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揭秘60年代的逆天工程“人造山”,看到的人都被深深震撼!

60年代,我国西部边陲,某一个超级大国对中国极不友好,他们在边境上陈兵百万不说,而更让人忌惮的是,这个超级大国,不仅有原子弹、氢弹这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们还有5万多辆坦克,可以组成滚滚的钢铁洪流。一旦双方开战,为了迟缓敌方的进攻,进而打击敌手,战胜对方,我工程兵某部队在大西北巴丹吉林沙漠,开始建设了一项惊人的国防工程。

(为避免泄密,本文所有图片并非真正军事基地的图片)

1969年,济南军区工程兵某部宣传干事陈延华,曾随军到达了大西北,参与了这项绝密工程的建设,因被这项工程的壮观所感动,他返回部队后,写了一首《祖国门户的闩》的现代诗,发表在了部队的刊物上,全诗如下:

从前这里,光秃秃、一马平川,风沙弥漫,兽群流窜,无遮无掩。是我们双手把你平地拢起,从此,你才与祖国的山岭携手相牵。

诗词发表,陈延华不仅没得到部队首长的表扬,反而被狠狠地训了一顿,理由很简单,这首诗,涉嫌泄密——这是一项什么工程,为何要如此保密?

这项工程,就是人造山。我国的华北、苏北和西北平原地区,易攻难受,根本没有战略支撑点,一旦敌人的坦克部队开进来,想要在平原地区取得优势,打赢这场战争,最好能占据至高点。

而平原地区没有至高点,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人造山。人造山并非直接将土堆积起来那样简单,首先要在地面上浇筑一条条的水泥混凝土坑道,然后在培土碾压,而且山体上面还要做好伪装,要有主峰和次峰,让人造山看起来,跟真山一个模样。

在中国北疆的额济纳旗,就一共修建了8座类似于土山的建筑,这些土山山体长500米以上,高约为50米左右,宽200米以上。

在华北平原修建的四号人工山,占地约80亩,直径约340米,标高51米,这座人工山的周围,还有深达六米的壕沟环绕,山上的工事全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留有6至10个坑道口,这些混凝土结构的军事工事,不仅坚固异常,而且设计合理,完全能够抗御500至1000磅爆破弹的直接命中。这些工事互相组成了交叉火力,可以彼此支援,让来犯之地,甚难占到便宜。

在每一个人造山的山顶上,都可以架设远射程火炮,每一座山可以控制40至50平方公里,几座人工山,便可组成强大的火力网,让敌人的步兵和坦克,受到极大的杀伤。

修建人工山,究竟有用没有,在事后,也曾经引起了国内许多军事专家们的争论。要知道一座人工山,造价就在5000万人民币左右,花费甚巨,如果换非洲一个小国,根本就造不出这样逆天的工程来。而且人造山一旦修成,战争中的敌军,会不会绕过人造山,从别的地方对我军发动进攻,这真是一个未知数。

一个很鲜活的例子就是,当年法国为了防止德军入侵,曾经修建了无比坚固的马其诺防线。可是1940年5月,德军机械化部队突袭比利时,翻越阿登山区,侵入法国,直接插到马其诺防线的背后,让马其诺防线形同虚设。

兰州军区司令皮定均将军驱车考察完人工山,摇头说:你堆起沙山,敌人也不硬攻,放上一两个师从远处包围,时间久了不战自毙。

1970年,粟裕大将,考察了人工山后,他也同意皮定均的观点,认为不应该上马这种人造山工程,徐向前元帅更是说得直接:简直是异想天开!

面对反对的声音,当时军委的负责人,曾经派秘书张云生和李文普去实地考察,张云生来到工地,工地的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动用一个营的兵力,用机械施工,搞了几年才搞成目前这个样子。

张云生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还发现了人造山的许多设计缺陷。比如人造山下的工事通道太窄,火炮很难通过。更何况如果敌人不从人造山方向打过来,那它就更派不上用场了。

但是老工程兵陈延华,却坚持认为“人造山”绝对有用,用他的话说:“如果苏联军队当真闯入此处,四周山上炮火齐发,对于敌人绝对是个重创。”

毕竟,想象中的大战并没有发生,人造山也没有受到过实战的检验,说它有用,说它无用,都只是停留在理论论证层面,属于纸上谈兵,如今有些人工山,已经废弃,看荒草萋萋,野鸟纷飞,这里已经是黄羊和野兔的天下了。

笔者认为,人造山还是有用的,这原因就和愚公移山一样,愚公移山不见得成功,但他在精神上,却成功了。人造山不见得能挡住敌人的坦克,但却挡住了敌人的精神。

一个连山都可以造出的民族,还有什么能让敌人胆寒的事情做不出来?也许敌人的指挥机关中,某个负责人用红色的铅笔,在一张中国地图上,标注上那么多的人造山后,他心中震撼之余,就已经彻底打消了侵略的念头——因为中国那个国家,真是不可战胜的。

有一点,忘战必危,嗜战必亡,不管人工山管不管用,最好还是不要发生战争!

关注更多好玩有趣的历史内容,请加lichuchu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