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揭秘元明清青花瓷青花料的来历与特点

青料最早在西晋就用了。

青料来源:

关于元代用青料(钴料)即用进口料,又用国产料这个问题在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及其它各书中如:近期由黄云鹏主编出版的《元青花研究》一书,一些杂志刊物的论文中也多次有用进口料,也用国产料的介绍,在这里不必再作描述解释,但对于用料的情况和元青花瓷器鉴别及有关钴料对青花瓷的影响基理工艺求要有一个说明:

1、元青花用钴料主要是苏料:苏料是对古波斯语的音译,在我国曾经叫“苏勃泥青”、“苏麻离青”,简称苏料,对这一音译有一种说法认为过去的说法有错误。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就会理所当然的想到,如果今天的波斯语和古波斯语一点变化都没有是不可能的,恐怕是波斯人自己也不承认,因此叫法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上海元青花的爱好者许明先生去了伊朗,较详细地考查了有关元青花的问题,让我们今天知道了,在伊朗德黑兰400公里的地方找到了苏来麻尼(苏麻尼的青花)“钴矿”与我们的元青花料相同,在伊朗也看到了中国烧造的元青花瓷器。

在中国有一个西域之路的说法,这个说法中说:西域之路有四条。吐哈之路(古时称伊吾之路)为瓷器之路。库车之路为丝绸之路(古时称龟兹之路),还有一条路是从格尔木走,古时叫香料之路,也叫茶马之路。这是我国古代的陆路三条通往西部的主要通道,这三条路是陆路主要贸易和文化、佛教的交流通道。在我国南方还有一条路就是海上之路,海上之路在元代主要是通商东南亚,这条路因为是用船运输,因此也是大宗货物之路,在瓷器运输上是出口瓷的最繁忙、运量最多、接触国家最多的,因此是最重要的瓷货贸易通道,也称瓷器之路。这条路元明时代繁忙,这条路不但运回了中东伊朗产的“苏麻离青”(苏料),还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运回了洋蓝,也称回回青,这种青料不一定产在印尼,但从印尼运到中国,也常和西域的回青搞混,比回青艳,色不泛黑。这四条路是古代重要的贸易之路。

元朝时三条路,都能过境到伊朗,但是要指出的是在大元国时成吉思汗征服了阿拉伯部分地区,这几条路是中国元代的西部国道,不是越境之路,可以想象得到那时路上来往的商人很繁忙,又因以人行和骑牲畜为行路方式,可见在路窄路少、路遥远的状态下路上人口的流动量是不太冷清的,在为行人加水、加粮的驿站之地会热闹的,所以“苏料”是可以经过遥远的伊朗来到大元国工业之都景德镇的,而且也会有阿拉伯瓷器匠人艺人来往。古代贸易四条路土哈(伊吾)、库车(龟兹)、格尔木、还有东南沿海通道(为古代海之路,海路多运出口瓷,吐哈路也称为瓷器之路)统称为丝绸之路,通商之路。

“苏料”含铁高而色显浓艳,适合瓷器上作画,在1200℃的高温下呈深蓝色—古人称藏青色。回青是从西域进口的另一种青花钴料,色显蓝中泛紫,单独用回青时散而不收,加石子青后色正不散,显蓝中泛紫,人称幽蓝色。可以说按照今天的国土疆域来看元朝时共进口三种青花瓷用料:

① 苏料:产于伊朗德黑兰400公里处:色显藏青蓝、浓艳,有凝聚斑。(主要用在元代及明早期,到正德后几乎没有了苏料口)

② 回青:产于中国西部或西部境外。色显蓝中泛紫,色显幽蓝,需加石子青,否则散而不收。(这种料主要是从明正德用在嘉靖万历时较多用,后来渐少用)

③ 洋蓝(回回青):来源于印尼的苏门答腊,属南海之路,产地不详,色蓝而艳,显宝石蓝色。这种料多用在明后期及清代,但用量少。

其区别:“苏料”浓艳色显藏青,含铁高易出凝聚斑,有流散、晕散。“回青”色蓝中泛紫,散而不收,勾兑石子青后色正,蓝中泛紫显幽蓝,深宝石蓝色。“洋蓝”色显宝石蓝,比回青艳,不像苏料那样黑,含铁少,不显幽蓝色。

2、国产料:对于元代所用青花之料有国产料。书中没有太多介绍,但我们知道其元代及明早期都有坡塘青(石子青),也有唐代的三彩用料回青、浙料等,及其它大元国境内之青料(今天看来是国外,元代是国内)。

①平等青:平等青也叫坡塘青,是江西景德镇坡塘山产,色淡雅微灰,含铁少,少有斑出现。

②石子青:石子青色青泛灰,又称无名子,常与其它青料勾兑,与回青勾兑时起到沉淀作用,可解决回青散而不收的缺欠。石子青绘画的瓷器发色不好时,色显灰蓝泛褐色,有草皮青之称。产在江西瑞州(今江西上高)。

③浙料:浙料产于浙江,色蓝中泛紫红,熔釉流现象重,色明显泛紫微红,有斑迹但少流淌,蓝中泛紫红与其它青料相比泛红明显。

④珠明料:产于云南地区,珠明料色翠艳,凝聚斑少,浅时少流散,现在对珠明料的查询也是一个难题,这是因为当时云南的首府不在昆明,而在祥云,当时的云南管辖之大,可到东南亚部分地区,如缅甸、老挝等国的地域。

目前我国瓷器业用料几十种,但都达不到古代原始的古韵、古代的技术水平,因此很难模仿当时青花瓷的色料发色和烧制后的自然状态。

国产料在元朝时就存在。地方小窑口青花瓷的用料问题,是一个不可放弃的科研课题。从现在发现的瓷器和瓷片来看,都会得到一个结果,国产料有多种,这些常被成为土料或北方小窑口料、江浙地方小窑口用料等。小窑口用料多种多样,在土青料的器件上常可以看到一笔的笔路中有色变,有的存在色沉淀不均,流淌色出现极度色变不均、发色不正等不良色差的表现。

3、勾兑料:勾兑料主要指进口料与国产料的勾兑,如“苏料”与国产料勾兑,多用在元后期及明代其次是国产料与国产料之间的勾兑,这就形成了一个“苏料”与国产料勾兑群体和国产料勾兑的群体、国产料与国产料勾兑的群体在明代得到充分利用和发展,特别是在明代晚期和清代国产料的勾兑达到了一个高潮,为了出去杂质,在淘洗青料做了前期处理,采取的手段是对青料进行煅烧、焙烧,煅烧、焙烧后的青料杂质少,可以细画中国的国画。如山水、人物等,这个勾兑对青花的群体出现产生了极大影响,出现了很多新品种,出现了多种如翠毛蓝、墨蓝、黑蓝、黑青等色。当然也大量的仿制了与“苏料”的颜色想象的瓷器,但其“苏料”天然成分造成的釉熔运动表象难仿,所以青花器的青料勾兑模仿了色彩,模仿不了其高温下流散、晕散的熔釉流的自然状态,也不可能出现自然的凝聚斑痣。会看的人会看出元代绘画的那种神韵,那种笔调,那种青料的色度,那种人工加工上釉,经过高温烧制形成的熔釉流的迹象,这种高温熔溶状态是仿不了的。这使鉴定者也得到了技术上的提高,也提高了中国鉴定元代瓷器的能力,这也使造假者和仿者也认为真的是仿不了的。

主编id:13817842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