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一个性质相同的机构,却反映了清朝与明朝的本质不同

文/王逸风

内阁制始建于明朝建文帝时,正式步入正轨是在永乐皇帝时,这一制度伴随大明朝200多年,直到明朝灭亡一直在正常运转。它甚至还影响到清朝,在清朝,内阁被军机处取代。

有人说清代的军机处就相当于明朝的内阁,那么,它们是否真是同一个机构的不同叫法呢?

我们先来看看明朝的内阁。

内阁设立的初衷是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全国来的奏折那么多,鸡毛蒜皮那么多事,如果皇帝无论事情轻重缓急都亲自过问,确实是很大的工作量,没几个皇帝能坚持下来。所以,一般都是开国皇帝精力好,敬业勤政。到后期,皇帝就越来越贪玩,于是大权旁落,王朝腐朽然后败亡。

内阁的设立从制度上来讲的确有助于国家的治理。因为内阁成员一般选的多是从政经验比较丰富的人。明朝虽然在胡惟庸之后没有设宰相,但后期的内阁大学士,特别是首辅,就相当于宰相。比如大名鼎鼎的张居正,他主持改革,推行一条鞭法,为扭转明朝的财政危机立下了大功。而万历皇帝也给予了张居正很大的信任,在张居正活着的时候,充分发挥内阁首辅的职责,其实,他几乎就相当于国家的元首。可以说,张居正时代中国基本相当于君主立宪制。

其他比较出名的内阁首辅如夏言、李东阳、严嵩高拱等,在各自的时代也都是风云人物。

内阁有一般有六七个成员,负责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比如看奏折啊,拟出处理意见啊,然后交给皇帝过目终审。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皇帝的负担,很多时候,大臣已经写出比较好的意见,皇帝只批一个“准”字即可。

明朝万历皇帝曾经几十年不上朝,而政府一直在有序运转,靠的就是这个成熟的内阁制。可以说,它实际就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

到了清朝,这个机构改了一个名字,叫军机处。最初因雍正在西北用兵而设立,主要处理军务。乾隆帝时,将军机处作为一个行政机构正式设立,从此成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一直维持到清末。

比起内阁,军机处始终相当于一个临时机构。军机处的官员没有专职的,本身有自己的职务,在军机处当值相当于被临时抽调。即使有些人的主要工作基本都是在军机处做事,但在编制上却一直是临时的。称为“军机章京”或“军机行走”。

可能是为了防范明朝后期内阁权重的局面,清朝皇帝赋予军机大臣的权力要远远小于明内阁成员的权力。

尽管入值军机的多为重臣,但因为没有正式编制,随时可以调走,就有效防范了军机大臣对皇权的分割。有清一代,皇权第一,大臣基本是奴才的份。

与明内阁大学士处理政务交给皇帝过目不同,军机大臣只是个记录员,皇帝说这件事该如何如何办,军机大臣于是草拟成谕旨,皇帝过目无误后再交给相关衙门处理。

如果说内阁是国务院,那军机处则已退化为秘书处。

所以,从专制程度来讲,清朝的集权程度要远远大于明朝。

不过,军机处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大大提高了皇帝处理政事的效率。皇帝相当于一个决策者,现场办公,而军机大臣可以随时去落实,就大大降低了怠政的可能。

军机处只对皇帝负责,军机大臣要对经办的事务绝对保密。而且所经手的奏折都要誊抄存档,就办事流程和档案管理的正规性来讲,都有所进步。

只是,军机处毕竟已经不同于内阁。清朝皇权不断加大,同时也意味着大臣大发言权越来越小。而这直接影响到皇帝决策的合理度。这样的结果,就是清朝在闭关锁国的黑胡同里摸黑独行,直到被西方列强远远抛在后面。

【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作者“一路读行”,id:yiluduxing8】

相关阅读:

这个大臣太嚣张,骂皇帝是酒鬼色狼财迷二货,皇帝竟拿他没办法

康熙帝九子夺嫡,四阿哥胤禛凭什么打败其他阿哥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