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不敢回应曹操的秘密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
曹操邀刘备在许县“青梅煮酒”论英雄,细节(如青梅、煮酒)是小说家编的,但主要情节史书都有记载,至少有两处:
《三国志》: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华阳国志》: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
这两个记载也可以看成一个,后面是对前面的补充,虽没有“青梅”,但“方食”,是饭桌上发生的事。对此,一般的解释是曹操因为不放心刘备,故意用这番话对刘备进行试探,而刘备能随机应变,把事情遮掩过去了。
但这么理解似乎有些简单,尤其是把曹操想简单了。
刘备是什么样的人?曹操如果连这还弄不明白,那算是白称“奸雄”了,而几句话又能让曹操放松警惕,更是对机警过人更善于识人的曹操是智商上的贬低。
那么,这件记录在史书的事情应该如何解读呢?
这先得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建安三年(198)9月,曹操东征徐州的吕布,年底破下沛,将吕布缢杀,吕布集团的张辽投降,为曹操所用,吕布的残部成为曹军的一部。
刘备作为吕布的对头,又是助攻下沛的有功人员,被曹操以朝廷的名义任命为左将军,相当于东汉的东部战区司令,但被曹操带回许县居住。
当时有人劝曹操把刘备杀了,以免后患,曹操没答应,表面上是爱惜人才,其实曹操有另外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已杀吕布,再杀刘备,有赶尽杀绝之嫌,天下未定,不能把对手全部逼到拼死对抗这一条路上;另一方面,曹操的实力还不足以把所有人都当成对手,为对付当时更为强大的袁绍,他需要建立一个“统一战线”。
在曹操心目中刘备是“人杰”,这一点他很清楚,甚至比手下那些主张除掉刘备的人都清楚,但曹操对刘备仍未绝望,试图争取,希望刘备、关羽和张飞等人也能加入到自己的“统一战线”中来。
曹操的“统一战线”中并不都是嫡系,有张绣那样的对头,也有臧霸那样的地方实力派,把刘备纳入进来,符合曹操的战略方针。
为此曹操也做了一些努力,他对刘备很尊重,“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又指示张辽想办法接近关羽,这虽是拢心之术,但绝无伪饰,因为曹操是真心想把刘备等人留下来。在曹操看来也有这种可能,因为曹操会觉得刘备只有跟自己合作最现实,而一直到此时二人还未做过战场上的宿敌,没有深仇大恨。
所以才有了饭桌上的那段对话,曹操的本意确实是想夸刘备,同时给刘备打气,表明一定会战胜袁绍的决心,所有这些,目的都是想让刘备长久地留在自己身边。刘备如果听懂了其中的含义,也许会立即向曹操表示忠心,双方达成默契后,曹操或许会对刘备委以重任。
当时袁、曹对决已经展开,中心战场虽在官渡一线,但西至关中、东到兖州都是战线,关中坐镇的是钟繇,兖州坐镇的是程昱,曹操人马有限,无法分出更多的力量充实这条战线,甚至给守东郡的程昱只能拨出700人,没有比这时更需要人手的了。
刘备败于吕布、高顺,辛苦多年积攒的主力被消灭,但在曹操的帮助下“至沛收散卒”,势力有所恢复,关羽、张飞被朝廷任命为中郎将,介于师长与军长之间,刘、关、张手下应该在千余人至数千人之间,替曹操到官渡打头阵有些勉强,但守某一方面应该足以胜任。
当时最有可能派刘备去的是东线,好徐州、兖州一线,如果袁绍的战略再保守一些,从东面的青州同时往南攻,估计后面的官渡决战也就不存在了,袁绍虽然没这么做,但曹操不能不这么想,让刘备以左将军的身份负责东线战场,不是不可能。
刘备其实并不傻,但他却不敢接曹操的话。
因为刘备的心里有一个秘密,那就是董承等人正在暗中策划的那场政变,刘备参与了,但也知道迟早会事发,刘备只想找机会离开许县,其他的事只能装糊涂了,这成了刘备心里一颗随时被炸响的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