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红楼梦》究竟应当怎么读?

传奇作家张爱玲十几岁就开始读《红楼梦》,并于晚年终止创作一心研究红楼,并说道:世间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可见她有多爱这本红楼。

坊间有传说,说“女不看红楼,男不看水浒”,大抵的原因可能是怕“看完《红楼梦》,要得相思病”的缘由。原本红楼竟还是一本勾人相思的书。

张爱玲一生看《红楼梦》的次数没有考究,好像是过几年就看一遍,想必一定是一次有一次不同的感受。我是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前排一个同学的抽屉里忽然见一本《红楼梦》(2)的绿封面书,从此一发不可收,从此,深深为之吸引,如痴如醉,如梦似魇。甚至还在学校的联欢晚会上出节目吟出一曲《红豆词》,问曲出处,谁知道,就送奖品,结好友!

好多遍红楼读过,总算是有点想法,于是想跟读过红楼的说一下看法,给未读过红楼的朋友介绍一下这本奇书,虽然只有80回的原本,却真真迷煞多少人啊。于是从人物关系,到谐音的意思收集,到十二钗人物的大致介绍,我试图着跟大家一起,再读一次红楼梦。等到再拿起这本《红楼梦》,却发现,想说的好多,且从如何读说起吧。

一、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阅读。也就是说,倘只是读完了九年义务教育,便不建议你读红楼,须待识得较多字之后,再去细读《红楼梦》。这不是歧视,是实事求是,因为红楼毕竟生僻字还不少。你说,我不听,我一定要读,这样的好书。当然,硬读的方法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借助于词典,字典,借助于互联网上的各种搜索引擎,也借助于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去读(后来的《红楼梦》我总觉得拍得没有味道,不仅没看过,也不想看,守着87版的红楼,像守着宝贝一样。)。借助字典,遇到生字就查,务必将那个字的读音、意思搞清楚,知道字在句中的做何解释。这是生啃的方法,至少把那些拦路虎打一打,其实,真把那些生字扫完一遍,你就会发现,这是多么让人爱不释手、手有余香的好书啊。

二、借助于人物关系图,借助于谐音帮助读。《红楼梦》大书,一书几百人物,各有精神,各展面貌,几乎一人便有一人的世界,一人便有一人的精神,有太多形象丰满,形神兼备的人物。甚至从书中拿出某人的一句话,你单独拿出来就知道是谁说的,千人千面,人物关系复杂,因此,需要借助人物关系图,理顺了再说。当然,也可以留疑存惑,边读边解,如抽丝剥茧的方法去读,也不是不可以。但,有个关系图,读起来会好得多。至于谐音,作者在开篇便说,真事隐去之说,可见谐音的文字常常正是书中的关节,能理解诸多的谐音,对于通晓作者心意,必有大助益。

三、基本成年以后再读。《红楼梦》文字太美,倘只学字面意思,当然也大有助益,但文字背后的深意,却须要较成熟的心理年龄与社会阅历再去读,比如,谈过恋爱,比如失过恋,比如曾经受过打击,失过意的人去读,读来的感受会更加切肤。痛的体会更真,爱的美好更切。

四、借由《红楼梦》的诗词等去读。这个建议可以这样操作,找来红楼原作,把书中诗作一篇篇对联、诗、词、曲、赋、诔等去读,把这些独立出来都可以醉人的文学精粹从书中找出来,一一体味,可对人物情感,故事大概,人物命运,大体有个感觉,不致迷迷蒙蒙,不知所向。记得蔡义江先生曾单独成书,对红楼诗词有专著,可以找来看看,至少是有些帮助的。

五、持积极态度慢读《红楼梦》。说积极态度是因为人在消极之时,可先不读红楼,若不通透,极易感怀伤世,沉迷消极。红楼大书,人情世故繁杂,故事场景庞大,诗词典赋优美,结构严谨细密,语言美不胜收,不管是哪个角度去看,都需要点点滴滴地去细读,细读人物对白,细读楹联曲赋,细读场景架构,细读情景描写……不细读,不慢读,难解其中三味。

幸而有87版的红楼梦,幸而有那些已经谱了曲子的红楼金曲,倘心情尚可,读一读《红楼梦》吧,必觉面目可喜,眉眼蕴秀,口齿余香。

(《跟着布丁读红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