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史上最强间谍克星:不用身体接触让500间谍招供
英国军情五处 资料图
罗宾·史蒂芬斯是二战期间英国军情五处的间谍审讯官,因为右眼总是戴着一副单片眼镜,甚至连睡觉时也不愿取下来,由此得名“鹰眼”。据说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的“疯眼”穆迪就是参照了史蒂芬斯的形象。不过史蒂芬斯这个现实中的“疯眼”却有着一个在外人看来褒贬不一的“绝活”——他能够不需要任何身体接触就能让落网的德国间谍说出一切。据说,他曾用5年的时间,先后审讯了500余名间谍,这个记录直至今日也没人能够打破。对当时的德国间谍而言,被英国反情报机构抓获只是噩梦的开始,真正惊恐的是接受史蒂芬斯的审讯。
善于揣摩人心的语言通
史蒂芬斯1900年出生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曾在法国的公立中学读书,先后就读于英国达利奇学院和皇家军事学院。辗转奔波的经历让史蒂芬斯成为一名语言通,除了英语、法语和阿拉伯语,他甚至能够流利地使用乌尔都语。从皇家军事学院毕业后,史蒂芬斯被派往英军驻印度的一支廓尔喀军团中服役。这可不是一件好差事,要知道,管理一支外籍军团不仅要克服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更要能把握住这些“外国人”心里在想些什么。在外籍军团10余年的经历,让他善于观察、判断对方心思,算是为日后审讯间谍埋下了伏笔。
尽管曾经周游世界,史蒂芬斯却绝对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他承认,自己面对外国人会有种莫名的恐惧感。作为英德混血儿,他却十分厌恶德国。谈到间谍,他更是一脸不屑,认为“他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一群反复无常的小偷”。
事实上,举止粗暴的史蒂芬斯和一般的狱卒没什么两样,但史蒂芬斯绝对是狱卒中的“佼佼者”。通过对部分被捕德国间谍进行审讯,史蒂芬斯顺藤摸瓜将德国派驻英国的间谍网络一网打尽。很多间谍不堪史蒂芬斯折磨,选择为盟军工作。从1942年开始,德国对英国的人力情报工作基本陷于瘫痪,这些被英国牢牢掌控的德国间谍,开始例行性地向柏林发送假情报,德国人对这些假消息完全信以为真。甚至诺曼底登陆已经过去了一周,德军仍有几十个师按兵不动,因为根据英国等方面的情报显示,乔治·巴顿将会率领盟军实施真正的反攻。
令囚犯闻之色变的冷暴力
1940年初,英德两国的情报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大量被捕的德国间谍令军情五处有些无能为力,亟需建立一个专业的审讯机构,以便尽快从这些间谍口中得到想要的信息。名声在外的史蒂芬斯很快进入了军情五处的视线,一番考察过后,同年7月,史蒂芬斯被调入军情五处,工作地点则是在伦敦市郊的一户民房里,任务就是组建秘密审讯基地。
这座色调灰暗,杂草丛生的老建筑位于伦敦城边。一战时期,这里曾经作为英国国防部的战时医院。到了二战初期,这里划归英国监狱署管理,使得房子周边布满了铁丝网。院落的宁静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就是英国军情五处的秘密审讯中心——“020号营区”。
