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刘备托孤诸葛亮竟然是这样考虑的!

刘备永安托孤,历史争议很大,有人说刘备是真心实意将蜀国基业以及自己的儿子交给了诸葛亮,千古第一人,实在是很伟大;再有一种看法就是,刘备是在给诸葛亮下套,逼着诸葛亮说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类的话,让他不得不一辈子为蜀国服务;第一种观点,把刘备纯粹当做一个胸怀天下的人,他的一生志向只在于匡扶天下,兴复汉室;第二种观点,把刘备当成一个以自身利益为重的自私之人,而且善于权谋,将诸葛亮牢牢地绑架在道德的枷锁中;然而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局限性。

刘备托孤时的背景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刘备是在章武二年六月份在夷陵败给了陆逊,后引兵驻永安。一直到十二月份,刘备得了病治不好,反复不停,章武三年三月份,刘备自觉病重,召诸葛亮和李严托孤,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从二年十二月一直到三月份,中间有很长的时间都是在反复病情之中,一直到三月份才召诸葛亮,所以这期间,刘备有充足的时间考虑蜀国未来之事,所以,这场托孤大戏,绝对不是刘备临时紧急做出的决定,而是深思熟虑的。刘备一生戎马,胸怀大志,这临死之时做出的决定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第一点, 刘备对刘禅有多重视?

1.如果你要说重视,刘备多次抛妻弃子,刘备生前多次在危难时刻,弃妻儿不顾,独自一人逃窜江湖之间,第一次刘备在徐州被吕布偷袭,刘备的妻子陷在徐州城中,而刘备可是没有责怪看守大本营的张飞,最后是委屈求全于吕布,得以归还;第二次,刘备还是在徐州城中,曹操来攻,刘备吓得慌忙而逃,根本不管自己的妻子,一起拱手让出,后来还是关羽护着家眷回来;第三次是在长坂坡时,曹操拍人马追杀刘备,刘备不顾妻子,率先逃走,这次是赵云护着。刘备在这么多次的关键时刻,都可以置家人而不顾,他在临死之时能够真正替刘禅考虑的又有多少,我们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要说不重视吧,哪有一个男人不顾着自己的孩子,而且是在那个传统的年代,自己打下的天下,肯定要留给自己的子孙,并且永远延续下去。所以综合这两种情况,刘备在托孤之时,考虑刘禅是必然的,但是考虑到刘禅程度肯定是有限的。

2.刘备四十多岁才有了刘禅,老来得子,那是自然异常疼爱,但是这只是作为一个父亲角色的疼爱,而不是作为一个皇帝刘备称帝后,也立即封刘禅太子,所以刘禅在刘备心里的地位就是大统的继承人,刘备打下来的天下将来是要交给刘禅的

所以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刘备作为一个父亲是很疼爱刘禅的,而且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以后刘禅会毫无疑问的接手刘备,作为蜀汉的最高统治者。但是如果在危难特殊时期,刘备不会只考虑刘禅,因为他独自承担一个国家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点, 刘备为什么选诸葛亮?

1.关张死了以及其他有威望有能力的大臣已经死了,就剩诸葛亮了

2.诸葛亮出师表中就说过,先帝知臣谨慎,说明刘备托孤之时肯定提到了诸葛亮的严谨,并且发自内心地对其肯定。

3.诸葛亮在之前表现得一直很忠心,我想刘备之前并没有太重用诸葛亮,一方面也是考验他,除了把大后方的治理交给他并没有给他其他施展才能的平台。

第三点, 刘备真不真心?

首先,人是很复杂的动物,比如给别人送礼,明明不想送,但是还是要送,人家不要还不开心,那你说到底这份礼送的真不真心呢?这就不能一概而论了。送礼并不是真的想给他这份礼物,而是想让礼物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刘备把蜀国交给诸葛亮也不是说真的要把蜀国交给他,而是只有交给他,蜀国才能走下去。这时的不真心也是真心,真心也略带虚假。那托孤给诸葛亮之后,刘禅处于何种地位?刘备让他的儿子把诸葛亮当父亲一样,但刘禅并没有直接称其为父亲之类的称呼,这也应该是诸葛亮自己做事的一个分寸,自己要当一个合格的管家,而不是第二个主人。

所以把国家和儿子都交给诸葛亮是必然的,也是可靠的,刘备相信诸葛亮的能力自己忠心,非特殊情况下,诸葛亮应该不会打破破坏这种君臣关系。

那还有一个问题,刘备托孤时候说了一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有些人认为是为了限制诸葛亮,以退为进,让诸葛亮自己说出来忠心的话。但是,我们可以体会一下,如果诸葛亮是个奸臣,这种话根本起不到作用,如果他日后篡位,反而这句托孤之辞给了他理由,甚至于说篡的更加名正言顺。如果诸葛亮是忠臣,说这句话,未免有点画蛇添足,诸葛亮不用说也会忠心耿耿地为蜀国和刘禅做事。那究竟刘备说这句让我们后人捉摸不透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认为刘备在托孤之时必定是和诸葛亮推心置腹,而不是全程打哑谜,说一些让人捉摸不透的话,刘备首先是真心想托付蜀国和刘禅给诸葛亮,而诸葛亮虽然知道刘备的真心,但是他也知道这真心背后的无奈,就好比刘备是在求着诸葛亮办事一样,而且刘备不仅嘱托了诸葛亮要照顾好蜀国,还嘱托了刘禅要完全配合诸葛亮的工作,刘禅也完全照做了,所以刘备完全是真心把蜀国交给了诸葛亮。按照刘备的无奈而又真心的想法,诸葛亮是完全可以取代刘禅自立,而诸葛亮的赤诚之心也会体会刘备的良苦用心,反而会更加地卖力。

那接下来一个问题,假设诸葛亮在情急之下取代了刘禅,那刘禅怎么办?下场是什么?按照刘备的托孤,君可自取,所以诸葛亮完全可以依靠着自己的威望和关系,和平地从刘禅手中取过政权,而刘禅也绝对不会跟诸葛亮叫板,首先是没那个能力,再者没那个条件。刘禅论政治军事权谋,样样都不可能和诸葛亮斗,刘禅的声望也不及诸葛亮,对手下的威慑力也完全不够,可以说刘禅也知道诸葛亮如果想废掉自己,自己毫无还手之力,也只能温顺地服从,以求保全性命,而且如果刘禅非常顺从,诸葛亮也不可能加害他,还会裂土封侯,富贵一生。

所以,从上面的推理中总结一下,刘备把蜀国交给诸葛亮,是深思熟虑的,是无奈而又必要的真心,刘禅在刘备死后就尽量做到事事遵从,实在不行就让诸葛亮取走,至少也能保全性命,不至于绝了后代,等诸葛亮兴复汉室之时,如果他要自己做皇帝,那怎么说也要给刘禅多一点赏赐。如果他要做权臣,那刘禅还能继续做皇帝。如果诸葛亮功成身退,那是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