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揭秘中国古代的远程射击武器—礮

在中国人发明火药并造成世界上第一门火炮之前,在人类战争中曾经大量使用过一种“远程”射击武器,即抛石机。中国古书上称之为“礮(读成炮pào)”。礮是古代战争中“军中第一攻击利器”。在欧洲许多民族语言中,“战争”这词多是从“石头”这个词根衍生出来的。

▲图为复原北宋军人用的攻城抛石机—砲

上古时期,工具和武器是很难区分的。古人手持经过敲击、打磨的锋刃石器(燧石)从事狩猎,借以捕获禽兽,也用这些石斧、石刀、石镞进行部落战争。从大量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中,发现一些经过加工的石块,这就是原始时代用抛掷杀伤敌人的“石弹”。这种会飞出杀人的石头器械,即是抛石砲的雏型。

在中国上古的字书中,当然没有出现代的“炮”字。古人把抛射石弹的兵器叫放“礮”,汉代军事家贾逵认为:礮即是发石,又做飞石。他引证《范蠡兵法》(已佚失):“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百步。”从这些文献来看,至少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军队中就已经装备了射程可达二百多步的“机发”战礮。

▲中国古代抛石机外观原理:左为弹窠,右为礮索。

礮这个字。最早见于西晋第一美男子潘岳(潘安)的《闲居赋》中。潘岳文中提到:“礮石雷骇,激石蝱飞。” 宋代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 卷五“李允则,庙时知沧州。虏围城,城中无礮石,乃凿冰为礮,虏解去。” 《水浒传》 第一一三回:“城上列着踏弩、硬弓、擂木、砲石。”据李善注:“礮石,今之抛石也”。故又称抛石、飞石,后来简写作“砲”。即现代“炮”字的前身。欧洲人称中国古代的砲叫抛石机。

汉代以后,礮在战争中被大量使用。三国时代的一代枭雄曹操,很重视战礮的制作和使用。公元200年,他率领军队与袁绍作战,曾制作出一种威力强大的可以自由移动的礮车,用来轰击袁军,击碎了许多袁军的战车,军中称为“霹雳车”。

▲北宋《武经总要》书中出现的单梢礮

此后,礮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地在军队中装备。隋朝末年,魏公李密命令护军将军田茂监造战礮,一次就造了三百具,号称“将军礮”。唐朝大将李光弼制作出一种巨大的战礮,每次发射要用2百多人来拉礮索,射出的石弹一下子可以杀伤数十人。

宋代以后,礮在军队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成为军中主要攻守器械。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夏历闰十一月十九日,金兵攻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时,“一夜安礮五千余座”,打得守城部队连棚子里也无法安身。另据《金史·赤盏合喜传》:“元兵攻京师,攻龙德宫,利用宋宫中太湖石假山岩作弹,巨礮大至十三梢者,每城一角百余具,昼夜不息。不数日,石几与城平。”早在8百多年前,攻击一城就用礮达5000门之多,这在当时恐怕是世界最高记录了。

▲北宋《武经总要》书中记载的车礮复原模型

唐朝李筌所所著《神机破敌太白阴经》第三十五篇——“攻城具”中,记载了古代战礮的构造。礮体是木料制成的,只有接合部采用铁件加固。古代的礮应用杠杆原理,以人力拉拽发射。它的形状类似北方农村井边打水的吊杆——“桔槔”;建筑工地上,向脚手架上运材料的吊杆就是这个样子。礮中心有条礮柱,埋在地上,或架在礮架上,有的装在礮车上。柱顶端横放一条富于弹性的礮梢,利用它的弹力发射石弹。礮梢长约2.5~3丈左右。轻型战礮为单根礮梢,重型战礮则为合股礮梢。根据发射石弹的重量有两梢、三梢、五梢、七梢、最多达到十三梢。礮梢选用优质木料经过特殊加工而成。使它既坚固,又有弹性。礮梢越多,射出的石弹越重,发射距离越远。

