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一句话杀死吕布的,并非刘备,而是他,曹操的死忠和看护人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曾经如孤狼般独行在中原大地上的吕布,成了乱世枭雄曹操的俘虏。
对于吕布,曹操还真有些舍不得杀,因而他将询问的目光瞅向了身边的刘备
“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说的很绝:“明公,你难道没有看见吕布是怎样对待丁原和董卓的吗?”
这“神补刀”的杀伤力很大,将吕布定型的同时,也是为吕布形象在曹操心目中定下了基调。
接下来,按照我们所熟知的历史进程,吕布被缢死,脑袋割下来,送到了许县,最后得到了很好的安葬。
一切妥当,故事收结。
当然,这不是我要说的主题,关于吕布的死,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在其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引导功效。
我们大多数人所不知道,这个人名字叫做王必。
王必当时做的是曹操的主簿。
这个职位是古代官府各个机构里面的常设官职,不管是最顶层的三公府、御史府以及各个部门,还是下面的各个郡县,主管级官员身边总是少不了会有一个主簿。
在主官身边,主簿主要从事掌管文书的工作,虽然职位不高,因为接近权力核心,知道很多机密,还是长官的亲信,权力非常大。
当刘备话说完、吕布骂着刘备、曹操还未最终敲板当口,主簿先生王必开始补刀了:“吕布,可是一个很难对付的顽劣家伙。跟随他的徒众们就近在外围,不能对他有所松懈。”
这无疑是火上浇油的行为,为曹操pass吕布提供了强力的理论依据,继刘备的大面积杀伤后,吕布同志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再也没有任何的退路。
信心再也不会动摇的曹操心情释怀下,倒是说起了风凉话:“我本来是想宽恕你的,可是我的主簿不答应,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于是地,吕布走上了我们所知道的那个结局。
吕布的死,虽然着刘备的话起着主导作用,但与王必的据理力争也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是,许多综合因素的总结,导致了吕布的归途。
从这个事件中,也可以看出,王必对曹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颇能够得到曹操的信任。
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按照曹操后来的说法,王必是他“披荆棘时吏”,可以得知,很早的时候,王必就跟随了曹操,已经是个老革命了。
但他的身影在历史上闪现,那还是在中平二年(公元192年)。
那一年,曹操想要和在长安的中央政府套些交情,就派了使者到挡在中途的张杨那里去借道。
张杨没那么热心肠,翻转了脸愣是不同意,幸好地,当时在张杨身边、后来成为曹魏大臣的董昭是曹操的“死忠粉丝”,在他的劝说下,张杨才答应了使者过境,并还上表举荐了曹操。
打通了道路后,曹操就派遣了使者,到长安去和当时掌握着大权的李傕郭汜接触。
这样的任务,当然不是小事,不是随便派个人去就行的,千挑万选下,曹操派出的是跟随自己多年的得力助手王必。
王必没有想到的,虽然没有了张杨的阻碍,他的这趟出使并不顺畅,还差点就回不来了。
李傕、郭汜对曹操好感不大,他们认为关东诸侯有着“自立天子”的想法,和现任政府不合拍,曹操虽然是派出了使者,打探虚实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的真心诚意是没有的。因而,他们就想着把王必扣留下来,拒绝给予曹操答复。
曹操的运气真是好,正当李傕、郭汜想要把这一构思转变为实际行为的时候,又有一个人出来为曹操说话了。
这个人不仅在三国时代,还是中国历史上都很有名,后来也是成了曹魏大臣,名字就叫做钟繇
钟繇说的话很是有水平:“现在天下英雄并起,都是各行其是、各自为政,不遵从中央政府的决策,唯独只有曹兗州忠心王室。如果我们这个时候不接受他的好意,将来恐怕是要天下人大失所望的。”
李傕、郭汜虽然军人大老粗,还是能够接受钟繇的合理建议,让王必回去回复了使命。曹操从此也和中央政府搭上了线。
王必的第二次闪现,就是我已经提到过的建安三年那次决定吕布生死的事件。
由于史料的匮乏,他的生平事迹实在是很少,这一次亮相后,我们再次找寻到他,那是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
很是不愉快地,这是他最后一次闪现在我们的面前。
首先发起策划的人,是少府耿纪、司直韦晃、太医令吉本。
这三位老兄是属于具有“遗老遗少”情结的人,对即将完蛋的汉王朝依然具有念念不忘的情谊,顺带着还有些为个人谋利益的私有情结。因而,经常在背地里商量着,怎样才能将曹操政权颠覆。
他们商量来商量去,得出了一个结论,想要做大事情,就还必须得拉拢一个人,金祎。
这位老兄来头不小,据说他是汉武帝托孤大臣金日磾的后代,金日磾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后来被汉军所虏获,送到宫中为奴,因受到汉武帝的赏识步步高升。
金日磾曾经在制止马何罗阴谋叛变时出过很大的力,朝廷内外的名声很好,算得上是位忠烈臣子。
金日磾家族在汉武帝时期空前庞大,并有很好地延续发展,到了王莽当政时期受到了打压,部分逃出在外。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但流淌在血液里的那种对汉王室的“故朝怀念”情谊却是有增无减。
