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历史上真实的王世充是怎样的?与演义中的形象相去甚远

  王世充(?—621年),字行满,本来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寄居在新丰,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演义小说里面,王世充是一个阴险狡诈、贪财好色、无恶不作的小人。虽然凭着一定的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一方枭雄。但因为其本人私德太差,最后还是弄得众叛亲离,败给了李世民

  事实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王世充,其实和演义小说当中的形象,相去甚远,更不是什么小杂鱼。虽然其本人的品行,确实值得商榷。但王世充的一生,却堪称是一部寒门子弟的奋斗史诗,深刻影响到了隋末历史的走向。

  王世充生年不详,他家祖上原本并非中原人,而是氐族人,本来姓支。后来王世充的爷爷死得早,他奶奶带着他爹,改嫁到了霸城王氏。等到王世充他爹长大之后,按照当时的制度,以他家祖上的身份,很难让他爹入仕,所以他爹便跟着继父改姓为王,这才凭着霸城王家儿子的身份,入朝为官。

  虽说入仕的手段有些不光彩,但王世充他爹做官之后,还是很有能力的。后来靠着自己的努力,硬是做到了汴州长史的位置,这也给后来王世充的人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等到王世充出生的时候,他爹虽然官不算太大,但也算有了一点家底。再加上霸城王家子孙的身份,王世充小时候便有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趣的是,王世充上学之后,是出了名的勤奋好学。用现在的话来说,王世充也算是一个典型的学霸了。而且王世充还不是那种死读书的孩子,经史典籍、卜卦算命、兵法韬略等诸多方面,无一不同,算是涉猎相当广泛了。

  更有意思的是,王世充长大之后,竟然没有像一般官员子弟那样,凭借祖荫做官。而是主动参军,自己靠着军功升迁。王世充的选择,无疑是一个既聪明又危险的选择。因为如果他像正常官宦子弟那样,凭祖荫入仕的话,以他爹的官位,恐怕王世充这辈子也就只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不过,参军之后,王世充却凭着自己的学问和智慧,在军中多次立下战功,迅速升迁,最后做到了兵部员外郎的高位。

  隋朝的兵部员外郎,类比现在的官职,大概相当于国防部下面某个司的司长。以王世充的出身来说,也算是很大的官了。

  从王世充早年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王世充他们家其实是靠着父子两代人的努力,才最终逆天改命,跻身贵族行列。南北朝后期和隋朝的时候,特别讲究出身门第一说。一个普通出身的平民子弟,能靠两代人的努力,便成为国家的高级官员,这无疑是相当不容易的。

  但同时,这种从底层崛起的经历,也让王世充的性格,变得善于钻营和投机。这种性格和经历,既导致了他后来的功成名就,同时也决定了他后来的败亡。

  在兵部当了几年的官,王世充虽然表现良好,但官位却很难再往上升了。因为再往上,就是真正的国家高级官员。以王世充的家世和功劳来说,并不足以再继续升官。不过,几年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王世充的机会来了。

  公元605年,隋文帝去世,其子杨广即位。杨广即位后,大兴土木,决定重新建造江都城。就是在这个时候,王世充得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机会。他被隋炀帝从兵部调去了江都,担任江都丞兼江都宫监,负责建造江都城。

  在担任江都宫监之后,王世充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机会,开始尽一切力量,将江都的宫殿建造得无比华美,以此来讨杨广的欢心。最终,在王世充的努力下,杨广确实对江都城大加赞赏,同时也对王世充本人开始亲近了起来。

  得到了杨广的信任之后,原本仕途已经近乎停滞的王世充,终于开始再次大步向前,正式跻身隋朝高级官员之列。

  再之后,没过两年,王世充的第二个好机会又来了。因为隋炀帝远征高句丽,隋朝国内空虚,导致隋朝内部开始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当时在江都附近,也爆发了许多农民起义。然而隋炀帝派到江都这边,镇压农民军的几个隋军将领,却因为战事进行的迟缓,让杨广感到极不满意。所以最后,杨广便想到了正在江都镇守的王世充,命令王世充全权负责,镇压江都地区的农民起义。

