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阿济格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为何最后被赐自尽?

  爱新觉罗·阿济格(1605年8月28日—1651年11月28日),满洲正白旗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之胞兄,母为大妃阿巴亥。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清朝初期的历史上,一些至今被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开始粉墨登场,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这其中,有以十三副铠甲建立后金的努尔哈赤,有传奇摄政王多尔衮,有辅佐三代帝王的孝庄太后。这些人的故事,至今仍被我们所熟知。

  但是,也有一些对曾经对这段历史影响很大,但是却并不是特别出名的人。

  比如阿济格。

  提起阿济格,知道的人可能并不是太多。但是提起他的弟弟多尔衮和多铎,知道的朋友估计就有很多。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二个儿子,母亲是阿巴亥,努尔哈赤的第二任大福晋,也是努尔哈赤最为宠爱的女人。

  因为宠爱阿巴亥的缘故,努尔哈赤也便爱屋及乌,喜欢阿巴亥所生的三个儿子。而作为努尔哈赤和阿巴亥的第一个儿子,阿济格更是格外受宠。阿济格和两个弟弟,十几岁时候,便各自作为旗主,进入朝堂中,参与议事。这份宠溺,可是努尔哈赤其他儿子都没有的。

  公元1626年四月,阿济格先是跟随二哥代善,征战喀尔喀部和巴林部。阿济格先后俘获了两个部落的首领和多位贝勒,取得了较大的功劳,以此被努尔哈赤封为贝勒。

  阿济格受宠到什么地步呢?举个例子,皇太极的第二任福晋乌拉那拉氏,曾经因为在见阿济格时,没有从轿子上下来见阿济格,被努尔哈赤知道后,努尔哈赤便向皇太极立马休了乌拉那拉氏。

  就因为一个儿子的媳妇,没向另一个儿子行礼,努尔哈赤就直接让儿子休妻。这个脑回路,也真是没谁了。

  公元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病逝,终年六十八岁。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承汗位。这对于阿济格来说,是个很大的冲击。因为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伙同其他几个贝勒,直接逼死了阿济格的母亲阿巴亥。皇太极登基之后,虽然没难为阿济格兄弟三人,但他们享受的待遇,也江河日下了。

  不过好在,阿济格和多尔衮、多铎弟兄三人,极为争气,靠军功一样可以活的很好。公元1627年,阿济格跟随二贝勒阿敏出征朝鲜,阿济格其骁勇善战连破朝鲜的五座城池,使得主帅阿敏最终取得胜利。后来在皇太极伐明的大军中,协助五哥莽古尔泰击败在塔山的两万明军,又在宁远城附近,歼灭了这里的所有明军。

  但是后来,屡立战功的阿济格,因未经允许主持亲弟弟多铎的婚礼,被皇太极削去贝勒的爵位。不过,皇太极此举似乎更像是一种警告,并不想真的处罚阿济格,所以没过多久便恢复了阿济格的爵位。公元1629年到1634年期间,阿济格参与后金的多场战役,屡次获得战功。

  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并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开始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其中阿济格被封为多罗英亲郡王。接下来,在1636年到1643年各场的大战中,也都有着阿济格的身影,阿济格在这些战役中同样表现不俗。

  公元1644年,皇太极病逝,皇太极死后,因皇太极突然去世,生前没有留下遗诏,皇位争夺战就此拉开序幕。两黄旗和一些官员主张拥立皇太极长子豪格继位,阿济格和多铎以及其他官员,想要拥立多尔衮继位。最终,两黄旗的坚决反对,加上时机不成熟,使得多尔衮放弃了帝位的争夺,改立九阿哥福临继位,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作为辅政大臣。

  同样是这一年,随着李自成起义军的兵临北京城下,明朝的气数已尽。当时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因为种种原因,开门献降,多尔衮便和亲哥哥阿济格直接率军入关。在接下来的山海关大战当中,阿济格和多尔衮经过一场生死大战,最终击败李自成的大顺军。李自成失败之后,短暂退往北京,然后又带兵离开北京,撤往西安方向。就这样,清朝军队在多尔衮和阿济格的带领下,轻而易举进入了北京城。

  清军在占领北京城后,多尔衮回到盛京,与宗室们商量迁都北京的事情。作为哥哥的阿济格首先反对多尔衮,阿济格主张应该趁着此时屠城,便能征服北京。然后派多位王爷来镇守北京,大军回到盛京或是在山海关处防守,对于此时的清朝便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多尔衮却不这么认为,多尔衮认为夺得北京后,应该马上把都城迁到北京,然后就可以慢慢的统一全国,此时是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不能放弃北京。在迁都这件事上,兄弟二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二人终于开始因为此事不和。

