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人口、经济、甚至军力都很强,为啥灭国?
宋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最繁荣发达的时期之一,但是在军事上却频频失败。纵观历史,汉军战斗力一直比野蛮民族高强,不仅是有精良的武器,还有先进的军事思想。宋朝之前,是五代十国最后一个朝代后周,政权重新落在汉人手里,已经打得契丹部的辽满地找牙,柴荣发誓夺回幽云十六州,屡战屡胜,辽主决定放弃:“这本来就是他们的地方”可惜柴荣英年早逝,很快,赵匡胤篡国,改国号为宋。有宋一朝,虽然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军事战斗力上却每况愈下,这是为什么呢?
宋军初期其实并不弱,到979年,高丽女真皆贡于宋.宋朝的开创者赵框胤出身贵族,是一个高级将领。他本身并不注重抽象的理论而是非常注重实际技术、重视科技。他称帝后,很少与文臣探讨儒家典籍,而是经常亲自出题科考或亲临造船务、监督水战、整饬军政等。赵光胤本身很重视军事武力建设的。赵匡胤经过了一番浴血奋战,灭后蜀、南唐,初步完成了统一.他不给武将太多权利是因为怕军阀割据、国家不安定。他死后传位于其弟。宋太宗赵光义又灭了吴越、北汉等国。赵光义根据赵光胤的遗愿收回燕云十六州发动两次侵辽战争。宋军主动进攻辽军,可见宋军的实力并不亚于辽军。由于轻易冒进、前线指挥失误等等原因使宋军没有取得成功,但也没有溃败。宋军停止了对辽战争是因为由于经过长期的战争后建国不久,宋需要休养生息。
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宋真宗御驾亲征渡过黄河,宋军与屡犯边境的辽军大战十多天,辽军统帅萧挞览中箭身亡,辽兵多有逃散.最后辽军抵挡不住,请盟议和.虽然寇准不同意议和主张乘胜追击。但宋真宗却渴望和平,不喜战争,不想再继续劳民伤财、不愿意生灵涂炭。大宋在胜利的情况下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使两国成为兄弟之邦。同时宋朝同意每年给辽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相当于30万贯)。公元1021年宋朝的国家财政收入总数为15000万贯。北宋时期宋政府的平均年财政收入应在有10000万贯以上。一两白银兑等于一贯铜钱。30万贯对宋朝每年的巨大的财政收入来说不值一提。仁宗宝元年间仅陕西一地,和平时期军费2000万贯,战时3300万贯。只是陕西一地,战争军费比和平时期军费高1300万贯。最重要的是"澶渊之盟"使宋朝依然侵占辽国"关南"之地瀛、莫二州。澶渊之盟是赏赐失败者财物的盟约决不是失败者进贡赔款的盟约。"澶渊之盟"使宋辽两国进入100多年和平交往的友好时期,使中国的北方恢复安定,促进了汉、契丹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契丹人的汉化.到耶律洪基时,契丹人与汉人已没什么区别了,甚至连契丹语都不会说了.当宋仁宗去世的讣告送到辽国,"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握着使者的手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从这些战争可以看出,宋初期还是比较血性的。但宋的制度缺陷使得军事实力越来越差。
自从秦制以来,中原皇朝就面临了许多崭新的问题:内宦外戚之乱、藩王之乱、皇后篡政、将领叛乱。尤其是,唐朝自安禄山之乱以后,将领叛乱,到五代十国,层出不穷,随时就会亡国——宋朝本身就是将领叛乱篡国而来。所以,宋朝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就是文官治国。但是由于制度没有完善,造成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但是另外一方面,终宋一朝,很少出现将领叛乱。这就是代价。
如果放在周朝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很少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虽然各诸侯国高度自治,毕竟有天下共主,将领叛乱篡国,不仅无法得到周主的认可,还会引来各路诸侯的讨伐。所以,秦制,使得中国2000多年以来陷入制度缺陷中的苦苦挣扎。而且,宋还是史上最温柔的王朝。后代曾总结“宋朝超越古今者五事”。
一是“百年无内乱”;
二是开国之后的四位皇帝都比较开明 “四圣百年”;
三是改朝换代的时候兵不血刃,没有惊扰民间 “受命之日,市不易肆”;
四是100多年里没有诛杀过一位大臣 “百年未尝诛杀大臣”;
五是对周边蛮族采取怀柔政策 “至诚以待夷狄”。
这五件事情或有夸张的地方,但离事实不远,特别是第一条和第四条最为难得!由此可见,宋代确实是别开生面。北、南两宋加起来300余年 比之前的隋唐和之后的“元明清”都要长!对外委曲求全,对内温和文治,18位皇帝中没有出现一位“铁血大帝”,这也算是“超越古今之事”。
由此可见,这么温和的统治,外敌想不欺负都难啊。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是骑兵和步兵差异。宋基本都是步兵,在骑兵面前就是菜。即使是宋在一场战斗中战胜了,但对方也能即使逃走,死不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