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他是南北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曾四次出家为僧,最后活活饿死

南北朝是中国一个大分裂的朝代,南北对峙,互相攻伐,各自内部也是朝代更替不断,换皇帝就像过家家一样简单。在南朝,梁的建立者梁武帝萧衍却在位42年,享年八十六岁。

萧衍出生于世家望族,从小就聪明好学,是个博学多才的少年。与当时的名士沈约、谢朓、范云等七人被称为“竟陵八友”,而萧衍的胆识是其他七人无法相比的。

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加暴君东昏侯萧宝卷,宠幸小人,任意诛杀大臣,残忍暴虐,导致众叛亲离。萧衍联合南康王萧宝融举兵讨伐,杀掉萧宝卷后,拥戴萧宝融登基。萧衍也升任大司马,掌管中外军国大事。

虽然大权在握,谨慎小心的萧衍并没有立即废君反叛,而是静待时机。有一次,原来的好友沈约看透了萧衍的心思,向他提及此事,他却假装糊涂,推辞过去。其多疑谨慎,可见一斑了。后来第二次提及,萧衍也没有立即回应,犹豫片刻后,说了句“让我想想吧”。

沈约又告知了范云,两人都希望拥立萧衍做皇帝,后来在两人的劝说下,萧衍屡次假装辞让,最终在众人的“盛请”之下,于中兴二年(502年)四月,正式在都城的南郊祭告天地,登坛接受百官跪拜朝贺,建立梁朝。之后,派人给和帝送去生金,逼其吞金自杀。

称帝后,早期的萧衍勤于政务,废寝忘食,关爱百姓,勤俭节约,重用有识之士,是一位明君。如果一直这样,萧衍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堪比秦皇汉武。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接下来我们看看他荒诞至极的事。

老年后,萧衍从儒家道家转向了信奉佛教。这也没什么,信佛教的皇帝多的去了,他算老几。但这位老兄认第二,还没有那个敢认第一。

《梁史》记载,萧衍“五十外便断房室”,天监十二年(公元513),萧衍始“不与女人同屋”。如果以他86岁去世来算,近40年没有碰过女人。而且所有的嫔妃都被他赶出去了。

萧衍自己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规定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灵也吃素。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大臣议论纷纷,都反对。最后,萧衍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

公元520年,梁武帝改元普通,这一年被历史学家视为南朝梁发展的分水岭。在这年开始,梁武帝多次舍身出家,普通八年(公元527年)三月八日,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大通三年(公元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讲解《涅槃经》,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日萧衍还俗;大同十二年(公元546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公元547年),三月三日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梁武帝晚年笃信佛法,纵容邪恶,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萧衍又几次入寺做和尚,还精心研究佛教理论,这使得他没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的人也出现了奸臣,造成朝政昏暗。几次的赎回也把国库给折腾光了。老年的萧衍也是刚愎自用,乱建佛寺,不听劝谏,导致后期的政绩下降。

萧衍疑心病重,不相信自己的部下,反而相信敌国的叛将,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侯景之乱,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侯景原来是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深受北齐奠基者高欢重用。侯景为人居心叵测,在高欢死后,他和高欢的儿子高澄不和,高澄想夺他的兵权。侯景就于太清元年(547年)正月据河南13州投降了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对他有戒心,于是侯景又请求归顺大梁。朝中有识之士知道侯景为人,极力反对,然而梁武帝很高兴,封侯景河南王,封大将军,并派军队接应。

后来,归顺的侯景恩将仇报,以诛杀朝中弄权的朱异为借口,发动叛乱,最后,围困梁都城健康,本来侯景已经元气大伤,但守城的将领也没了斗志,开城把侯景放了进来。侯景带着五百甲士去见萧衍,发生了历史上很有趣的一段对话:

萧衍见侯景来,不慌不忙地问道:“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乱,你的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侯景这时害怕得汗流满面,竟不知道怎么回答。旁边的部下替他说:“臣景的妻子和儿女都被高氏杀了,现在只有一人归顺陛下。”萧衍问道:“你过江时有多少兵马?”侯景答道:“千人。”萧衍问:“攻城时多少?”“十万。”“现在呢?”“率土之内,莫非己有。”最后,萧衍安慰他说:“你有忠心于朝廷,应该管束好部下,不要骚扰百姓。”侯景答应了。

见过萧衍后,侯景对身边的亲信王僧贵说:“我多年征战疆场,从没有胆怯过。这次见萧衍竟然有点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子威严不容侵犯吗?”

其实,侯景毕竟是一介武夫,又做贼心虚,再者梁武帝毕竟也是征伐多年,战场勇将,做了天子几十年,以天子之威平静的面对他,不紧张才怪。

之后,侯景将梁武帝软禁在台城,不许人靠近。刚开始的时候侯景还派人送去一些粗茶淡饭,后来连粗粮也不给他送了。

最后梁武帝忧愤成疾,又加之此时的梁武帝已经年事已高,缺吃少穿,最后竟被活活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