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时,为何很多曹魏老臣都没有抵抗?
高平陵之变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国建 立以后的一次重大政变。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曹氏政变。说起来,这场政变其实是非常容易的。司马懿当时在手中并没有什么兵马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他暗中培养的三千死士,就取得了成功。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当年,曹操不是以人才众多著称吗?而且曹操的部下,一向对曹操都忠心耿耿。虽然曹操挟持汉献帝,是一种“奸臣”的表现。但是,那些有才干同时有节操的人,依然并没有背弃曹操,而是一心一意拥戴曹操。由此也可以看出,曹操的手下,对曹操是非常忠心的。
既然曹操的手下那么忠诚于曹操,难道他们就看着江山落入司马懿的手中,而坐视不管吗?
这个问题,初看起来确实是这样的。但是细细一分析,我们又会发现,这其中其实有很多客观的现实。怎么理解呢?
其一,高平陵政变只是朝臣争斗
事实上,当时很多人并没有看清楚历史走向。并没有认识到,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政变,是司马家族向曹氏家族夺权的冲锋号。而只是觉得,这是司马懿和曹爽这两个朝臣之间的争斗。
而且,当时很多人,实际上是很同情司马懿的。因为司马懿有才干,能打仗,为曹氏家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却受到曹爽的迫害。曹爽把司马懿架空,让他提早退休回去休息,这一点确实让人很同情他。
如果曹爽仅仅是迫害司马懿倒也罢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曹爽却还迫害其他人。曹爽在朝廷中搞独裁,让他的几兄弟把持朝政,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这一点,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曹氏宗亲,都是很不满的。因而,支持曹爽的就很少了。
其二,高平陵政变得到了太后的支持。
当时的皇帝曹芳只是个小皇帝。按照古代王朝社会的规矩。当皇帝年幼的时候,一般都是由太后代为摄政。
当时的太后是郭太后。郭太后没有为曹叡生下儿子,她也是在曹叡病重的时候才晋封的。曹芳只是曹叡的养子,并不是郭太后的亲儿子。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郭太后其实对曹芳并没有很深的感情,当然也不会去思考司马懿夺权的意义。另外,曹爽执政的时候,不仅仅霸占了其他朝臣的权力,也褫夺了郭太后的权力,这让郭太后很不满。当司马懿联系她,向她诉苦,以此发动政变的时候,她可以说是感同身受,很快就同意了司马懿的行动。(当然了,由于当时司马睿已经控制了朝廷,她就算不同意,也已经无能为力了。)
郭太后当时应该算是最好权力统治者,既然郭太后也不反对,其他人又怎么会反对呢?
其三,曹操的老部下基本上都已经凋零
曹操的手下确实人才济济。但是,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这些人才基本上都已经凋零。留下来的,大都是官二代官三代或者皇二代皇三代。他们从小就在温室中长大,也没有经过艰苦的磨练,能有什么本领,向司马懿发起冲击呢。
曹爽实际上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真是曹操的养子。说起来,曹真算是皇二代(官二代)。不过曹真还算不错,有一定的能力。曹爽则是典型的皇三代,眼光和能力都有限,因而才会在高平陵政变中一败涂地。
相对来说,曹爽还算是皇三代中能力不错的。否则的话,曹叡也不会选他为辅政大臣。能力不错的曹爽已经是这个样子,可想而知,其他皇三代官三代就更加糟糕了。
其四,司马懿迅速打击了曹操老部下的后代。
司马懿通过高平陵政变,在杀掉曹爽的同时,还迅速打击了曹操老部下中的那些二代、三代。比如曹羲、曹训、桓范、邓飏、何晏、毕轨、丁谧、李胜等等。
此后,司马懿又通过王陵事件,打击了王陵、令狐愚,逼死夏侯玄,而夏侯霸逃奔蜀国。
再后来,司马懿把曹操老部下的后代及宗室后代全部抓起来,拘禁在邺城。
可以说,司马懿是一步一步杀过来的。等到曹操的老部下及宗室发现他是想夺取曹氏皇位的时候,已经手中无兵无权,为时已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