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什么大多死的早,病怏怏不能长寿?特别是在这个时期
古代的帝王可以说掌握着国家最高的权利,因此能够享受到常人难以企及的富贵。但是在漫长的封建历史当中,皇帝尽管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成员,得到了成千上万人精心的伺候,皇帝本人却很少有能够长命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皇帝在享受最为富贵的待遇的同时也要承受来自天下的压力,天下歌舞升平还好说,一旦出现了天灾人祸,皇帝就必须要小心翼翼的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往往会担惊受怕。因为皇帝虽然是天下百姓的共主,他本人也不过是为上天来总理河山,所以天灾就成了不会说话的上天宣泄自己意见的窗口,以至于当天灾发生的时候就皇帝一定会心惊肉跳,长此以往,自然有着不同常人的心理压力。
再加上皇帝虽然贵为九五之尊,可是他并非一个甩手掌柜,偌大的河山,每天发生的重要事件都需要皇帝陛下亲自审阅,因此皇帝的工作负担也是十分巨大的。再加上,皇帝只能在紫禁大内中生活,长久不能外出,心情自然烦闷。古代的科学水平和医疗水平也是无法与现代相比较的,他们要承受更多的病痛,凡此种种原因加在一起,自然会导致皇帝的寿命难以长久。
但是即使皇帝少有长命百岁的例子,明朝的皇帝在整个封建帝王的历史上也算是比较短命的一批君王了。纵向比较来看,明朝也只有朱元璋和他的儿子永乐帝年过花甲,剩下的子孙们几乎没有能够达到六十岁的,甚至很多为帝王都是年级轻轻就一命呜呼,阔别了这个五彩斑斓的红尘世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须知,明朝虽然科技水平无法与现代相比,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算很差,至少明朝的阁员大部分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首辅更是年纪很大,明朝中后期的多位皇帝都是常年不上朝的,国家的一应大事都是交给垂垂老矣的首辅来处理的。这样一来,皇帝的任务就更加轻松了,为什么皇帝的寿命还是短暂呢?有几位皇帝都是正当年的时候溘然长辞,频繁的更换皇帝也同样为国家埋下了不安的隐患。难道是因为永乐帝的基因不好导致了后代短命的问题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原因。
我们现在看来,明朝的皇帝的确普遍身体不好,根本无法和满清的历任皇帝相比,清朝的皇帝都是极为健康长寿的,这可能与他们来自北方之地有关。但是明朝皇帝则完全不同,他们往往需要服用大量的汤剂来维持身体的健康。嘉靖皇帝祖孙三代都是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主,常年蛰伏在深宫大院中也是万般无奈的选择,病病殃殃的皇帝恐怕也无法坚持每天临朝听政,如果他们坚持一天不落的上朝听政的话,恐怕还会辞世更早。
但是与成祖的血脉相比较而言,朱元璋的其他子嗣却有着长寿的基因,往往藩王都能够活到古稀之年,还有很多儿孙绕膝,享尽了天伦之乐,如此综合比对看来,明代君王的早逝恐怕是与永乐的血脉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这其中不乏有藩王生活轻松的原因,可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的原因,毕竟藩王同样也要操心地方的各项事情。我们从永乐帝的子嗣来看恐怕也能得出一些结论,永乐帝本人的子嗣并不繁盛,仅仅只有两个儿子成功的成为了藩王,还有一位因为包藏祸心而失去了王位。
永乐皇帝的子嗣也同样面临着后继为难的局面,很多人都因为没有继承人而丢掉了皇位。甚至有的时候还出现了皇帝也没有嫡子的情况,只能够在旁系之中选择继承人。就算是子孙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这些皇帝的后裔也往往难以长久,他们的成活率也很低,这种半路夭亡的情况虽然在古代十分常见,但是生在帝王富贵之家还是无法健康成长的情况就有些许反常了。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是因为娇生惯养的而原因而使得皇帝的子嗣无法正常的长大成人。
可是除去这些原因之后,皇室子孙的成活率依旧低的有些吓人。宣德、隆庆等皇帝都是子嗣单薄的帝王,这就是直接的例证了。其实从永乐皇帝开始,皇帝的身体就已经有些问题了,永乐本人就是在北征归回的途中突发疾病而死。其子孙不能够长寿的基因密码恐怕也都是出在他的身上。
文|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