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隋朝之灭亡
国恒以弱灭,为汉唐以强亡!小编觉得这里也应该加上隋!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北周覆亡。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令宇文恺营建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并于次年(606年)迁都洛阳。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炀帝过度消耗国力,最后引发了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开皇七年九月十九辛卯日(587年10月26日),废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开皇八年(588年),杨坚以杨广出六合、杨俊出襄阳、杨素带领水军出永安,共五十一万八千大军,三路大军伐陈。八年十二月杨素沿长江击破陈的沿江守军,顺流而东。但因为施文卿、沈客卿等扣留告急文书,导致陈朝无法把大军从建康调出。
开皇九年正月二十甲申日(589年2月10日),陈将任忠引韩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陈叔宝,陈朝灭亡。
不久,各地陈军或受陈后主号令投降、或抵抗隋军而被消灭,只有岭南地区受冼夫人保境据守。
开皇十年(590年)八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至此,天下一统。
天下一统以后,隋朝开始了著名的开皇之治!
政治方面,隋文帝开历史之先河,第一次采用了通过考试以取士的方式,唯才是用,这让很多寒门弟子得以一展抱负,也为唐太宗时期消除门阀立下了基础。其次就是整饬吏治、宽简刑法,制定隋律,使刑律简要,“以轻代重,化死为生”,这些举措打下了隋朝兴盛的基础。
经济方面,仿北魏的均田制,实行均田法,又减免赋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此外文帝下令重新编订户籍,以五家为保,五保为闾,四闾为族。开皇初有户三百六十余万,平陈得五十万,后增至八百七十万(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最高值)。文帝又致力建设,在原长安城东南营建新都大兴城;开凿广通渠,自大兴引渭水至潼关,以利关东漕运。
军事方面,当时隋已经统一中国已无内患,只剩外忧故隋立国后,隋文帝便派兵攻打突厥,后来更采用离间分化策略,使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彼此交战不已,隋则得以消除北顾之忧。
隋在文帝统治的最初二十多年间,政治清明,人口增加,府库充实,外患不生,社会呈现了一片繁荣,历史称为“开皇之治”。开皇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是隋朝的极盛时期。
从隋前中期的人口增长就看得出杨坚的政治才能:开皇元年(581年)全国户口462万户,到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达到8,907,536户,46,019,956人。其中在开皇九年(589年)南下平陈增50.0万,此时的全国户口700多万,平均年增长226,708户。
不过杨坚好猜忌苛察,容易听信谗言,到了晚年更是滥杀大臣,而且在国本问题上,随意废封太子,导致诸王私下夺嫡,相互倾轧,最终为隋朝覆灭埋下伏笔。而且本身也死的不明不白(基本就是杨广干的)。
隋炀帝杨广,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作为亡国之君,后朝史书往往是无限放大其昏庸,无限贬低起功绩,而事实上隋炀帝虽然残暴荒淫,但是他也是有个有大志向,有大功绩的君主(小编个人认为此人和始皇帝很像,或者说他一直在模仿始皇帝)。
秦以当时国力修万里长城,最终修亡了大秦帝国,而以当时隋朝可以说古代史首屈一指的国力,完全能承担起修一条南北运河,所以小编认为隋亡于大运河是不准确的。
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百多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这要比李世民指挥部队平定各路农民起义与割据的小军阀要战功卓著的多。590年,21岁的杨广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平定了江南的叛乱。为了稳固南方,杨广亲自在江南花了十年来拢络,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多年的江南才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由此便可以看出炀帝年轻时候的军事才能。
公元603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修建了以洛阳为中心,联通京杭的大运河,使南北经济统一。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连接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诞生了几十座沿河城市;造就了扬州、西安、北京等世界大都市;统一了中原文化、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迎来了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础。这条运河哪怕到今天,依然是南北之间重要的交通线,由此可见隋炀帝当时的目光远大。至于野史记载说是为了方便南方选妃,简直是一派胡言,再昏庸的皇帝也不会因为这种原因干这样的事,更何况隋炀帝本身是有大智慧的帝位。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派杨素等人负责修建洛阳城。新的洛阳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隋炀帝修建洛阳城,是从统治国家的战略角度考虑,洛阳处在国家的中心地带,可以有效地治理江南,控制北方,巩固国家。还有,在长安的时候,各地的粮食运往长安要费时费力,而到了洛阳便可以很方便地取得粮食,减轻了百姓负担。这也为后来的唐朝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广恢复了被隋文帝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开创了科举制一直沿用到清朝。事实上,现在我们采用的也是科举制,体系区别不大,只是更加细分。
由上可见,隋炀帝确实是一个有大功绩也国家,后世的君主,唐朝能如此兴盛便是建立在隋的基础上。
隋朝灭亡的个人观点:
其一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大运河开凿、洛阳城的修筑、长城的修筑、宫殿群的修筑等一系列大工程抽调了太多的民力。三征高丽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沉重的兵役,使得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
其二是内部集团势力太多强大,中央权利不够集中。隋的建立主要依靠关陇集团的支持,但是在隋建国以后,这些集团势力就有些显的尾大不掉。地方权柄太重,虽然中央拥有优势实力,但是任何一位君王都不会坐视地方的强大,尤其是开国初期的帝王更是如此(开国初期杀功臣什么的基本都是如此,开国君主以自身超强的威势抚平所有地方或过强的个人势力,为国朝后期的平稳打下基础,唐太宗除外。)正是因此才有了三征高句丽的战争,本想接着战争效果集团势力的军事实力,偏偏意外的三次大败而归,反而严重的损伤了中央的实力,更是激起了民愤。因此才有了十八路返王,七十二路烟尘,最终大隋天下轰然崩塌,便宜了李唐。
又上所述,小编认为,如果炀帝能先一步步解决地方问题,在慢慢的发展国家,穷几代帝王之力,也许大唐盛世就会变成大隋盛世了。唐朝就是如此,穷三代帝王才消灭了地方集团势力,要不是出了武媚这样逆天的纯在,还真不一定。个人纵观历史,除了始皇帝就是武媚最强了,在和平年代以女子身份御极,和现代中国从一个平头老百姓成为国家主席没什么区别,简直逆天一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