  在接到杨广的命令之后,王世充火速接管了江都地区的隋朝军队,开始向农民军进攻。与此同时,王世充还以隋军战力不足的理由,前往淮南地区进行征兵,最后募集了数万淮南兵。这数万淮南兵,因为是王世充亲自募集的,所以后来也就成了王世充的家底。

  除了努力扩充自身势力之外,王世充在镇压农民军的过程当中,也丝毫没有半点手软。在和农民军战斗的过程当中,王世充倒是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才华,很快便击溃了江都地区的农民军。甚至连山东农民军领袖孟让,都被王世充彻底一战击溃。

  如果说,营造江都,让王世充取得了杨广的关注,从此官运亨通的话。那么镇压农民军,则让王世充拥有了自己的嫡系人马,成为隋朝军队中的一座大山头。

  就在王世充刚刚镇压了江都地区的农民起义后不久,王世充的第三个好运,又悄无声息地到来了。

  大业十一年,杨广巡视边境,遭遇突厥袭击,被突厥围在了雁门郡。

  杨广被突厥围困这件事,在当时的隋朝可谓是举国哗然。要知道,作为隋朝的皇帝,杨广若是被突厥人抓住的话,那后果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不是没发生过,比如几百年之后的明朝,便曾发生过皇帝被俘的事情(土木堡事变),最后差点把整个明朝都给拖垮了。而对于当时的隋朝来说,情况其实也是一样的。

  所以,在隋炀帝被围之后,各地的隋朝军队,纷纷前往北方进行驰援。

  和明朝那位被俘的明英宗相比,杨广还算是幸运。一来被围的时候,杨广已经率领大军,进入雁门城内,可以借助雁门城的城防坚守。二来隋朝当时家底还比较厚,国内一些重要地方的隋军,军力也还算比较强。所以最后,当各地援军纷纷前来救援的时候,突厥也就撤了。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王世充却演了一出大忠臣的戏码。

  在得知隋炀帝被围之后,远在江都的王世充,直接带上自己全部的家底,千里迢迢赶赴山西救援。据说王世充一路上为了尽快行军,一直铠甲不曾离身,睡觉只睡干草堆。不过,从江都到山西,距离实在太过遥远。等到王世充赶到的时候,突厥军队早就撤的没影了。所以王世充也没打上什么硬仗,等于是白白带着军队拉练了一趟而已。

  但是,王世充的这种表现,却让杨广十分感动。在得知王世充大老远从江都赶来救自己,带上了麾下全部的兵马,再加上王世充行军途中的那些表现,杨广自然大为感动。自此之后,在杨广眼中,王世充就成了一个既有能力又十分忠心的大臣,自然要更加予以重用了。

  其实,从整个过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王世充远赴千里救杨广,其实就是他自导自演的一出戏而已。以王世充的才学,不可能不知道从江都到山西要多少时间。王世充肯定知道,当他率兵赶到山西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不过,对于王世充来说,能不能碰上突厥军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借此来向杨广表示自己的忠心,得到杨广的器重。

  这一次,王世充显然赌赢了。

  当王世充结束的雁门之行,返回江都之后,杨广很快任命王世充为江都通守,负责整个江淮地区的防务工作。此时的王世充,已经一跃成为隋朝军中最具实权的几个大将军之一,深受杨广的信任。而后不久,对王世充深深信赖的杨广,更是直接亲自率领隋朝文武百官,前往江都生活,俨然将江都当成了另一座隋朝首都。

  被任命为江都通守之后,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王世充更加卖力的镇压江淮地区的农民军,先后击败了格谦、卢明月等强大的农民军。靠着镇压农民军的战绩,王世充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同时也让杨广越发的信任倚重他。

  连续三次好运,让王世充从一个兵部员外郎,一跃成为隋朝最具实权的将军之一。短短几年之内,王世充便走过了别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官场路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会钻营的性格,善于抓住机会的机敏,再加上好运气,终于使王世充扶摇而上,官运亨通。