史蒂芬斯在原有30个房间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92间牢房,外加一个惩戒室——号称13号牢房。第一批德国间谍于1940年9月入住这里,在接下来的5年里,先后有500余名犯人“造访”过“020号营区”,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德国间谍,很多人为了活命选择为盟军工作。
史蒂芬斯讨厌被人称作“监狱官”,在他眼中,他一直扮演着“指挥官”的角色。在“020号营区”,他始终强调,“严禁暴力”。“使用暴力审讯不只是得到答案而已,这么做同时也降低了情报的标准。”在审讯工作要点中,史蒂芬斯写道:“使用暴力一点也不明智,犯人为了避免皮肉之苦就会信口开河,这样得来的情报都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前提。”
里德尔曾是“020号营区”的一名军官,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记载过史蒂芬斯阻止其他军情五处官员使用暴力逼供的情景。里德尔写道:“我很清楚,这个营区不能使用暴力。除了道德上的原因外,这些盖世太保的手段从长远来看并不会奏效。”为了阻止频频发生的刑讯逼供,史蒂芬斯甚至开除过一名审讯官。
与其他审讯者不同,史蒂芬斯更擅长施加心理压力。他将“020号营区”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营造了一种诡异的安静氛围令犯人们恐惧。守卫一律穿着网球鞋,从而消除脚步声,造成他们随时会出现的假象。所有房间都装有窃听器,严密监视犯人的一举一动。犯人们被相互隔离,完全不知道彼此的存在。犯人的食物单调乏味,他们没权享受香烟和咖啡。剥夺睡眠在这里是家常便饭,从而破坏犯人的时间感,让他们在这里度日如年。有些犯人的牢房灯24小时保持照明,有些人的牢房则是终日不见光亮,个别犯人甚至一连数月不许穿衣服。
除了这些常规的精神折磨手段,史蒂芬斯还利用了法律提供的便利条件。根据规定,战时被捕的间谍如果拒绝合作就会面临极刑。“020号营区”前前后后收容过500余名犯人,15名间谍曾先后被史蒂芬斯枪决或是吊死,还有很多间谍因为不堪折磨而自杀。
从这点来讲,史蒂芬斯被称作“酷吏”算是一点也不为过。正是用这种残忍的手段,他从这些间谍中收获颇丰。送来的500余名间谍中,120人被鉴定为具有重要价值的人员,移送给军情五处总部用作迷惑德国情报组织,或是作为反情报资源予以培养,史蒂芬斯将他们中的很多人成功地改造为双面间谍。
在史蒂芬斯看来,他是一个业余的心理专家。他为此阅读了大量心理学著作。谈及自己出色的审讯能力,他毫不掩饰地讲,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在廓尔喀团中同那些外籍雇佣军斗智斗勇的成果。“我们在这里就是为了从心理上打垮间谍。”他告诉下属,“将他们的心彻底击碎,再审视一下这些碎片是否有价值,而那些顽抗到底的人将会被绞死以正视听。”
史蒂芬斯曾经在报告中写道:“审讯者是天生的,这种技能没法培养。犯人会因为审讯者的性格特点、语音语调和询问速度感受到压力,连续主动地发问容易使犯人不知所措。”
面对提审的犯人,史蒂芬斯通常会身着廓尔喀制服来到走廊,故意“迟到”一个小时,而这期间犯人们必须起身等待他“随时”来临。伴着一盏白炽灯,史蒂芬斯通常会一连数个小时地“拷问”犯人,再加上两个膀大腰圆的军官在一旁助阵,一点点地打垮犯人的心理防线。
和其他的审讯官不同,史蒂芬斯对一些繁琐的细枝末节问题会表现出格外的兴趣。他经常会要求犯人始终保持清醒超过48小时,之后他再进行审讯,喜欢就一些细节问题反复盘问,以此来印证这些间谍是不是在讲真话。有时,他还会对犯人实施心理上的关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打一棒子,给一甜枣”。一个历史学家曾经形容史蒂芬斯性格古怪,就连他的下属也觉得这个上司就是个“疯子”。
