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的东晋王朝

在南北世族地主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东晋王朝,政治上和经济上都代表着世族地主的利益。东晋的第一任宰相王导为政务求清朴,他所确立的统治政策是“镇之以静,群情自安”。作为这一政策的积极方面是清的无为,以宽民力。三一八年三月,司马祥刚刚登上皇帝的宝座,就下过一道诏书,要求各级官吏“同心戮力,深思所以宽众息役,惠益百姓”。就是说要减轻些对民众的赋税剥削和摇役负担。这主要表现在东晋前期(383年视水之战前)实行的土断、度田和禁止霸占山泽等方面。这里,更多的是冠冕堂皇的言词。但是,这一政策的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是要让南北世家大族,在互相牵制下安稳地发展他们的势力,政府对他们不加千涉和抑制。

王导在司马容称晋王时,拜右将军、扬州刺史。他曾派属官到扬州各郡去考察治绩。属官回来向王导汇报郡太守治绩的得失时,只有属官顾和不说话。王导问他听到什么没有?顾和回答说:你作为国家的首辅,宁可使吞舟大鱼也能漏网,何必计较地方官的好坏,以察察为政。王导称赞他说得对。在王导辅政的晚年,对政事更是不予过问、千涉,下面送上来审批的簿籍、文书有时不打开就加以批准,并且自叹说:‘人家说我糊涂,可将来总会有人称许我这种糊涂的。”

事实上,王导并不糊涂,他的“糊涂”,也就是宽纵豪强,是由东晋政权的阶级性质决定的。东晋政权是西晋政权的继续,它继承了西晋政权的全部腐朽性,即使在东晋开国之初,也没有显出多大的新气象。司马睿还在做镇东将军的时候,有一个从河南豫州避难南下的低级士人陈领,被人推荐作他的军事参谋。陈领写信给王导说:西晋王朝之所以倾覆,正是因为用人不当,看门第不看真才,重虚名不重实用,因此政事日坏,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现在应该改弦更张,赏罚分明,拔拙贤才,共图中兴大业了。王导不听他的劝告。司马睿称帝后,陈额看到新朝廷的一些官员,只顾贪图安逸,不管职事,又对晋元帝说:现在官员都继承西香时的积弊,看来前车已经倾覆,后车仍不知戒鉴。晋元帝也不听他的劝告。陈额出身孤寒,又屡发正论,东晋朝士多厌恶他,最后被贬逐到外地去作郡太守。陈濒的劝告和被逐,说明东晋与西晋一样,也是一个腐朽的士族政权。

东晋政权不仅代表北方南下的世族地主,而.且也代表南方土著的世族地主,南方土著的世族地主,如吴郡顾氏、陆氏、义兴周氏等,从东吴以来就是“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拥有众多土地和部曲的大地主。他们的政治、经济利益,不仅不能侵犯,而且必须加以尊重。东晋建国之初,王导政治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争取南方世族地主对东晋政权的支持。他不仅通过拉拢“南土之秀”的顾荣、贺循、纪岭、周记等,使东晋政权在南方站稳了脚跟,而且他的从政务求清静,目的也在于力图弥合南北世族地主在捺夺土地和占有劳动人手方面必然产生的矛盾。

东晋继王导之后另一个有名的“风流宰相”是谢安。他在李武帝时热政,效法王导,为政“去其烦细”、“不存小察’,他不许搜索被豪强窝藏的流民,甚至认为:“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

