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皇帝并非昏君
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可能很多人会误认为他一定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才会导致明朝的覆灭,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崇祯皇帝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勤政的并且年轻有为的皇帝。
崇祯皇帝叫朱由检,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他在1627年正式即位,当时的朱由检正好是18岁。即位后的朱由检每天勤于政事,有一次他因为身体不适临时说不用早朝,结果遭到了辅佐他的大臣的训斥,结果朱由检急忙进行自我检讨,他在位期间,曾六次下罪己诏,而且生活十分节俭,与此同时,朱由检实行一系列的措施,大力铲除阉党干政的现象,打击魏忠贤等人,除此之外,朱由检还平反一系列的先前的冤假错案,启用有能力的大臣委以重任,例如让名将袁崇焕担任了收复全辽的重任。就是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使明朝有了能够中兴的可能性。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明朝末年,天灾人祸泛滥。就在崇祯皇帝即位的那一年,民间就开始大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只能吃树皮草根,饿死的饥民众多。除了大面积的干旱,由于饿死的人太多了,民间瘟疫流行,这更加是雪上加霜,导致了民众怨声载道,民变也是此起彼伏。农民起义军李自成,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反抗明朝统治。
为了围剿各地的起义军,崇祯皇帝不可谓没有花心思,他最大的问题是疑心太重。他在围剿起义军的时候,十三年中频繁更换领军的将领,导致围剿的效果并不好,甚至功亏一篑。李自成因此能够大难不死,在之后的发展中日益壮大。
除了李自成的起义军,外患也是接踵而至。北方的后金不断骚扰入侵,北方的大面积领土丧失。由于内有起义军,外有后金皇太极,使得明军出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国家财政再这样的情况下难以支撑,这就导致了没有办法为士兵发放军饷,这又导致了明军自身内部的变乱。多疑的崇祯皇帝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焦虑 ,他中了后金的反间计,错杀了明朝的最后一个救命稻草袁崇焕,这等于自毁长城,无奈于这样的形式,崇祯皇帝开始私下和大臣商量向后金议和。
但是朝中大臣有很多将领都希望与后金一战。崇祯皇帝面对这种状况左右为难,在表面上又同意了明将卢象升主战的建议。不过之后卢象升战死沙场。崇祯皇帝就这样一直处于战与和的两难境地。随着后金实力的逐渐壮大,东北很多地方相继失守,明将洪承畴也投降了后金,明朝覆灭的时间越来越接近了。
朱由检曾有过迁都南京的想法,但是却遭到了一众大臣的反对,朱由检曾在召见阁臣时悲叹道:“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最后仍然未能下决心迁都南京。
1644年,李自成围困北京,明朝面临着灭顶之灾。朱由检先后赐死了周皇后和袁贵妃,随后有亲自杀死了15岁的长平公主和年仅六岁的女儿昭仁公主,之后又砍死妃嫔数人,朱由检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的时候还光着左脚,右脚也只穿着一只红鞋,非常落魄,那时的朱由检也不过33岁。
原本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崇祯皇帝,最终却沦落如此下场,实在是令人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