  但是,好运气这东西,始终是会用尽的。

  大业十三年,王世充的坏运气来了。

  这一年,名震河南的瓦岗军,在攻陷了洛口仓之后,实力骤然膨胀,一跃成为拥兵十余万的超强农民军势力。此后,瓦岗军领袖李密,正式下令,率领瓦岗军进攻洛阳。

  洛阳是当时隋朝的两大京城之一,更是隋朝在北方最重要的命脉所在,连接了关中地区和江淮流域。一旦洛阳被攻克,远在江都的杨广,便彻底失去了对关中地区的控制。

  得知瓦岗军进犯洛阳之后,杨广火速调集王世充,率领麾下精锐,前去增援洛阳。然而还没等王世充赶到洛阳,杨广原来委派的总指挥,隋朝名将薛世雄,便被另一股由窦建德率领的起义军给干掉了。于是,杨广不得不火速再追加一道旨意,任命王世充为洛阳战事的总指挥。

  就这样,王世充开始全权负责洛阳的战事。

  和王世充以前交手过的所有农民军都不一样,瓦岗军虽然也是农民军,但瓦岗军的领袖李密,却是隋朝大贵族出身,精通兵法,远不是以往王世充打败的那些农民军领袖能比的。

  对付李密,好运气不管用,会钻营的性格也不管用。这场战事的结果,便只能以双方的军事才能,来分出胜负!

  可惜,论军事才华,王世充是真的不如李密。所以一番大战之后,王世充被李密一战击溃,驻守洛阳的十多万精锐隋军,被李密一战击溃。在退回洛阳的路上,又赶上天降大雪,冻死了数万隋军。等到王世充回到洛阳之后,原本手里掌握的十多万大军,仅剩下了千余人。

  仅剩千余人的洛阳,面对兵强马壮的瓦岗军,似乎是怎么都守不住了。

  但就在这时,王世充的好运气,似乎又回来了。

  就在王世充刚刚返回洛阳之后,大雪忽然越下越大,最后连瓦岗军也没法继续攻城,只能暂时退守,想要等第二年天气暖和一些,再对洛阳发起猛攻。

  然而李密万万都没想到,他这一退,这辈子就再也没机会拿下洛阳了。

  在瓦岗军的攻势放缓之后,王世充先是自囚起来,向镇守在洛阳的越王杨侗请罪。杨侗是杨广的孙子,虽然地位很高,但并没什么实权。当时的洛阳,又急需王世充坚守,所以杨侗自然不可能真的追究王世充战败的责任。双方在简单的演戏之后,杨侗释放了王世充,让王世充继续主持洛阳的军务。

  此后,王世充趁着瓦岗军攻势稍缓,开始在洛阳城周围,搜罗溃败的隋军。经过一番搜罗之后,王世充又搜罗到一万多溃败的隋军。与此同时,从其他地方前来增援洛阳的隋军,也陆续赶到。就这样,王世充手里又有了数万军队。依仗洛阳城的坚固城防,此时就算瓦岗军再打过来,也没那么容易攻下洛阳了。

  不光如此,仅仅两个月之后,江都方面再次传来急报:杨广麾下的禁军,竟然发动了政变,把杨广给勒死了。杨广死后,杨广麾下的禁军,都被叛臣宇文化及接管。而宇文化及打出的旗号,是要带着这些禁军,返回关中。如此一来,江都禁军就势必要经过瓦岗军的地盘,势必要和瓦岗军展开死战。

  所以,李密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选择暂时先和王世充握手言和,转过头去打宇文化及。王世充自然乐得于此,所以直接便和李密签下了停战协议。

  等到李密掉过头去打宇文化及的时候,洛阳这边,王世充已经是一家独大了。与此同时,王世充和洛阳城内的其他几位隋朝大官,共同拥立越王杨侗为帝。然后,王世充利用自己手里兵权的优势,发动政变,迅速解决了其他几位隋朝高官,彻底掌握了所有的权柄。

  除此之外,王世充还趁着这个机会,大肆募兵,迅速扩充兵力,重新布置洛阳周围的防线,击退周围几个强敌(比如趁机进犯的李世民)。几个月之后,等到李密打垮了宇文化及之后,此时的王世充,已经再次拥兵十余万,彻底恢复了元气。

  到了这会儿,瓦岗军和洛阳守军的情况,已经彻底反转了。洛阳守军经过几个月的休整之后,已经兵强马壮。而瓦岗军这边,虽然打败了宇文化及,但自身亦是损失惨重。偏偏在这个时候,李密又犯了骄傲自大的毛病,认为王世充不过是手下败将,根本不值一提,所以根本不把洛阳守军放在眼里。

