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明朝的宦官在大明的历史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呢?

  每当想到太监,我们总喜欢在前面带一个“死”字。死太监,似乎才更配得上太监这个词。作为普通人,我们对太监的认识,多数都是来自各种演绎和影视。而真正的历史学家又是如何看待太监这个问题的呢?比如著名的历史学家蔡石山先生。但很多人,根本不会去读那些学术性很强的著作。他们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听。反正,谁只要敢说太监和秦桧是背锅侠,或说半点他们的好,就是替他们洗白,就是别有用心。对于这种没有理性思维的人,我们最好不要和他们生气,因为不值得。今天,作者就给你简单地说说明朝太监的作用。

  我第一次恨太监是初中时,那时读一篇优秀作文。说魏忠贤他们喝着东林党忠君爱国的喉骨灰粉,在阴暗的烛光下狰狞地奸笑。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我对秦桧、魏忠贤、太平天国、义和团等等就有了不同的认识。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将来也会不会像我一样,但我想不会,因为我会从不同角度去告诉他们这些人和事的另一面。为什么今天有专家说,明朝太监的大明的重要支柱之一呢?而不说其他朝代的太监?因为其他朝代的太监就是再奸诈,再坏,再有本事,也只能在皇宫里溜达,而明朝的太监是满世界跑。这里的满世界,不是仅仅指明朝的疆土,还包括海外。例如著名的郑和同学,就是一个鲜明的案例。

  明朝太监从永乐开始,就走出宫门。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种领域担任起了重要角色。这种开端,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太监不但可以监军,甚至直接可以带兵打仗。而代表太监集团的最高部门司礼监更是超过了兵部和锦衣卫,成了全国皇帝手下最得力的干将,没有之一。郑和的例子我们就不多说了,从军功起家,航海扬名,是个不折不扣的军事统帅。在明朝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就和郑和有关。

  对于下西洋,褒贬不一,就有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官员直接烧了郑和的舰队,这个人就是刘大厦。后来黄河泛滥,危机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皇上看大夏同志很耿直,就把这个重任交给了他。但他到了地方之后,由于各部门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那些士大夫们奏折里都是满嘴仁义道德,真遇到事了,哪个不是先考虑自己和自己地方的利益呢?有趁机发财的,有插人进去的等等,刘大夏一个空降兵搞不懂了,也搞不定了。这时皇帝就派了个太监去,结果三下五除二,搞定。不但地方老百姓给他立生祠,地方和朝廷也节约了很多钱,这是为什么?因为太监,只为皇上负责,其他人有敢对着干的,一律弄死。这样一来,就得罪了大批士大夫。而士大夫就是写史书的人,太监自然成了反面人物。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例子,太监绝对不是什么好东东。

  很多人不敢相信,太监的总部,司礼监供奉的偶像是岳飞,匾额是“皇上心腹”四个大字。其实太监和士大夫的矛盾背后就是皇权和文官集团背后的较量。明朝的政体有三大支柱,分别是文武百官,太监和锦衣卫。明朝灭亡,就是崇祯自己打断了自己一条腿,同时也失去了财源。而代表南方大地主阶级利益的东林党趁机做大,朝廷才失去了平衡。崇祯很勤奋,也很聪明,只是聪明似乎有点过头了。否则,明朝还会在蹦跶两年,但灭亡是肯定的。一个朝代的灭亡不是一朝一夕的,谁也挽救不了。另外,曾经有部电视剧叫大明1566,讲的是明朝太监集团旗下的职业经理人生涯。主要负责国内大型工厂和海外贸易,还有矿产资源等,是大明的主要经济来源,部分反映了那个意思。但就是明代太过海禁,太监太过卖力为皇上挣钱,太过与民争利,才导致沿海大混乱,这才是大明后来灭亡的根源。

  太监,无非就是皇权的代理人,混得再牛,最后皇帝一句话他们就得死。大明的灭亡,亡于太监,兴于士大夫,这话不敢苟同。任何事物都有他们的两面性,说太监是好人,简直令人笑点大牙,但一味地谩骂,也是很幼稚的表现。明朝的皇帝不傻,否则他们也当不了皇帝,他们重用太监,自然有他们的道理。历史,不是非黑即白,历史很复杂。对此,读者您怎么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