都”整个东晋王朝,在王、谢、灰、桓这些世家大族的相继统治之下,不仅南方土著的世族地主,继续在那里扩充他们的政治、经济势力,而且大批从北方南下的“亡官失守”之士,在东晋政府的宽纵、支持之下,也在南方}ra意抢夺土地,占夺流民为部曲、佃客和奴脾,为自己创立新的产业。如渤海刁协,南渡后居于京口(江苏镇江市),晋元帝时,官至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为元帝心腹股脏之臣。他的孙子刁遗及兄弟子侄均不拘名行,专以货殖为务,在京口有田地上万顷,奴蝉数千人,霸占着京口的山山水水,被称为“京口之蠢”。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南迁的谢氏,是掌握东晋朝政大权的四大士族之一,他们在窝居地浙东会稽占有的田地产业,更是相当可观的。如谢混的父、祖谢瑛、谢安,世居宰辅,有田业十余处,俺仆千余人f0刘宋时期的谢灵运,是东晋北府兵名将谢玄之孙,他“因父、祖之资”,也拥有众多的田地和奴度,仅“义故门生,(指那些投靠大士族地主门下的人和他们旧时的属官)就有数百名。王导的从子、大书法家王羲之,也是一个拥有很多产业的大士族地主。他在写给谢万(谢安之弟)的信中,声称要与谢万东游山海,经营田地。这说明从北方南下的王、谢等大士族地主在浙东一带是占有大片土地和拥有相当数量的奴位的。当时江南地区的万顷江湖,都逐渐被南北豪族地主璐占,老百姓在江、河、湖泊里捕鱼捉蟹,钓竿和网署被奈族地主劫夺,“不输十匹,则不得放。”

在政治上,南北士族地主在东晋也是享有种种特权的。

士族,也称世族、或世家大族,其中拥有私人武装的,又称为衰强大族。它们是东汉以后在地主阶级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殊阶层。东晋的士族分侨姓和吴姓,侨姓从北方迁来,吴姓是南方土著。士族大都是大地主,但并非所有的地主都是士族,非士族的地主被称为庶族或寒门。士族和庶族有着严格的区别,士族只能和士族通婚,否则就要遭到士族中人的非难。士族和庶族不仅坐的车、穿的衣服不同,甚至不能共座位、通交往。在仕途方面,士族独占着清流美职,视庶族所居之官为浊流、浊职,把清、浊两途严格区别开来。清流美职,就是指那些职闲禄重,可以无所用心的职位。

所谓“举贤不出世族”,就是说,不仅士族地主本身掌握着东晋政权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重要部门,而且他们的子弟也享有世士族,也称世族、或世家大族,其中拥有私人武装的,又称为衰强大族。它们是东汉以后在地主阶级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殊阶层。东晋的士族分侨姓和吴姓,侨姓从北方迁来,吴姓是南方土著。士族大都是大地主,但并非所有的地主都是士族,非士族的地主被称为庶族或寒门。士族和庶族有着严格的区别,士族只能和士族通婚,否则就要遭到士族中人的非难。士族和庶族不仅坐的车、穿的衣服不同,甚至不能共座位、通交往。在仕途方面,士族独占着清流美职,视庶族所居之官为浊流、浊职,把清、浊两途严格区别开来。清流美职,就是指那些职闲禄重,可以无所用心的职位。

所谓“举贤不出世族”,就是说,不仅士族地主本身掌握着东晋政权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重要部门,而且他们的子弟也享有世整个东晋王朝,法禁宽弛,纲纪不立,豪强大族都挟藏户口,作为私人的荫附。东晋初年,山遐作浙江余姚县令,上任只有八十天时间,就清查出被豪强大族挟藏的荫户达一万余户,如果每户以五口计,即达五万多人。县里有个大族叫虞喜,因为扶藏大量荫户,应该判处死刑。山遐准备对虞喜绳之以法,但却引起了余姚县豪强对山遐的切齿痛恨。后来,这件事情报告到了执政的王导那里,得到的答复是:因为虞喜屡经推荐,不出来做官,有高风亮节,不应受法律的处分。不仅如此,豪强们反而捏造山遐的种种罪名,构陷其罪。山遐在写给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何充的书信中,要求何充为他向上面说情,再留任一百天,狠狠地穷治一下违法的豪强大族,然后自己再去受法。何充为山遐作了申诉,但没有得到同意,山遐终于被罢官。

山遐在余姚县只用八十天时间就清查出豪族挟藏如此众多的户口,这在东u并不是个别现象。成帝时,宰辅王导死,成帝的舅舅庆冰辅政。他担任中书监、扬州刺史时,采取较王导辅政时严厉的措施,通过检查户口,查出扬州地区没有登记户籍而成为豪强大族荫户的也达一万多人,灰冰把他们全部编入政府的军队之中。

从这些水例可以看出,在东晋政府的宽纵、庇护之下,南北世族豪强拥有种种特权,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受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