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用打埋伏、农村包围城市方式,以0.9万猎杀大明6万人马
题记:作为“中越系列”第9篇文章,我们较为详细的明军溃败过程。上文“一代雄主朱棣一生的最大败笔:交趾走向了独立”提到了明军10个月打败胡朝的背后其实也有陈朝旧势力的协助。然而,他们等来的却是朱棣大笔一挥把交趾划入了中国。陈朝旧臣立刻发动起义。但是这些人在张辅的得力镇压下经过数年时间失败了,然而,刚消停了两年,1418年,兰山起义爆发了。大明的麻烦真的到了。
交趾后黎朝太祖黎利
1.我方战略部署:求援与防守兼顾
1418年,黎利和阮廌领导的兰山部众经过八年的时间(1426年),已经在原交趾地区的中南部地区站稳了脚跟,并且在兰山部众的统治地区内,大明的军队只剩下了西都、演州、乂安、新平、顺化五座城池,广大农村地区都被兰山部众占据。这点在越方的教科书内所使用的语言,我们没必要重复,因为,每个读过“农村包围城市”故事的人都能知道那种语言是怎么表达的。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可不想过多描述。
可以说,此时交趾北部仍然是大明军队的有效控制之内,其军事最高指挥总兵官陈智向北京请求支援的同时,对在交趾的防务问题进行了大的调整,即:将主要精力放在河内(当时叫东关城),作为整个战区的基础,与此同时,从河内向广西、云南的道路上的城池进行加固,保证广西、云南的援兵可以顺利进入交趾。
对于援军,明宣宗命令云南都司王安老率兵1万由云南先行进入交趾;成山侯王通率兵5万从广西进入交趾。
2.交趾方面的大胆三路北上战略
黎利、阮廌通过己方派出的各种细作侦知了宣宗在4月份下达的命令。要知道,各路调兵是从各省调兵,包括粮草、军需物品等都需要时间统筹,为此,需要数月的时间。在此情况下,黎利、阮廌决定将占领区由清化以南北推,在明朝援军进入交趾之前扩大占领区,增大自身力量,由南到北进行全交趾地区的对明作战。为此,他们在9月份决定分兵三路北上。
第一路兵力3000人和一头战象,进攻河内西面,阻挡从云南前来的我军。
第二路兵力4000人和两头战象,分兵两部分,一部分北上红河地区阻止乂安方向的我军撤向河内;另一部分阻挡从广西前来的我军。
第三路兵力2000人。与第一路行掎角之势进攻河内。
黎利和阮廌坐镇清化以南地区,继续围攻明军防止南部明军北上在兰山部众后面袭扰,同时,攻城略地进一步再挤压我军的势力范围。在坐镇男方的同时,黎利、阮廌派遣诸多人员前往北方,他们联络北方反对明军的各个势力,希望他们负责对陈智领导的驻交趾部队的袭扰。
越南后黎朝建立第一功臣阮廌的邮票(左上)
3.陈智命令明军回救河内,十万大军集结
1426年9月13日,兰山部众在宁桥埋伏,吸引河内的我军主动出击中了埋伏,损失2000余人。这一战,使得兰山部众在河内西南方面丢失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重地,自此,兰山第一路军以此为基地,指挥对河内的围攻。
10月20日,第一路军分兵两路,其一,北上截击云南援军,王安老中了埋伏损失千余人,其后,停滞在三江城(今越南永福省区域内);其二,在河内再次于仁睦桥埋伏,击杀明军千余人,领兵将领袁亮(韦亮)被擒。兰山部众第一路军已经进驻到河内城外。
见此情况,陈智认为作为交趾的核心河内,只要镇守住它就可以保证对交趾的象征性治理,就像一面军旗一样插在交趾,所以,交趾不能丢。他迅速命令北方各地驻军迅速回援河内。各城镇的明军迅速回援,而这时,王通也于10月31日到达河内。在此情况下,河内城内城外拥兵十余万。
其主要有:王通率领的5万援军,包括骑兵5000;陈智抽调河内附近的各部分武装有3万以上;乂安等地回援的明军约2万人。10万人由王通指挥,陈智、方致戴罪立功。兵部尚书陈洽参赞军务等。
4.王通的战略规划及黎利的应对:明军两路大军被轻易打败
王通认为自己拥有10万大军对付兰山一群草寇游击寇绰绰有余,而且,他是袭爵其父王真,一直被一些人看不起,他很想一战成功。为此,他在11月4日作出决定:留守少量部队镇守河内,集中兵力扫清河内周边兰山部队。之后,向清化、乂安进攻,直插黎利、阮廌的大本营。王通分兵三路准备攻占故所津(河西省内)、沙堆桥(河内城外)、清威桥(河西省内),三地都是水陆交通要道,进可南下退可回撤河内。而且三地形成三角形,相距10—15公里,可以互相支援协助,将河内西南之敌扫清,其主攻目标就是兰山部众的第一路军。
