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解密扈县:问鼎中原,中原尚在,禹王九鼎哪里去了?

《睁眼看西安》是“丰镐君”创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体。不说大事,只言小事。刨根西安,问底长安,睁开眼睛,拿出手机,告诉你一个不为人知的老长安。

西安市有郊县名户县,历史源远流长,古名鄠(hu)县,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时期。其县名所来,也得源于大禹儿子有扈(hu)氏的封国。大禹儿子有扈氏和大儿子夏启争天下大战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户县甘河一带。顾名思义,大禹就是今天户县涝店镇北偏东1.5公里的三过村人。

《地舆志》记载:“鄠(户),古崇国也。”《连山易》记载:“颛顼五代孙鲧(gun),封于崇”。《史记》记载:“鲧(gun)仕尧,治水九年,功用不成。舜摄位,殛鲧于羽山,而举其子禹以代。禹痛父罔功,克自勤励,八年间三过其门而不入”。由此可以推断,户县为古代崇国,是颛顼五代孙鲧的封地,鲧治水九年不成,被瞬帝所杀,鲧的儿子大禹接班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宋•《长安志》沣水下注:“昔尧时洪水,而沣水亦滥为害,禹治之使入渭,东注于河,禹之功也。”说明大禹为官后首先治理了自己家乡户县的沣河。

【禹王九鼎】

大禹治水有功,封为部落首领,大禹当了部落首领,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从此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以及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今天“丰镐君”就和大家说说“禹王九鼎”的故事。

大禹年老,按照远古首领有德者居之,应该禅让给皋陶的儿子伯益,这伯益不简单,由于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为嬴姓,是秦始皇的老祖宗。但是大禹的儿子夏启不同意,最后夏启当了部落首领,建立夏朝,开始了父死子继的王朝甲天下制,一直延续到晚清宣统溥仪退位,长达4000年。

黄帝宝鼎】

鼎在古代就是一种炊具,也就相当于现在的锅。只不过后来,用它盛放祭祀天地神灵的牲肉,因而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礼器,最早将鼎赋予国家重器的是华夏的老祖宗轩辕黄帝。《路史·疏仡纪·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首山就是现在蓝田县的金山镇,荆山就是现在富平县的荆山。那么黄帝荆山铸鼎做什么用,《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可见大鼎是作为社稷王器来铸造的。所以大禹铸造禹王九鼎就不难理解了,禹王九鼎造好以后,放在夏朝的京城。商朝灭了夏朝,九鼎作为王权象征,传国神器被商王成汤搬到了商朝的京城商邑。周朝灭了商朝,九鼎又被周武王姬发搬到了周朝的京城镐京。并举行了隆玉的“定鼎”仪式,意味着新王权的确立。由此,后人才有把建立政权称为“定鼎”之说。后周平王迁都洛阳,也不忘带上象征天子王权的禹王九鼎。

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力量的日渐衰落,强大的诸侯便对九鼎产生了凯靓之心。第一个就是楚庄王,乘北伐陆浑之戎的机会,陈兵东周边境,别有用心地向王孙满打听周之九鼎“大小轻重”,暗示准备夺取周的统治权。王孙满见对方野心勃勃,便针锋相对地回答说:“周王室虽然有所衰落,但还可以维持下去,仍是天下的共主”警告楚庄王不可有非分的想法。可见九鼎在天下人心目中的作用。所以后人将染指江山比喻为“问鼎”,称之为问鼎天下,问鼎中原。。

到了战国后期,周王室已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第二位有问鼎之心的是秦武王嬴荡,为了证明天命归秦,强举九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而死。后人言,九鼎不移,周室气数未尽。到了秦武王的弟弟嬴稷,也就是《芈月传》芈月的儿子秦昭襄王,直接灭了东周,将九鼎抢回了秦国都成咸阳,其中一个路上掉到了泗水里面。《史记》秦本纪记载:“周叔王十九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飞入泗水,余八入于秦中。”

到了秦始皇时候,天下一统,寻找遗失的那个九鼎,没有找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为了寻找周鼎,秦始皇在出巡路过彭城时,“斋戒祷祠,欲出周鼎,但结果却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秦始皇12金人】

那么秦朝以后,禹王九鼎跑到哪里去了呢?一种说法是,秦始皇嫌九鼎少了一鼎,不能代表天下一统,直接将九鼎融化,铸造数座大钟以表皇权。《史记》载:秦始皇收天下兵器聚于咸阳销毁,铸大钟数座以表皇权。(资料链接大铁钟欣赏:秦始皇收天下兵器聚于咸阳销毁,铸大钟数座以表皇权)

第二种说法是秦始皇将大鼎融化做了12个金人。《秦始皇本纪》记载: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资料链接“收天下兵器,为金人十二”秦始皇的12金人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到底怎么回事,反正是秦朝以后,象征天下的禹王九鼎消失不见了。作为中国第一个始皇帝,秦始皇抛弃九鼎,将九鼎与六国兵器合铸为12金人,立于阿房宫前殿。另丞相李斯篆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鸟篆玉玺一方,作为传国玉玺,自此传国玉玺代替禹王九鼎作为皇权的象征,成为各路枭雄追逐的对象。(资料链接既然户县发现的“传国玉玺”是假的?那真的传国玉玺到哪里去了?)

西安小历史 原创实不易 转载请署名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 号:zxw5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