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南北两宋时期铁钱的铸造风潮以及趣闻

以青铜铸钱为主的中国封建社会,货币的材质主要是铜,而铁钱则是在与商品经济矛盾相对尖锐化时期的产物。虽说,对铁钱的最早行用始于西汉,并在蜀地曾被当作主币流通。不过,从材质、信誉、偏好等方面来说,它毕竟还是比不上铜钱。所以,自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铁钱一直都不能登大雅之堂。直至五代十国,各朝甚至还严禁使用铁钱。

据《汉书》记载:“汉兴,孝文五年(公元前167年),为钱益多而轻(荚钱),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即:‘恣其私铸’)。贾谊谏曰:‘法使天下公得顾租铸铜锡为钱,敢杂以铅钱为它巧者,其罪黥。然铸钱之情,非淆杂为巧,则不可得赢;而淆之甚微,为利甚厚。……虽黥罪日报,其势不止’”。另外,《旧唐书》有曰:“夫铸钱不杂以铅铁则无利,杂以铅铁则恶,恶不重禁止,不足以惩息。”足见,因铸钱时巧杂锡、铅、铁者,不仅有利可图而由来已久。

可是,到了南北两宋铁钱却摇身一变,再次成为通行货币的主角,并盛行于江南地区,亦是历史上铁钱铸行量最大的一个朝代。宋统一中国后,一方面对铁钱采取限制政策,令其不得流通至江北,不过,对蜀地却又听任其行使铁钱,并禁止铜钱入川。《宋史•食货志》中记载:“蜀平,听仍用铁钱。开宝中,诏雅州百丈县置监冶铸”。因当时交通落后,铜料运输困难,通讯不灵,各地铜、铁钱的比价也随时不同。故,北宋徽宗时期时任大臣张若谷在其奏折里,曾婉言地进谏:“风流天子书大观,铁划银钩字字端。莫道蜀中铜货少,任凭顽铁买江山”。他担忧由于铸币的铜、铁材质之别,以及价格之差,会在“劣币驱良币”的经济法则下,致使国力匮乏,由此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虽然,后来朝廷准许铜、铁钱在四川并行,但,该地区却始终以铁钱为其主要货币。

在北宋九世计168年和南宋九世计155年,共323年的统治中,因先后受到了来自辽(契丹)、金(女真)、西夏的侵扰,由于战争频仍而经济负担沉重,加之政治日趋腐败,岁纳银两入不敷出,不得不以因铁价低于铜价而大量铸钱,以此来缓解国势衰弱的危机。殊不知,终因发行过滥,导致所铸之钱而严重贬值。特别是南宋末年战乱相继,物价上涨,货币减重,鼓铸铁钱已无利可图,这才不得不停止铸造。

历代官府行用铁钱,主要是由于铜材不足,致使铸造成本高于币值。然而,在不同的时期,铁钱的产生也有其一定的特殊原因。西汉生产铁钱主要是私铸谋利;宋朝则是铜币无法满足商品市场对货币的需求;清代却因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使得滇铜北运的道途受阻,朝廷发生财政危机而筹措军饷困难所致。

太宗淳化四年,李顺农民起义之前,朝廷已具备了岁铸铁钱五十万贯的生产能力。神宗元丰年初,全国铸行铁钱几近百万贯,仅大铁钱就占其总数的四分之一。徽宗崇宁年间为缓解钱荒而防止铜钱外流,朝廷还特别划定了不同行用铜、铁钱的区域。如:四川专门使铁钱;陕西、河东一带则允许铜、铁两种制钱兼用;而在京东、京西及江南、闽、粤等大部分地区却一律通行铜钱。这一举措不仅突破了单一行用铁钱的地域性,还极大地促进了铁钱铸造量的不断增加。

两宋时期的铁钱因朝廷认可并准铸,所以,无论是种类、数量、及其版别,均达到了历史上的一个最高峰。甚至,就连有的母钱都用铁质,致使铁钱成为与铜钱并驾齐驱的通行货币。为此,朝廷还专门制定出了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包括:设置专事铸造铁钱的钱监、划定铁钱流通区域,就连铸造工艺、币值、年号钱、对子钱都与铜钱相对应,且流通并行。

南宋时期对铁钱的鼓铸更是有增无减,面值也较之北宋时大。除了常见的小平、折二、折三、当五外,还出现了当十、当二十,乃至当百的铁钱。如此加大对铁钱的铸行量,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针对西夏、金国因利用短陌、套购、走私等手段,大量吸收宋朝铜、铁钱以弥补本国之不足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同时,为了防止铜钱流入北方,宋廷在边境路州等地强制推行铁钱,创建了铜、铁钱在交往区域的隔离带,以限制其仅能在流通区中进行交易,以减缓对铜产量需求的压力。这一强制举措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对于缓解内地铜荒,抵御外族军事入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时,在宋与西夏接壤的西北地带,有一种“似铁非铁”的钱,在市面上悄然流行。究其缘由,乃是因西夏游牧民族的手工业虽不及宋朝发达,无法开采铜、铁冶炼,但,其锻造业却非常出名。仅依靠从两国的商业贸易中所得的铁钱而重新回炉熔化,制作出的兵器韧性好又锋利且不易断裂,在双方的交战中尤以兵器取胜占据优势。

有鉴于此,针对这一现象,有大臣特地向朝廷指出:宋以铁钱和西夏交易,无疑是等同于在以铁资敌而为虎添翼。建议:不妨在铁钱中加一定比例的锡,或其它金属而使之变脆,令其不能得到好铁而制造利器,且与宋为敌。此议受到众臣的支持,并得到朝廷准奏。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这也使西夏在后来制作兵器时,虽以同样的工序流程和技艺,却再也不能锻造出利器而百思不得其解。

南北两宋时期的钱币,通常是每换一个年号即改铸一种新钱,并由皇帝、重臣、书法家为之铭文,其书法精美而铸工精良。即:同一年号且同等面值的钱,有篆、棣、真、行、草的书法之分,材质有铜、铁钱之别。其数量之巨,版别之多,为中国古钱币之最。然而,在北宋的有些年号中,如:“至道、咸平、明道、嘉祐、治平”,以及南宋的“皇宋、开庆、景定、咸淳”等,至今,还未发现过铁钱。一般来说,由于铁钱的材值低,份量重,易腐蚀而锈迹斑驳且不易保存,所以,能完整如初地保持原貌的尤为罕见。

交流id: 18964157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