11月5日开始向三个地区前进、出兵。
王通的战略部署其主要兵锋方向在河内西南,其兵力聚众自然能被交趾方面侦知。而且,当王通的部队到达河内之后,黎利接到战报后就决定:原方针不变的情况下(即之前的三路军北上主要负责迎战。自己和阮廌仍然加紧扩大对南方的战果,将清化以南的明军最大范围的进行挤压),将主战场由南部转向北部,继续抽调精锐北山支援三路军马。
而此时,在北部作战的兰山部众已经由9000多人,增加了大概四千人(估算,没有准确资料)。第三路军的3000人和2只战象埋伏在清潭,对第一路军时刻准备支援。此时第一路军大概有6000人,其主要将领是范文巧、李篆。二人决定将王通作为主要攻击对象,但其首攻对象则是驻扎在清威桥的一路。原因很简单,这一路的指挥乃是两名宦官——山寿、马琪,二人在明朝内部也不招人待见,在交趾更是人人唾弃。再加上二人不知兵、不会带兵,表面上兵力强大,其实就是一只纸老虎。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
李篆率领杜秘等人于11月4日夜急行军到古览原,在此设下了埋伏阵。该地遍布水田、泥潭、土丘,对于行军来说非常艰难。兰山部众则躲在已经收割完毕的稻杆之后、田野之中。布置得当后,范文可率领郑可等人于11月5日猛攻二人的部队。双方接触后不久,范文可率部败退,山寿、马琪立刻挥兵追赶,结果我军中了埋伏,死亡两千人,被擒五百余人。马琪单骑逃回河内。
在追赶山寿的时候,正好来到王通布置的明军第二路军的防务区。范文可、李篆迅速发动进攻,然而,进入之后才发现,明军第二路军一听说山寿战败后,已经迅速逃回了河内。王通不会想到自己希望方政(都督,撤职、戴罪立功状态)、李安(爵位安平伯,参将,撤职、戴罪立功状态)的身份,以为他们会更加勇敢杀敌的希望落空了。王通也想不到,这二位竟然如此惜命。
王通三路大军南下的战略刚刚(仅仅交战半天时间)付诸实施就遭遇两路惨败,其战略显然已经失败。
5.王通重订战略,9万大军云集故所津
11月5日夜,王通将三路大军汇集到了古所津。王通的新战略是集中所有力量于一起,使其不会被各个击破,用铁拳一个个的敲碎兰山部队的据点。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然而,兰山第一路军在李篆的率领下竟然突袭古所津,这不禁让王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集中兵力用铁拳砸他,看他们怎么啃。
李篆突袭古所津其实失败的,兰山第一路军见明军防卫森严,交趾方面最为倚重的象兵也因为王通布置的铁签子而受伤。由此,第一路军迅速决定弃守宁桥。利用王通虽然有些震惊但内心仍然蔑视兰山部众的心理,再继续之前的方式——搭设埋伏圈的方式击败明军。此时,兰山第三路军与第一路军合兵,决定共同搭设埋伏圈。
王通进兵宁桥之后,发现敌人已经不见踪影。一是前车之鉴,兰山部众善打埋伏;二是极为自信9万之众用吐沫也能淹死他们,他们不可能有胜利的希望。经过一夜的踌躇,王通仍然认为:继续进攻。陈洽等人建议现行摸清敌人撤退到什么地方后再做打算的主张,也被王通忽视。结果进入埋伏圈。王通惨败,损失惨重,九万多人死伤五万多,王通则逃回了河内。
对于这一战死亡人数,越南方面是五六万。《明史·王通列传》中说是二三万。但不论怎么说,交趾方面是胜利者。究其失败原因主要有三点:
其一:王通轻敌且不听众人意见。
其二:误用庸才。
其三:战略打法虽然中规中矩但是缺乏灵活性,而且明军出现的问题较为严重:军兵素质不高,溃逃问题较为严重。
相关文章阅读
欢迎订阅本人“史家”
mengben1978
一代雄主朱棣一生的最大败笔:交趾走向了独立 中越关系系列文章8
朱棣心急造次使得大片国土得而复失! 中越关系系列文章7
一代雄主朱棣之怒:此时还不打,大明还要军队干什么! 中越关系系列文章6
安南华裔国说他们也是汉唐正统,不比明朝差 中越关系系列文章5
明朝时日本才与我国争夺“正统”,该国北宋时就两次发兵欲救中国中越关系系列文章4,此文极为重要,是解读这一系列的关键所在
“南国山河歌”及北宋熙宁战争的历史真相 中越关系系列文章3
938年我们失去交趾20万km²,一场因轻敌而败的战役 ; 中越关系系列文章1
朱元璋怕了?为何对安南侵占领土不反击,难道因宋元多次战败?中越关系系列文章1
转载须征得本头条号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