  虽然阿济格反对,但是多尔衮最终还是说服了其他的宗室们,同意迁都北京。顺治皇帝在北京紫禁城的武英殿中登基,对各位有贡献的宗室以及大臣们进行封赏。阿济格被顺治皇帝封为和硕英亲王,这一年阿济格率军三万前往陕西,追击李自成和剩余的大部队。经过大半年的时间,阿济格最终在九宫山俘虏了李自成多位手下,斩杀李自成的两位叔父,李自成在此战中成功逃走。

  李自成的死,在历史上一直是一桩悬而未决的公案。有人说李自成是在九宫山失败后,被附近村民当做盗匪误杀;有人说后来李自成出家做了和尚;还有的说李自成是在九宫山上战死了。

  李自成的死法,对于阿济格来说,倒是有很大影响。因为当时阿济格上报的,是自己干掉了李世民。后来清朝虽然也不知李自成的下落,但却知道阿济格是谎报了。多尔衮一气之下将哥哥阿济格降为郡王,后来气消了以后,才再次恢复为亲王爵位。

  公元1648年,之前归降多尔衮的大同总兵姜,起兵反清,多尔衮命阿济格率军前往大同讨伐姜瓖。期间姜瓖的部下杨振威背叛姜瓖,不光后来杀害了姜瓖,还杀害了姜瓖的一兄一弟,并最终归降了清军,阿济格的军队就此进入大同城中。进入大同城中的阿济格,以及他手下的清军,却成了大同城中百姓的活阎王,阿济格先是率领军队毁了大同的城墙,随后便在大同城中屠杀百姓和官吏,大同城中的百姓和官吏和百姓全被屠杀,死亡人数不详,而此次屠杀也被记录在史书当中,历史上称此次事件为大同之屠。

  公元1650年,多尔衮因为行猎中,坠马摔伤导致旧疾复发,病情越来越严重。多尔衮知道自己的病情严重,很快就要不行了。因弟弟多铎早已经去世,哥哥阿济格尚在,于是多尔衮命人召来阿济格讨论自己的后事。多尔衮在交代完自己的后事之后,便与世长辞了,终年三十九岁。

  而作为哥哥的阿济格,没有跟他人去讨论多尔衮的丧仪该如何办理,反而想趁机谋夺摄政王之位。阿济格暗中派人给儿子劳亲送去密信,命儿子劳亲率军前来,并且告诉劳亲不要把多尔衮的死讯告诉其他人。

  阿济格怕自己与儿子劳亲势力单薄,无法彻底控制局面,所以对多尔衮之前所领导的两白旗,及其很多大臣们进行胁迫。两白旗的大臣,自然是看不上阿济格这种行为的,于是便拒绝了阿济格。

  阿济格一看胁迫对于两白旗及其大臣们没有什么威慑力,便以其他的方式威胁,其中两白旗中的一些人跑到济尔哈朗面前告发阿济格,济尔哈朗觉得此事非同小可,没有轻举妄动,决定见机行事,为了安全起见,身边还是带了三百精锐。

  与此同时,之前与多尔衮行猎的大学士刚林,见多尔衮死后,阿济格的行为异常,恐怕生出什么不测,于是便快马加鞭,赶往京城,向顺治皇帝报告此事。顺治皇帝便下令关闭九门,在阿济格回到京城的必经之路,埋下重兵。没过多久,阿济格父子便和装有多尔衮的灵柩的马车出现了,要到达德胜门时,阿济格父子命属下大张灵幡,围绕灵柩车而行,很快阿济格父子便来到了顺治皇帝和济尔哈朗的面前,济尔哈朗环视阿济格父子,发现阿济格父子均有佩刀,证实了两白旗所言非虚,于是便这三百精锐严密监视阿济格父子。

  很快,阿济格父子就被这三百精锐抓住证据,济尔哈朗将证据交到了顺治皇帝面前,顺治皇帝命参与议政的王爷们,商议定阿济格父子的罪名,这些议政王爷们,主张夺去阿济格父子的爵位,将其二人囚禁。

  如果到了这里,阿济格能老实一点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善终。但是阿济格在被囚禁的期间,屡出狂言,甚至声称要放火烧掉囚禁他的地方。参与议政的王爷们见阿济格囚禁期间,不仅没有悔改之意,反而还口出狂言,再留他下去,恐怕生出祸患。于是一致决定,立即处死阿济格,顺治皇帝没有处斩阿济格,在后来只是命阿济格自尽,阿济格的儿子劳亲也被一同赐死,并且都被削去了宗籍。

  阿济格骁勇善战,在战场上杀敌无数,对于清朝的统一,确实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不过,在清军入关的过程中,阿济格确实是杀戮过重,尤其是对平民的杀戮,为后世所不齿。而且在多尔衮死后,为了自己能够当上摄政王,更是完全不顾弟弟的丧事,准备作乱。在谋乱的事情败露后,也不知道收敛。这样一个人,实在是很难评价他的一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