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明朝到底有多少军队?为什么说明朝初年和50年代挺像?

文/红枫未名(明清史研究团队原创作者)

我们今天不谈名臣名将个人能力,仅从战争规模的变化来谈谈明朝吧。

明朝建立于1386年 在初期的朱元璋朱棣时代,如果拿今天世界来做比较,可以说是“先军政治”,重视军事的程度跟今天的朝鲜有点相似。

为什么这么说?朝鲜人口目前是2500万人,现役军队数量目前是105万。

而明朝初期是什么样的?明朝建国14年后统计了下全国人口,全国人口数字为5987万人,军队则同时期为120万人。

这军队并不是脱产的职业士兵,明朝的卫所士兵平时有一大部分轮流种田来养活自己卫所,朱元璋认为这样的话,军队就不需要国家财政负担太多了,是不是很象我们建国前的“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不管怎么样,120万军队,里面至少有60万人可以随时作战。以古代政府的动员效率来说,这个数字大得惊人,同期全球人口不过3亿人,而今天全球人口72亿,所以14世纪60万常备军相当于 今天的2880万!其实这还不是明朝军力的顶峰,明朝的军事力量顶峰可能在朱棣时代,当时全国的在额兵员到了270万。

明朝末年,也就是建国271年后,崇祯皇帝抽取了全国的精兵,使出吃奶的劲和后金军打了场松锦大战,动用的兵力不过是13万人,可崇祯还是养不起。催着洪承畴出战,为什么?因为明朝供应不起这个军需了,13万人马在外所需要的军需物资,已经让脆弱的晚明财政破产,如果不赶快结束对峙,不用后金动手,军队供应不起军饷粮草一样完蛋!

然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洪承畴无奈中出战,然后一把输光了所有筹码,连自己都被俘虏。归根到底的原因,是晚明国力衰落到养不起军队了。

以松锦大战来看,后金军确实比晚期明军强,但也强得有限,要吃掉洪承畴这13万部队,也是总动员,花了三年的时间,最后损失也过万人。可崇祯的这13万兵马放在明朝初年,不过是朱元璋朱棣时代一次普通规模战役的水准!朱元璋时代明朝可以每隔2-3年打一次十万以上的战役却不会对国力有什么大的影响!

比如徐达北征把元朝皇帝赶出北京,动用兵力25万,元朝皇帝根本不敢守城,直接开北门跑回蒙古去了。

之后朱元璋比较大的征伐残元势力的战役有八次:1370年(第一次北伐) 、 1372年(第二次北伐) 、 1380年(第三次北伐) 、 1381年(第四次北伐) 、 1387年(第五次北伐) 、 1387年-1388年(第六次北伐) 、 1390年(第七次北伐) 、 1396年(第八次北伐)。

每次出战规模大多都在十万以上,几乎是每2-3年一次,还没计算在其他方向的战争呢。

明初之所以这么强大,归根到底还是要归结于“卫所兵制”朱元璋的一大法宝。虽然后期腐朽了。但明初的卫所军制在早期确实起到很大作用。

早期明朝人很像我们五十年代,各个阶层人们穿着自己阶层所属的衣服,人口不能自由流动经商,政府机构在朱元璋的强力反腐下也比较清廉。但在后期,明朝放松了社会管制,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今天我们很熟悉的经济现象:商品经济发达。

在晚明,人们可以自由流动,路引制度(介绍信)名存实亡,城市文化在江南一带发展,出现了雇佣数万人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出口到墨西哥和欧洲,人们穿衣服开始丰富多彩起来,在江南一带甚至不少男人穿粉红和彩色的衣服,男性化妆也很常见。

卫所军制在这种情况下也变了。其实卫所制度很类似于20世纪建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平时干活自给自足,战时抽调民兵作战。不同的是现在设立建设兵团,主要任务还是在“生产建设”,真打仗还是靠野战军。

但那时代没有无线电,没有思想政治工作,来自皇帝的监督无法时刻到达每个卫所,所以时间一长,各个卫所里的军官,就成了土皇帝,肆意侵吞国有资产,还把普通士兵当成奴仆为自己服务,而在卫所当兵是父老子继的,当兵等于全家都做了奴仆。而另一方面,社会上经济发达,哪怕出去到城市里做份短工收入都能养活家人。结果在朱棣时代以后,卫所兵开始出现大量逃亡的现象。

当兵不再是受人尊敬的职业而被歧视。因为明军军服为红色,所以江南一带贬低他们为“赤佬”,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将领和地方官员勾结疯狂的吃空额,在边境地区,军队的实际人数还有账面的70%。但是到了中部地区只剩下了50%,到了江南地区更是只有30%。明朝军队的实际数字已经严重缩水,到了建国60年后,明朝军队的账面数字达到了最高峰,超过了280万。但明军的实际总兵力很难超过150万。

如果光是数字下降还没什么,问题是质量也下降了,建国80年后,明英宗御驾亲征,率领20万明军出征蒙古,在土木堡遭遇突袭被俘,这在明朝初年是不可想象的。这么一支强大而数量庞大的明军,在明初哪怕是成吉思汗重生都得退避三舍!(土木堡之变50万明军是误传)

于是明朝中期以后,开始用“雇佣兵制”代替原有的卫所兵制。但这样也带来一个问题,士兵只会对发给他工资的将领保持忠诚,最后到了晚明,皇帝再没有制约他们的办法,这些将领们就成为一个个“军事企业家”,精明的计算收益,如果打仗有利于增加财富,那么就遵守皇帝的命令,如果不利于增加财富,就公然抗旨。这也是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当然,这是另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