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皇帝突然驾崩,朝鲜人服丧期间,王室却开始遴选美女
文/墨林散人
大将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即李氏王朝,“朝鲜”这个名字其实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起,原来的朝鲜叫“高丽”取“高山丽水”之意,后来朱元璋给他改为“朝鲜”,即最早看见太阳的地方。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朝鲜人民对明朝可是感恩戴德,在清朝入主中原后,明朝甚至还在用崇祯年号。很早有个电视剧叫《大长今》,里面的官员皇帝的服饰很多都是采用明朝的制式,其官制也采用明制,朝鲜人如果会写汉字才能当官,伟大的史料《燕行录》就是朝鲜人来中国的资料汇编。
永乐帝是明朝第三位君主,他篡夺了侄子的帝位并把首都迁到了北京,老北京叫“四九城”,就是他奠定的。永乐皇帝被称为“远迈汉唐”,也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他五征大漠,于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驾崩,死在了榆木川。
在当时,朝鲜平安道监司金自知向世宗大王(李朝第四代君主),呈报,派往明朝的使臣朴得年从辽东返回,知道了永乐驾崩的消息(据考证此时已经是永乐驾崩第42天)。致使朝堂一片哗然。
《明史》记载,永乐皇帝死后,随同北征的太监、朝臣密不发丧。当时明朝还没有将此消息正式通知朝鲜。尽管如此,朝鲜君臣还是从辽东民间得来的消息,确认其驾崩后,朝鲜朝廷开始以明太祖驾崩时候的礼仪来对待明太宗朱棣。《世宗实录》记载:“当日举哀,初四日成服;京中四品以上、外方大小使臣、守令着衰服,其余各品官吏以白衣乌纱帽黑角带终制;七日除服,并令全国于此七日间 ,“停朝市、去刑戮、断音乐、禁屠杀、禁婚嫁、停大小祀”。皇帝和王公大臣都要穿丧服,所用丧服,依照朱子《家礼》缝制,停止一切上朝活动和宴会餐饮活动。皇上带头哭,一群朝臣也不能闲着,还要写祭文,朝鲜使臣拿着东西到北京,向老大哥寄托自己的哀思。
永乐驾崩,其子洪熙皇帝即位。得知洪熙皇帝即位后,世宗和朝臣穿上礼服,上表朝拜第一句写的就是“圣神继统,克享天心,夷夏同欢,毕献方物。”表示我要做个乖乖的小宝宝,虽然大明的老皇帝死了。用汉人的礼制又是祭拜又是上表的,但是整半天没人知道啊,明朝使团要来考察,也不知道什么时间,你不知道他哪天来,所以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就得办着。
有趣的是,明朝去朝鲜一批使团,和朝鲜来明的使团碰面了,九月二十八日, 朝鲜的远接使权轸等与明朝使者在边境的汤站相遇。权轸等告诉明使,朝鲜方面已经举行了大行丧礼,也为新君登极而举行了拜表入贺之礼,但人家明朝不信啊。明朝说我得眼见为实啊。由于不知道明朝使团啥时候来,明朝是真不够意思,不告诉人家朝鲜啥时候到,这突然就来了,朝鲜王朝不得不重复上演上述的礼仪活动。真是神坑啊。
朝鲜君臣毕恭毕敬地,伺候大爷似的为永乐皇帝举行了一系列礼仪活动。正如赵轶峰教授所言:“这些活动清晰地表现出朝鲜遵循中原礼仪的文化取向,也显示出朝鲜与明朝礼仪同调的相互文化认同性。”
说实在,朝鲜王朝也在玩虚的,并不是全部都对永乐进行哀悼,在服丧期朝鲜王室已经开始填充后宫,增加美女选秀,吃喝玩乐上了,玩这一套还是作秀给明朝看呢,虽然这样,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中国的皇帝死了,没正式通知朝鲜,朝鲜就全朝震动,又是祭拜,又是服丧,又是进贡。不得不说,这小弟当得有点憋屈,可惜没办法啊,宗藩关系决定的,中国就是老大。通过这次办丧事,好像也让明朝更加信任了这个小弟,他们和明朝的关系更加深了一步。
参考文献:
1.赵轶峰:《“大行” 消息到朝鲜— — —《 世宗大王实录》关于永乐帝宾天的记载》,《安徽史学》2015年第4期。
2.《世宗实录》,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编 :《朝鲜王朝实录》
3.《明太宗实录》
4.《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