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历史中的刘备(1)-虚伪的形象

历史对于现时代的我们说似乎更像是一部小说,那些史书记载下来的事件以及人物都可以用伟大,传奇,智慧,深谋远虑等词来形容。并且通过文学的演义,民间的传说,更是把每个人从被历史消磨的干枯的深井中拉出来重新塑造成为一个个丰满突出的形象,或英雄,或小人,或忠贞,或叛逆……因此我们每个人在真正的去了解历史之前,脑袋都被这些形象化的传说给占据了,甚至于在追溯历史的过程中不愿意去相信事实,更倾向于传说是真的。戏剧化,演义式的历史对人们影响异常深刻,我们也更愿意去接受这样的历史。但是,只有从真实的历史里,我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其实历史的人物真正像电视中传奇经历的又有几人,他们也是普通人,只是在乱世之中,更能把长处都更为显著,让英雄有用武之地。当下演绎的政治却也会成为千百年后气势宏大,潇潇洒洒的历史。而我们自己在历史的记载之中却永远只是“百姓,民众”这些词语,不免略有失落。

话回正题,三国历史可谓是中国历史最风起云涌的时代,本人从《三国演义》开始读这段历史,第一次大概是十四岁左右,读出来的感觉和老一辈人的叙述是差不多的,心里一开始就把刘备定义为“正统”“好人”,曹操是“奸贼”“篡汉”;再读是17岁,这时候慢慢感觉到刘备的虚伪,曹操的雄才;三读是在18岁,基本和第二次差不多;第四次是21岁,我又有新的体会。都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恐怕比刘备会哭的人多的是,江山又有几人能夺?所以这种说法显然是偏见,刘备能三分天下占其一,绝不是仅仅靠偶然的运气,而有其必然性。因此,从小时候幼稚无知脱离出来之后,就很想弄懂这段历史,凭借浅薄的知识以及前人的解说,总算有点新的认识和自己的看法。第一篇,便是想展现我所推崇的刘备式英雄。

刘备在世人的心中总是一副忠厚,老实,占了便宜也还是装作无辜,显得很无奈的那种人,甚至于说很虚伪,没有什么本事,但是偏偏身边却总有一群经天纬地之才帮他,文有卧龙凤雏,武有关张马赵。遇到困难就是问这个求那个,那这样的一个人物却真能够与曹操这种英雄抗衡一生?我不免对其原来的形象存有疑问,刘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件事先综述一下刘备生平,刘备161年生(曹操155,孙权182),按年龄曹操是刘备大哥,刘备是孙权叔叔。所以三个人的年龄差距就首先要有个概念,人是善变的,不同的年龄也有不同的想法以及行为方式。小时候你可能想当科学家,长大了你也许就想当个包工头也挺好,不分优劣高低,我们只看差别。188年27岁参加地方军队,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做了点小官,也是反反复复,奔波不停。196年35岁时随田楷救徐州,后留在徐州,袁术吕布,曹操都在此时对此地虎视眈眈,后来随曹操还许都。199年38岁,出曹营,占徐州,后归袁绍。201年40岁,投荆州刘表,居于新野。207年46岁,诸葛亮26岁,三顾其于草庐之中,诸葛出山。208年,47岁,曹操南征荆州,刘备奔夏口结孙权。209年48岁,占四郡,领荆州牧。211年50岁入川,214年53岁降刘璋,入主益州。215年54岁孙权袭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孙权刘备东西分治。219年58岁,占汉中,进汉中王。221年60岁称帝。222年61岁,征东吴,败绩。223年,托孤永安。刘备的前大部分都是在奔走之中,将近五十岁才真正有了一番事业。从织席贩履到占有一方,说起来很简单,各种曲折我们细细分解。

刘备究竟虚不虚伪?

刘备素有大志,曹操知道,袁绍知道,陶谦等等都知道,除了袁术,一直看不起刘备,这里也不多赘述,而这个有大志的人在行事过程中很多事情让人感到有那么点虚伪。我们认真地分析一下,恐怕仅仅用虚伪来标榜,有失偏颇。

刘备第一件虚伪的事情莫过于“三让徐州”这个事情,但是历史上有这件事吗?《三国志》原文记载:“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下邳陈登谓先主曰:‘今汉室陵迟,海内倾履,立功立事,在于今日。鄙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先主曰:‘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登曰:‘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领徐州。”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刘备并不是三让徐州,而仅仅是在糜竺让刘备领徐州牧的时候,客套地说了一句袁术离此地不远,可以让他来当徐州牧,然后陈登和孔融又相继各有一句劝说,然后,刘备就当之无愧地接下了这个徐州牧。所以,刘备这里并没有说自己不想当徐州牧,而是说袁术不是更有名吗,不是更应该当这个徐州牧吗,我刘备算老几,你们让我当这个徐州牧,折煞我刘备啊。然后孔融,陈登这时候就出来解释袁术怎么怎么不好,徐州非你不可。所以啊,刘备是想当的,而且也没有说不想当,只是客气了一下,刘备不说比别人强,袁术这种纸老虎还真的比不上刘备。

