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湖口兵变一场“太子位”的事件 主谋赵志华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1964年1月,台湾装甲兵副司令赵志华在湖口基地,主持装甲第一师例行战备检查,谁也没有想到,赵志华在部队致词时,突然发表令人意想不到的演说。

赵志华

演说主要内容是:国际形势不利于台湾当局,世界各国争着讨好中共,国民党的“外交”有陷于孤立的危机,当局没有处理外交的能力,竟有人逆历史潮流而动,提倡两个中国的论调,台湾军队的高级将领,只顾自己生活的享受,不顾部队的生活,比如总统府参军长周至柔的狼狗,每月吃的东西和花的钱比一个连的伙食费还多,台湾的小姐选拔,无异于鼓励奢靡生活,小姐们本身也沦为高官子弟追逐的对象。面对这种形势,为了台湾的进步,为了台湾的军队发展,装甲兵部队应该挺身而出,前往台北“清君侧”,因为装甲是国军的精锐,曾是守卫台湾的御林军。

赵志华演讲得口干舌燥,说完子之后,便问队伍中有没有谁跟我去,随后走上来两个人,把赵志华紧紧抱住,然后台下很多人一拥而上把他制服,就这样,这位副司令就被捕了,后来就被判处无期徒刑,直到死去。

这件事情在台湾称为“湖口兵变”,小编猜测的就是时任台湾装甲兵中将总司令蒋纬国一手策划的夺“太子位”之争的关键事件。

当时,此事蒋介石和时任台湾“国防部”副部长的蒋经国接到报告,非常紧张,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命令台湾空军轰炸机立即挂上炸弹,准备轰炸湖口到台北之间的桥梁。同时命令北上兵团立即出动,在湖口至台北路上准备阻击。湖口距离台北53千米,如果战车从湖口出发,一小时可到台北,所以台湾高层紧急布置防变。

1949年之后,国民党去台后,蒋介石对装甲兵是很看重的,因为它火力集中,杀伤力大,机动性极强,但同时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因这部队机动性强,所以不像其它军兵种那样容易拦击。尤其是在台湾岛,南北长不足400公里,东西宽不足150公里,坦克能在昼夜间横扫来回。为防万一,蒋介石特地让次子蒋纬国出任装甲兵总司令。

在兵变之前,蒋纬国长期经营装甲兵,当了10年的“装甲兵总司令”,装甲兵简直成了他一人独霸的势力范围,他人不敢染指,连蒋经国也从未到过装甲兵营区一步。在装甲兵内部,人事关系、军官晋升,都是以总司令蒋纬国为中心。

这次兵变主谋赵志华,就是蒋纬国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两人合作达20年之久,他在蒋纬国的栽培下稳步上升,鉴于这种现实,赵志华此举,自然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因此,“湖口事件”以后,蒋经国直接指导了针对装甲兵的清理、整顿工作,名为清除赵志华的影响和势力,实为趁机围剿蒋纬国的势力,装甲兵从此由蒋纬国门下移到蒋经国门下,蒋纬国和装甲兵的紧密联系就此结束。

当年,蒋介石已经老了,他无法像从前那样对事务从容掌控,收发自如。当时的一些要员中,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相互倾轧,百姓怨声载道,他也力不从心,这个时候,权力的交接问题无疑成为大事,他也清楚地知道,历史上因为权力交接时混乱,甚至发生骨肉相残的悲剧,更有甚者导致进入战争的深渊,这事件不可胜数,这是一定要避免的现象。

古人在这个权力交接时有很多相关规定,比如说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以“嫡、长”这些先天的生理条件为标准,就能更使人心服口服,可惜的是,世上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权力的诱惑实在太大了,事实上,谁又肯屈居人下呢? 况且象蒋纬国自然是出类拔萃,文武双全,可谓海里蛟龙,人中精英,在台湾时人称他为“小委座”,自然是蠢蠢欲动,觊觎大位,令蒋介石头疼不已。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湖口兵变事发后,在蒋介石的眼里,蒋纬国已经不具备带兵条件,从此,彻底削去了蒋纬国的带兵权,让他致力于军事教育,成了纸上谈兵的将军,失去兵权的蒋纬国更是失去了与蒋经国叫板的本钱。

这时的蒋纬国彻底败北,从此再也没有晋升,直到蒋介石死后,蒋经国正式上位,才晋升为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