钟情冷暴力导致声名狼藉
战争结束后,史蒂芬斯迅速迎来了人生的低谷。原因很简单,已经没有那么多间谍可供他审讯。诺曼底登陆时,史蒂芬斯的权力曾经盛极一时,就连军情五处的高层领导也要让他三分,对他提出的各种要求一一满足。然而,随着战争的结束,加之史蒂芬斯平时为人傲慢自大、性格古怪,除了死人几乎没人能和他和平相处,军情五处开始有人认为,继续维持“020号营区”是一种资源浪费,甚至有呼声要求把这个居功自傲的“独眼龙”派到德国。最终,史蒂芬斯被派往德国巴德嫩多夫监狱负责审讯战犯。
1945年8月1日,英军从美国人手中接管了这一地区。当地村民被告知在几个小时内收拾好行李物品,无条件搬离村子。整个行动的总指挥正是时年45岁的“鹰眼”史蒂芬斯。巴德嫩多夫监狱临近德国汉诺威市,从1945年8月至1947年7月关闭前的22个月里,这里先后羁押过416名犯人。
史蒂芬斯尽管一直倡导非暴力审讯,但是在德国却一反常态,开始纵容下属胡来。在他眼里,一方面他成了办公室政治的牺牲品,人在壮年却是郁郁不得志;另一方面,他认为没必要为这些没什么情报价值的战犯浪费心血。史蒂芬斯曾夸下海口,他能让犯人说出一切。这次他总共带来了20名审讯官,12个英国人,其余的8人则是逃到波兰和荷兰避难的犹太难民。个别检察官曾表示反对,因为这种人员搭配很难保证审讯行为能够保持公正客观。
最初,大部分来到这里的人都是纳粹党徒,盟军试图通过这种方法防止在刚刚解放的德国出现任何纳粹暴动。到了1946年末,这里开始关押大量所谓的苏联间谍。很多人事实上只是德国左翼分子,还有一些是生活在苏军管控地域翻越围墙时被抓获的东德居民。史蒂芬斯的任务则是甄别他们是不是苏联间谍。
同“020号营区”相似,所有的囚室都装有窃听器,犯人们任何的牢骚、抱怨都会被记录的一清二楚,事后还会同审讯供词相比较,看看他们是否有所隐瞒。曾经有囚犯被迫在零下20度的地面上睡3天,最终因为冻伤不得不截掉4根脚趾。
周边的医生经常抱怨,送到他们那里急救的囚犯,个个脏兮兮的,神情恍惚,身体不同程度地遭受损伤。很多人长期因为饥饿,身体枯瘦如柴。到1947年,战俘营的人员和经费大幅缩减,警卫人员被抽走一大半,大量囚犯长期遭受虐待和营养不良。两名犯人甚至因为营养不良死在医院里。
随着抱怨声不断增多,以检察官汤姆·海沃德为首的调查团被派来调查这些指控是否属实。在海沃德向政府递交的调查报告中,对这种成体系地殴打犯人、虐待战俘的行为感到震惊。最终证明,囚犯对于监狱看守的各项指控完全成立。史蒂芬斯和其他4名负责人相继被逮捕,而巴德嫩多夫监狱也因此被关闭。
史蒂芬斯和其他负责官员面临法庭的多项指控。对史蒂芬斯最大的指控就是玩忽职守,纵容下属虐待囚犯。然而,英国工党政府却是进退两难。一旦爆出虐俘丑闻将会给政府带来毁灭性的政治打击,政府高层极力想要将事情尽快处理掉,息事宁人。
法庭最终举行闭门听证会对案件进行审理,在法庭上,史蒂芬斯面对各项指控均坦然处之,声称自己是在情报机构的授意下行使权力。尽管公诉人一再指责发问,史密斯最终还是被免除两项指控,宣判无罪。
史蒂芬斯虽然摆脱了各项罪责,但是迫于议会压力,他被调离战俘营,从审讯官岗位上彻底“金盆洗手”。一度赋闲在家的史蒂芬斯曾经向军情五处申请,准备在对俄情报战中再立新功,无奈的是,没人敢再起用这个声名狼藉的“鹰眼”。史蒂芬斯的工作申请最终石沉大海。半年后,作为海外联络官,史蒂芬斯被派驻到加纳的阿克拉,他辉煌的“情报”生涯也就此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