一连数日,漂母每天都会给韩信带一碗饭吃。两人之间也渐渐有了忘年之谊。有一天,漂母向韩信告别时,韩信向漂母许下来日定会报答的诺言。
谁知漂母听了,生气地说道:“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何其可悲!我给你饭吃,是可怜你一个年轻人,却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并不是要你报答!”韩信听了,感觉无地自容,开始自我反思,从此便不再消沉下去,离开淮阴,入世建功。
犯法将斩 夏侯婴救其命
韩信入世后,先是听说项羽叔侄在下邳招兵买马,起兵反秦,就持剑去投奔项羽,在项羽军中建功。他一步步爬升,成为军中的一名郎中小官,他多次向项羽献计,但项羽一向目中无人,并不将地位低下的韩信看在眼里。所以,都未采纳他的建议。
韩信经此一事,看透了项羽一意孤行的性格,明白他并不是一个值得追随的领袖。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韩信偷偷地从项羽的军营里溜了出来,去投奔了刘邦。到了刘邦的阵营后,却被安排做了一个小官。韩信虽然心有不满,但也只能等待建功时机的到来。
谁知,建功的机会没等到,等到的确是砍头的消息。因为韩信在入汉营后,一心想要当大将军,整日心不在焉的,他的部下见他无心管理,也开始放肆了起来。在一次聚会上,不小心将军营里的粮仓给点了。这时的刘邦极其重视粮草的问题,规定如果一人犯错,与他相关的人都要处死。
就这样,还未扬名天下的韩信就被五花大绑地送上了刑场。正当刽子手要行刑时,韩信高声喝道:“难道汉王不想得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当时的行刑官夏侯婴看到韩信出语不凡,临危不惧,来了兴趣,就与韩信攀谈了起来。
两人一见如故,夏侯婴当即释放了韩信,并感慨道:“想不到我这次出城竟然碰到了这个真正的壮士啊!”随即,夏侯婴将韩信带到了刘邦的住所,向刘邦举荐韩信。刘邦虽然并不认为韩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还是给他官升一级。而韩信也因此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三个贵人。
萧何举荐韩信 官封大将军
韩信被刘邦封为治粟都尉,主管军粮,而当时刘邦军中所有的粮草都由萧何掌管。俗话说得好,“近水楼台先得月”,韩信隶属于萧何手下,这给了韩信和萧何接触的机会。
有一次,韩信去向萧何汇报任务,萧何看着眼前这位气度不凡的年轻人,想起了夏侯婴曾给刘邦推荐过他,说他熟读兵法。因此,他便与韩信讨论起兵法来,萧何看着侃侃而谈、讲得头头是道的韩信,觉得夏侯婴果然没看错,他真是一个经天纬地之才啊。
萧何不忍看着人才被埋没,就打算和汉王的几个心腹一起联合起来,举荐韩信。然而,平民出生的刘邦认为韩信只不过是一个好吃白食的没落贵族,不值得重用。萧何只能悻悻地退下。
过了几天,韩信见刘邦一直没有封自己为大将军,就打算离开刘营,另寻他主。萧何听到韩信出城的消息,连忙骑马追了出去。这就是我们常听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萧何用计将韩信劝回了军营。再见到刘邦时,萧何借此趁机再次向刘邦举荐韩信,并暗示刘邦,要封韩信为大将军。
刘邦虽然还是满腹怀疑,但是为了稳住萧何,也想看看这个韩信到底有什么本事,能让这么多心腹举荐他。就答应将韩信封为大将军,并为他准备坛场,举行封大将军的仪式。正是因为有萧何的多次举荐,韩信才能被封为大将军,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前半生。
韩信功高震主 临终悔其未听贵人语
韩信出任大将军后,打得楚军节节败退,为了稳定齐国,并给予项羽最后一击,韩信上书刘邦,想让他封自己为齐王。刘邦虽然心怀不满,但也只好册封韩信为齐王,镇守齐国。这时候的韩信也就遇到了他的第四位贵人——蒯通。
蒯通是韩信身边的一位谋士,韩信非常重用他,蒯通自认为自己的才能并不比张良、陈平这些“帝国级”谋士逊色,因此,蒯通不愿屈居人下,如果蒯通想要成为“帝国级”谋士,就只能依靠韩信离汉自立为王了。
有一天,在一场宴会上,蒯通趁机提出了“三分天下,以建万世之业”的计策。然而,当时的韩信认为汉王对他恩重如山,不愿做不仁不义之辈。蒯通早预料到,愚蠢的韩信还没有认识到刘邦的真面目,只能再次劝说:
“狡兔死,走狗烹,您虽位居臣下,却有着举世之才,大王怎么会放过你的?现在不杀你,只是因为你的能力啊!”
韩信听了,内心虽有所动摇,但还是不愿意背叛汉王,自己又立下了惊世奇功,汉王不会亏待自己的。于是就拒绝了蒯通的建议。蒯通虽然失望,但还是做了最后一搏,他大骂韩信:“今日不自立,他日便为人俎上的鱼肉,奈何!奈何!”说罢,便起身离去。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在全国施行郡县,韩信被改封到楚国,被称为楚王。韩信到了楚国后,对过去羞辱过自己的人宽松大度,这些事迹传开后,百姓们纷纷称赞韩信的大仁大义。韩信在楚国的威望也越来越高。然而,刘邦听着这件事,心里却开始担心起来,害怕韩信会谋反。
刘邦的心腹看出了刘邦的担忧,就主动为刘邦献上一策。刘邦就根据计策慢慢地削弱韩信的兵权,最后将他贬为淮阴侯。刘邦将韩信贬为淮阴侯后,害怕韩信回到领地回起兵造反,于是,将其软禁在国都。
韩信深知刘邦畏惧自己的才能,想要置自己于死地,就想尽一切办法装疯卖傻,隐藏自己。然而该来的还是没有躲过去,在宫中的吕后,趁机叫来丞相萧何,同他一起商量杀韩信的计策,萧何以举办庆祝大会为借口将韩信引到长乐宫,给他按上了一个谋反的罪名,将他当场诛杀。
韩信怎么也没想到,为刘邦打下天下的自己最终会落得一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惨下场。他不禁留下了悔恨的泪水:“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结语
纵观韩信的一生,从寄食亭长家的没落贵族,到入世建功,官至大将军,封爵称王,到最后,兔死狗烹,身死族灭,可以说,他的一生,因这四位贵人而辉煌,也因未听贵人的话而落得个身死族灭的悲惨下场。这不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