金祎有着他老祖宗金日磾的风范,眼看着汉朝江山差不多快要被曹操整没了,金祎的心情难以平定,私底下也常常说些对当政朝廷不满的话,于是地,也就很容易被耿纪他们相中,也很容易地和耿纪他们走到一块。
有着共同的志愿,还不是耿纪他们想要拉拢金祎的终极原因,他们看中金祎的一点,他有着一个私交不错的朋友,王必。
在耿纪等人的“反水”运动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把王必给做掉,而以王必的风格,他最没有戒心的人,就是朋友了。
关键时刻,朋友就是具有极大利用价值的道具,如他们所想。
耿纪等人的计划却是很好,也很有头绪。
那个时节,正好是关羽闹腾得最凶的时候,曹操在邺城待着,留下了王必带着部队都督许都的一切大小事情。(这也说明王必在曹操心目中的重要性。)
所以地,要想在许都有所作为,首先要敲掉的就是王必这个碍路石。
按照他们的策划,杀了王必这个看护人后,就可以以天子为号令,攻打曹操的政权,再联络南面的刘备,基本上也就大功告成了,而他们也就顺理成章地以拥戴大臣的身份成为新一批的既得利益者。
如意算盘打得确实很响,实际执行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行动那天,颠覆小组分为两部分。
耿纪等人带领着人焚烧攻打了王必驻军的大营,但一时间没能拿下来。吉本的儿子吉邈、吉穆带着集合起来的家丁和杂役等千把个人对王必发起了冲击。他们放火烧了大门,攻击得很猛烈,“够朋友”的金祎在王必身边安排了内应,乘着混乱对王必暗下杀手。
没曾想,那位杀手手艺不咋的,没有展现出一击必杀的华丽特技,只是射中了王必的肩膀。王必当时并不知道攻打的人群是谁组织的,也不知道是谁射中了自己,慌乱慌乱之中,夺路而逃。
可以预知的,他首要的投奔对象是他引以为知己的金祎。他所不知道的,死亡之神正在向他招手。事情正如预谋者们筹划的那般发展着,似乎已经无可挽回。
王必逃奔到金祎家门前,使劲地敲着大门,大声呼喊着金祎的名字,进一步将自己推向不可复返的深渊。
金祎的家人,听到了王必的叫喊,开始作出答复,别样的答复。
如我们所经常碰到,变故总是在不轻易间发生,让你根本措手不及。
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金祎的家人愣是没有听出是王必的声音,还以为是吉邈他们已经办完了事情,在里面回应说:“王长史已经死了吗?各位卿曹的事情办成功了啊!”
王必这才发现,被人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呢,连忙地再次夺路狂奔,寻求他路。
这次,他找到了一个可靠人,典农中郎将严匡。
联合着严匡,王必带着正规部队对密谋者带领的杂能牌军进行了反击。
天快放亮时,密谋者们看到王必还在,并指挥着对他们的军事打击,极为沮丧,战斗力也是呈直线下降,大部分见势不妙,早就溜之大吉。队伍在离散中,败局已经注定。
耿纪、韦晃等人都被擒获,斩首示众。临刑之前,耿纪大声叫嚷着曹操的名字喊着说:“都是怪我自己没拿好主意,被这群人给误导了!”韦晃像是求饶似的一边磕着头一边打着嘴巴,直到死。
看来,这两位老兄不是“真革命”,纯粹想要投机一把,没想把生命给搭了进去。
虽然着将这场暴动给平定了下去,王必的结局也不怎么好,倒不是因为交友不慎曹操处罚了他,由于受伤过为严重,十多天后,王必就死去了。
他尽心尽力地为曹魏政权、为他那个效忠对象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曹操听说了王必的死,非常悲哀,而且很愤怒,把在许都的所有官员召集到了邺城。他下令说,发生叛乱那天晚上,凡是参与了救火的站到左边,凡是没有参与救火的就站到右边。
很多人想着,主动去救火的,当然就是没有罪的,因而地,大多数人都跑到了左边。出于人之常情,有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他们似乎忘记了,曹操从来都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人。
这部分人所享有的结局是全都被曹操给杀了。曹操给出的理由是:“不去救火的人就是不想帮助叛乱的人,救火的人实际上就是叛乱的人。”
这样的理由显然是不够充分的,论据也不够有力,但这不是曹操所要在意的。
他所需要的是一种宣泄,一种弥补王必死亡带来伤痛的宣泄,许都官员们很是倒霉地成为了宣泄对象。
曹操对王必的评价向来是很高,在任命王必为长史的令书中,他就说:“王必是我还在奋斗时期就跟随着的吏员,忠心有能力办事勤快,心如铁石,国家的优质官员。已经蹉跎了这么多的岁月,没有让他任用晋升,使他才能未能够有所施展,这就是我的错误,舍弃这样的骏马却不去坐乘,还需要去追求什么呢?所以现在给他这个合适的职位,征辟他作为长史。”
想来,王必的死对曹操的打击是很大的。
《三国志》中王必是没有传记的,但他对曹操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不可以忽略的。
以曹操对他的重视来说,王必比起那些有了传记的其他小人物来说,虽然地位没那么高,起到的重要性却是要高得多的。
长年跟随着曹操的王必,属于曹操的心腹人员,真正的亲信,大为曹操所信任,他也没有辜负这种信任,以生命的代价报答了恩主。
王必显然不是那种具有大智慧、可以呼风唤雨的人,但绝对是尽心职守、勤勤恳恳的人。他兢兢业业地恪守着固有的人生原则,尽心尽力地完成着自身的职责范围,虽然被历史所埋没,但无愧于自身。

菊花茶/文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

转载须征得本头条号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