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死在自己人手里:因“同情”中国
1932年5月15日,九个日本军官持枪械闯进首相犬养毅的府邸,准备除掉他。
当犬养毅明白这些人的意图后,并没有慌张,而是将他们领进一间日本式的房间,在那里礼貌的脱下鞋子坐下。这时,一个手持短剑的刺客大喊:“多说无益,开枪!”犬养毅中弹身亡,时年七十五岁。
年轻的犬养毅。网络图
据说,直接原因是犬养毅不肯立即承认伪满洲国。据调查,当时的日本社会舆论普遍支持这些军官刺杀自己的首相犬养毅,并将他成为“日奸”。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先来了解犬养毅这个人。
犬养毅,号木堂,日本冈山县人,东京庆应义塾肆业,日本首相(1931.12-1932.5)。
1877年当上一名随军记者,并参加日本西南战争;三年后创刊《东海经济新报》,提倡贸易保护政策。
犬养毅(站立)与孙中山。网络图
1881年,犬养毅得大隈重信知遇,任统计院权少书记官,开始步入政坛。翌年,与大隈重信组立宪改进党,投身于大同团结运动,当选为东京府会议员。
明治宪法颁布后,第一次众议院总选举中当选为议员,此后连续十七次当选。
1898年,大隈重信内阁(第一次)的文部大臣尾崎行雄因共和演说事件辞职,犬养继任其职,首次入阁。
由于1913年在第一次护宪运动中为推翻当时的桂太郎内阁(第三次)发挥了重大作用,与尾崎行雄被并称为“宪政之神”。但在随后的运动中立宪国民党势力被严重削弱,变成小党派。之后,犬养饱尝从政的艰辛。
1929年与头山满(左)和蒋介石(右)。网络图
正是这些艰辛的从政经历,使犬养毅锻炼成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与当时日本弥漫着军国主义的政客有很大不同。
其实,早在明治时代,犬养毅就极关切中国革命,还秘密派人赴华调查中国的革命组织。孙中山来日本后,犬养毅为他提供庇护,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孙中山的“中山”两字,据说还是犬养毅命手下浪人平山周代取的。
辛亥革命时犬养毅甚至曾亲赴上海,走访武昌,对孙中山表示支持。
不仅如此,在日本国内,犬养毅也积极推动护法运动,迭任内阁递相,努力推动“大正民主转型”。
正是这样一个,本可带领日本走向正确道路的首相,为何会被刺杀?
原来,犬养毅在与中国政府沟通的私密渠道里,他是立场大相径庭。
他支持中国只是在背后支持,并不敢光明正大的来做。据他的得力助手古岛一雄曾说:犬养主张承认中国对东三省的“宗主权”,在“平等开发”东三省经济的基础上,日中两国联合建立新政权,从事实上达到日本所追求的目标。故在他组阁之后,背着军部派心腹萱野长知为密使,前往上海,同南京秘密交涉。
当首相时的犬养毅。网络图
萱野长知来华后,与中国政府秘密接触一月有余。据其回忆,双方经初步商谈,达成如下一致意见:“当时计划:一、日本自东北撤兵;二、由中国派警察维持秩序;三、指定该地为实行三民主义模范区;四、中国派大员常驻东北;五、准许日本移民东北;六、两国各派大使正式谈判。”
但在公众场合,特别是入主内阁后,犬养毅几度公开表态支持关东军在东北持续的军事扩张,他称:关东军的军事扫荡,是为剿灭马贼;接管地方行政组织,是因为中国的民政官僚不负责任集体逃亡,为拯救占领区,使其不至于陷入恐怖的无政府状态,关东军才不得不参与各地行政机构的组建工作。这些既成事实,不是关东军的侵略野心所致,而是事态自然演变的结果。
犬养内阁对关东军扶持的“伪满洲国”大力协助。
然而,纸还是包不住火。
犬养内阁的所作所为引起一批少壮派军官的不满,于1932年5月15日,被军部右翼分子山岸宏、三上卓等刺死在首相官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