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千牛卫:始于唐代,正式名称为“左右千牛卫”,是皇帝内围贴身卫兵

“千牛卫”这个名字,始于唐代,正式名称为“左右千牛卫”。在唐代,“左右千牛卫”是大唐南衙“十六卫”中的两“卫”,不领府兵,专责“掌执御刀宿卫侍从”,是皇帝内围贴身卫兵。晚唐以后,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南衙十六卫”的衰败,“左右千牛卫”也逐渐变得徒有虚名,变成了虚衔的一部分。五代、宋、辽、金,皆是如此。

唐代禁卫军分为南、北两衙,左右千牛卫是南衙卫兵。

南衙卫兵就是“十六卫”,是国家军队。 唐朝实行“府兵制”,在“南衙十六卫”中,除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不领府兵、只负责警卫外,前“十二卫”都遥领全国府兵。

北衙禁军由“北门屯营”逐渐发展为“北衙六军”等,其中最为有名的一支就是“羽林军”。北衙禁军是皇帝私人军队,是“募兵”,由皇帝亲信指挥。

南北衙禁卫军共同卫戍皇宫和京师,并相互牵制。但盛唐之后,“南衙府兵”逐渐衰败,“北衙禁军”逐渐成为中央政权的唯一依靠。

千牛刀

《庄子·养生主》说:﹝庖丁﹞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于是,有一种帝王随身携带的防身御刀,叫做“千牛刀”,名字就是典出《庄子》,寓意“锐利可斩千牛”。

关于“千牛刀”出现的记载,较早可见于南朝刘宋。萧子显(萧道成的孙子,约公元489至537年)《南齐书》:“玉夫(杨玉夫)与其党陈奉伯等二十五人同谋,于毡屋中取千牛刀杀苍梧王(南朝宋“后废帝”刘昱)”。说的是一场著名的宫廷政变:南朝宋元徽五年(公元477年)七月七日半夜,杨玉夫和杨万年潜入仁寿殿,乘刘昱熟睡如泥时,用皇帝刘昱自己的千牛刀杀掉了皇帝。

千牛备身

北朝北魏的时候,出现了一种高级禁卫武官,他们除了负责皇帝的安全,还掌执御刀“千牛刀”,这种禁卫武官就是——“千牛备身”。

千牛卫

最初“千牛备身”出现的时候,似乎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统领这些武官。后来,北魏孝明帝中期出了“领左右”,很可能就统领着“千牛备身”。再往后,历朝历代统领“千牛备身”的机构名称不断变化,在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称“左右千牛府”,到了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改为“左右千牛卫”。

这样看来,“千牛卫”,正是因为它统领着禁卫武官“千牛备身”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