  眼见如此,王世充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王世充主动率兵,前去主动进攻瓦岗军。瓦岗军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自然不是王世充的对手。最终,昔日的强敌瓦岗军,被王世充一战击溃。就连李密本人,都不得不逃往关中,前去依附李渊

  击溃了瓦岗军之后,王世充抓住这机会,开始迅速侵吞瓦岗军的地盘。尤其是当李密投靠李渊,最后却反倒被李渊杀死之后,王世充更是派麾下全力抢占地盘。短短一年之内,王世充的地盘,便囊括了整个河南,再加上河南周围的广大地区,一跃成为整个天下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在自身势力范围迅速扩充的同时,王世充也撕掉了最后的伪装面具。公元619年四月,在李渊称帝十一个月之后,王世充逼迫越王杨侗禅位给自己,正式登基为帝,改国号为郑。

  从一个胡人之子,通过自己数十年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个皇帝。王世充的这段经历,也算是十分励志。然而,篡位称帝,也成了王世充真正的人生顶点。自此之后,王世充人性当中的缺点,开始逐渐显露出来,最终导致了他的败亡。

  王世充这个人,善于谄媚钻营,所以才能一路扶摇而上。但等他当上皇帝之后,他已经不需要再谄媚任何人了。这项能力,也就彻底无用。同时,称帝之后,王世充性格当中,狭隘、偏执、自私等缺点,开始逐渐放大,越来越难以服众。

  王世充的性格,注定他可以做一个很厉害的权臣,却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在王世充称帝之后,他手下的很多大臣,因为他的性格缺点,对他都不是太服气。而且,这种性格的皇帝,怎么看也不像是最后会统一天下的人。所以,随着王世充的性格缺点,逐渐暴露出来之后,王世充的很多手下,都开始纷纷另投明主,纷纷背弃了王世充。

  对此,王世充虽然痛恨,却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因为一个人性格当中的缺点,往往是最难克服的。所以,王世充便只能实行严刑峻法,希望以此来约束部下,稳固自己的统治。然而这种操作,却反倒使王世充麾下大臣们,叛逃得更加频繁。

  又过了一年之后,不断面临部下叛逃困境的王世充,终于迎来了灭顶之灾。

  公元620年,当李唐政权,解决了陇西的薛举、河西的李轨、山西的刘武周,彻底没了后顾之忧后,终于开始正式进攻王世充。奉命进攻王世充的,正是军事才能强到极致的李世民!

  相比李密,李世民显然是一个更加难对付的敌人。

  早在两年之前,王世充刚刚被李密击败的时候,李世民就率军进攻过洛阳。不过那一次,王世充却击退了李世民。这倒不是因为,当时王世充表现得多么惊艳。而是因为杨广当时还在世,洛阳守军军心尤在,而且那会儿李世民的后勤补给也不行。攻下一部分地盘之后,就只能撤退。

  但这一次,就截然不同了。

  已经控制了整个西北的李唐政权,有能力为李世民提供充足的补给。再加上王世充本人并不是一个好皇帝,麾下人心涣散。所以战事一开,王世充阻止的防线,瞬间就被李世民打得土崩瓦解。李世民分派五路大军,从各个方向进攻。所到之处,王世充的地盘直接投降。期间甚至还发生过,双方大军开战在即,王世充这边的将军(秦琼程咬金),直接临阵叛逃的事情。

  这一仗,李世民打得堂堂正正,没有一点取巧的成分。随着唐军的逐步推进,王世充的地盘被迅速蚕食。等到五路大军合围洛阳之后,洛阳已经成了孤城一座,彻底没了希望。

  走投无路的王世充,只能铤而走险,给河北的窦建德写信求救。当时整个长江以北,就只剩下了李渊、王世充、窦建德这三家而已。所以,在得到王世充的求救信之后,窦建德本着唇亡齿寒的心思,竟然真的前来救援洛阳,而且是倾力前来救援。

  窦建德愿意救洛阳,心思自然也不太单纯。按照窦建德的想法,可以趁着李唐和王世充鏖战之际,自己忽然出兵,一战解决两大强敌。不但可以攻下洛阳,同时还能打开通往关中的道路,一举两得。就算李唐撤兵了,自己也能攻下洛阳,反正是肯定不会吃亏的事情。