第二件事,刘备在曹操南征荆州之时,路过襄阳,诸葛亮曾建议刘备直接拿下荆州,刘备却说不忍心抢同宗的基业,很多人就批评刘备了,刘备明明是想要荆州的,谁都知道,但是在这里却满嘴仁义,不忍心抢夺。这件事我们需要和下一件事联系起来说,就是刘备入川。益州刘璋同样是刘备的同宗,但是刘备是亲自带兵夺取了益州,使刘璋出城投降。前后不是矛盾嘛!这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吗?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当时曹操大军刚到,如果刘备趁此时抢了荆州,那才是真正的虚伪。平时和刘表称兄道弟的,一到关键时刻,趁火打劫,你说到底是趁火打劫的人叫虚伪?还是肥肉送到嘴里的时候仍然说自己顾及兄弟之亲,不忍抢夺的人虚伪?当然刘备想要,但是时机不对,如果他仅仅为了获得这一块将失的底盘,就毁了自己幸幸苦苦经营的旗帜,那以后刘备还能混下去吗?现在占领荆州的时刻不成熟,曹军士气正锐,你刘备截下荆州想直接跟曹操正面刚,恐怕还没有这个能力,诸葛亮的想法从后面也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想好了要结于孙权,所以刘备一到夏口,诸葛亮马上就跟刘备说去求救于孙将军,我想这件事也绝不是诸葛亮一时想起,而是早有谋划。诸葛亮的事情我们以后再说,这里我们还是先说刘备,刘备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安全问题,襄阳没那么好攻,即使攻下来了,这个烂摊子也不好收拾,刘备心里有自己的想法,再者就是此时趁火打劫有辱名声。而抢刘璋的益州,这恐怕不能说刘备不虚伪吧,嘴里说着不忍攻同宗基业,但是边说就边夺了。这里我们要看请一个实际的情况,刘备先是应刘璋之邀,入川抵御张鲁,刘备到了这里,不是先打张鲁,而是先停在葭萌,收买人心。期间法正庞统都有劝说过刘备趁好的时机直接擒刘璋,取成都。但是刘备都以初到此处,人心不稳来回复,所以刘备这里不取刘璋,是有自己的目的,是想先取得人心,取得当地人的支持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后来是庞统出计,庞统怎么说的。《三国志》记载: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因,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后来就是用的中计,刘备为什么才用中计,是因为中计既师出有名,又没有那么慢。所以刘备在荆州和益州的事情中,都没有说自己不想要这块地盘,而是在等待时机,什么时机?人心向背的问题,荆州的时候,刘备在荆州的士族中没有关系,也没有威望,别人只是把他当一个外来客,一只大老虎,不仅不向着他还要找机会除掉他;而在益州,刘璋暗弱,人才无用武之地啊!法正,张松之类的都巴不得有刘备这个英雄过来,给他们一展雄才的机会。所以刘备就是在等待这个,只有人心都向了我刘备,我才能名正言顺地当这个领导!

所以刘备虚伪吗?虚伪!的确虚伪,但是这种虚伪不是懦弱无能的虚伪,仅仅是为了面子工程吗?刘备是以仁义为旗帜而与曹操争夺天下,夺天下如果说没有死心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只是曹操采取了直接说出口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那些思想正统的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而刘备确实挂了一个旗帜,这样就委婉了许多,我们不能以评价个人的方法来评价刘备的这种虚伪,这只不过是刘备采取的一种手段。

刘备的虚伪在《三国演义》中就凸显得特别厉害,就赵子龙单骑救主这段英雄事迹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赵云万军之中,来回穿行如入无人之境,救回了阿斗,大家恐怕只能想到子龙的英勇,而末尾刘备就的表演表演却让很多人嗤之以鼻,摔自己的儿子,这段表演也为大家说刘备虚伪增添了不少分数。首先要说明的是,这段故事大部分只是三国演义的杜撰,实际历史的确是赵云救了阿斗,说:“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走,云身报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及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曹操追上来以后,刘备老婆孩子顾不上就往南逃跑,赵云抱着阿斗,又保护着甘夫人,幸免于难。赵云英勇,但是刘备并没有说摔孩子这种表演性质的事情,事后将赵云升为牙门将军,相当于警卫长了。刘备当时手里没多少兵,自己也就是个左将军,实际也没法封什么大官。虽然牙门将军不是很高的职位,但是跟刘备贴身,说明刘备也放心赵云的保护,可以说在刘备这种穷困至极的时期,这种封赏也绝对是对属下极大的肯定。《三国演义》里面罗贯中自己写的一首小诗也挺有意思:

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

罗贯中说的是,刘备没有什么可以赏赐给赵云的,只有把自己的儿子摔在地上了。也的确是,刘备这个时候有什么呢?要人没人,要地没地,要钱没钱的,官职也封不了,总不能刘备封个比自己还大的官,这可能吗?这事如果换了曹操,恐怕曹操也会这样做。

可以说三国时期的很多人都是城府极深,让人不可捉摸,包括曹操,孙权,诸葛亮司马懿。那为什么其他人的虚伪却不为大家所牢记,偏偏刘备的虚伪就这么让人在意?因为在大家心里,刘备没有本事,刘备除了会哭会哄,没有一点实际的能力,所以大家也就特别放大了他的这一个特点。那刘备真的是没有本事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