▲图为国外电影《指环王》出现的巨型抛石机

礮梢的一端安放弹窠,另一端拴着礮索。每条礮索由1~2人拉拽。普通单梢礮用四十人拽,大型重礮则需上百人拽,最重的十三梢重礮要用2百多人才能拽得动。

根据实际作战需要,战礮有不同的种类。《武经总要》上记载了宋代十六种不同种类的礮,如架礮、虎蹲礮、旋风礮、车礮、柱腹礮、卧车礮、旋风车礮、旋风五礮、合礮等。还有一种适于近战的手礮。

▲国产电影《止杀令》中蒙古大军采用巨型抛石机发射沥青燃烧弹攻打襄阳城

礮的威力很大,一般可远射50步~300步(宋代每步6尺,合今1.4米,50步~300步即现在的70米~420米)。每颗石弹重约数十斤,大者可达百斤以上。根据《宋史·兵志》记载,当时国家对战礮制作规模有严格要求,制成的战礮要经过正式试射检阅,合乎规格的才准装备部队。按照国家标准,上等单梢礮射程应在270步(378米)以上,中等的为260步(364米),下等的250步(350米)。

最早的礮弹是石制的。后来陆续出现了特殊礮弹,如沥青燃烧弹、火药化学弹等。后来,也有用礮发射硫磺毒烟弹、天然毒药弹等化学战剂的。有些小型战礮使用泥弹,不仅便于制作,而且射出后立即“炸”的粉碎,不易被敌方拾起反射回来(手礮应该是现代人玩耍用的大型弹弓)。

▲图为欧洲巨型抛石机

宋朝以前,战礮都是采用直接指挥瞄准方法实施射击。这就是首先将礮座对正目标,由“定礮人”——瞄准手目测距离方位,然后决定方位角和礮杆高低,如需射高时就垫起前脚;如从高处向低处发射,就要垫起后脚,垫起多少,由定礮人决定。瞄准完毕后,将石弹放入礮杆后面的弹窠内,根据目测远近,决定拽礮人数,远则人多,近则人少,每个拽礮人都握住礮索,依照统一口令,同时猛拽礮索,这时,后面弹窠中的石弹就腾空飞起,射入敌阵或城堡中。瞄准手观察弹着点,修正偏向,再次射击,直到击中目标或击毁为止。这可是现代炮兵射击的雏形。

▲还原宋代的抛石机模型的雕塑

这种与敌人面对面的瞄准方法固然方便易行,但有两大缺点:一是暴露自己的战礮方位,易被敌礮反击;二是在守城战斗中狭小的城墙上摆不开许多战礮,一门礮用数十人乃至上百人拽放,占地过大,妨碍其他人员作战。到了1126年,我国著名礮兵专家陈规在德安守备战中,首先创造了战礮间接瞄准法。这就是把礮架在城墙后面,不让城外的城人看到,每门战礮的瞄准手站在城上,用旗语或口令指挥城下各个战礮施放。“少偏则令礮手略少那(挪)脚,太偏则令拽人抬转礮座。放过则令减少,或用礮梢大者;不及,则令加人,或礮梢小者;照着得一礮打中,后礮少有不中。”

▲中国古代战礮战斗性能表(仅供参考)

陈规的这种创举,是世界炮兵史上一项伟大创造。直至近代,西方人才知道炮兵间接瞄准方法,而我们的祖先早在8百多年前,就已经成功地使用了这种方法。直到十三世纪后,火炮正式应用于战争。中国人最早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火炮,火炮逐渐代替了石礮。于是,“礮”字的石旁为“火”旁所代替。只有中国传统的象棋子上,至今还保留着“礮”这个字。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黄药师原创,任何媒体或者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若您对刀剑感兴趣也可加龙泉铸剑师沈师傅的私人号:lqlssfa☜长按左边字母复制

♞若您想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可锁定我们的:lbqyjs ☜长按左边字母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