  然而王世充和窦建德都没想到的是,唐军这边,领兵的是李世民。李世民军事才能实在太过逆天,得知窦建德前来救援之后,依然不肯放弃。一方面,李世民留下了主力唐军,继续围困洛阳。另一方面,李世民率领麾下精锐的玄甲军,前往虎牢关,打算扼守虎牢关,阻击窦建德。

  后来,李世民到了虎牢关之后,依仗虎牢关天险,竟是真的挡住了窦建德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之后,李世民更是趁着窦建德大军松懈之际,趁机偷袭窦建德大营,直接生擒了窦建德。

  窦建德被生擒后,原本麾下的大军,也顿时作鸟兽散。等到虎牢关这边战事平息后,李世民带着窦建德,回到了洛阳。王世充见到窦建德之后,自知肯定是没了希望,所以只能开城投降了。

  不过,投降归投降,在投降之前,王世充还是打算给自己争取一些优待条件。

  此时的王世充,虽然已经被困在洛阳,但城内还有数万主力军队。而且洛阳城防牢固,城内也不缺粮食。就算继续被围,洛阳还是能撑上很久。如果唐军强攻的话,更是注定会死伤惨重。所以王世充便以此和李世民谈条件,希望自己主动开城投降,但李世民要保证王家一家老小的安全。

  出于对洛阳城内百姓的考虑,李世民最终答应了王世充的请求。

  得到李世民的回复之后,王世充正式开城投降,随后被李世民押往了长安。

  洛阳一战,对于李世民来说,无疑是他一生当中,最为传奇的一个战绩。但对于王世充而言,恐怕就是他人生最黑暗的时刻了。被押送长安之后,王世充和窦建德一起被送去李家太庙,以俘虏的身份祭拜。在这之后,窦建德被当街处死,而王世充则是因为李世民之前的承诺,而侥幸活了下来。

  能活下来,已经算是最大的幸运了。此时的王世充,已经不再奢望更多,只希望李渊能够像之前承诺的那样,将他们一家流放蜀地,饶了他们一家的性命。

  但事实证明,李渊的腹黑,还是超过了他的想象。

  对于王世充这样的敌人,李渊从来都只有斩尽杀绝这一个选择。

  就在王世充经历了太庙献俘的耻辱,被软禁在长安城外的一座宅院,马上就要被押送蜀地的时候,一个意外忽然发生了。某天,软禁王世充一家的这个地方,忽然来了几个唐朝官员,说有李渊的圣旨要宣读。等到王世充出去接旨的时候,这几个唐朝官员,直接抽出刀来,将王世充乱刀砍死。

  一代枭雄,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后来,经查明,砍死王世充的这几个人,背后是一个叫独孤修德的人指使的。这个独孤修德,他的父亲独孤机,曾是王世充的部下,后来因为叛逃行为被发现,继而被王世充处死。所以,独孤修德便以报死仇的名义,让自己的手下假传圣旨,乱刀砍死了王世充。

  但是,后世所有人都认为,这件事背后的真正主使者,其实是李渊。因为独孤修德的爷爷,名叫独孤藏。而这个独孤藏,是李渊的亲舅舅!而且,假传圣旨这种事情,在历朝历代都是大罪。照理来说,本应该是杀头的罪过。然而最后,李渊只是对独孤修德贬官了事,但不久之后又让独孤修德重新出仕,甚至还担任了唐朝的宗正卿。

  种种迹象表明,这桩仇杀案之后,真正的主使者,其实就是李渊。

  不管真相如何,反正王世充是死在了这场仇杀当中。在其死后,李渊倒是也没再食言,确实放过了王家其他人,将王家其他人流放蜀地。可惜在流放路上,王家人又试图逃跑,结果最后全都被杀了。

  从王世充的人生,我们可以看出:王世充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弄臣。在古代的时候,这种出身底层,努力向上攀爬的弄臣,性格往往都善于投机,而且善于谄媚他人。但这种性格的人,可以做一个权力很大的大臣,却注定做不好一个皇帝。王世充的一生,可以说是成也因为性格,败也因为性格,实在是让我们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像王世充这样的人,可以做一个权臣,却不能做皇帝。在现代社会,何尝不也是如此?超过自身能力和性格的权势或者财富,很多时候,也许未必就是好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