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武则天时期的什么原因造成营州之乱?

摘要:营州之乱是武则天时期,唐政府错误的民族政策以及吏治腐败造成的。其叛乱所造成的影响,涉及到很多方面,特别是对东北地区民族关系方面。彻底打乱了唐初在东北地区建立的防御体系,民族势力此消彼长,为之后的安史之乱爆发埋下了伏笔。


一、营州的设立

营州是中原通往东北的必经之路,因此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营州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作用。营州是毗邻少数民族的重地,是少数民族与中原联系的要地。营州地区在隋朝时期就备受重视,隋政府就在营州设立总管府,安抚、统领东北少数民族。到唐朝时,武德元年的时候,在这里设立了营州都督府,主要管辖辽、燕二州以及柳城。在贞观年间又增加昌州,后来又把师州、崇州、慎州加入。管辖的少数民族范围很广,“自燕以下十七州,皆东北蕃降胡散诸处幽州、营州界内,以州名羁縻之,无所役属。安禄山之乱,一切驱之为寇,遂扰中原。至德之后,入据河朔,其部落之名无存者。今记天宝承平之地理焉。”

二、营州设立的作用

隋朝时,营州就是东北的特殊地区,北有突厥、契丹、室韦、靺鞨,西有奚。隋朝建立后,在营州设总管府,以安抚、统领东北的少数民族。 对于辽东地区的局势,营州是起着重要作用。

营州设立的第一个作用就是为了防止东北少数民族的叛乱与危及唐廷的统治,是保护唐中原地区的一道屏障。“癸酉,薛延陀以同罗、仆骨、回纥、靺鞨之众度漠,屯于白道川。命营州都督张俭统所部兵压其东境;兵部尚书李勣为朔方行军总管,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分道以御之。十二月戊子朔,至自洛阳宫。甲辰,李勣及薛延陀战于诺真水,大破之,斩首三千余级,获马万五千匹,薛延陀跳身而遁。勣旋破突厥思结于五台县,虏其男女千余口,获羊马称是”。在高宗十月,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及奉职二部反叛,然后唐中央派“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与营州都督周道务等兵十八万,并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等,总三十万以讨突厥。”

其次,营州是唐东征高丽的后方基地,唐太宗东征高丽,营州都督府处于中原通往辽东的交通要道上,因此在唐东征高丽中起到重要作用。贞观十五年,“上命营州都督张俭所部骑兵及奚、契丹压其东境”,贞观十八年,“下诏遣营州都督张俭等帅幽、营二都督兵及契丹、奚、靺鞨先击辽东以观其势。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于是输粟营州东,储粟古大人城”,“营州都督张俭将胡兵为前锋,进渡辽水,趋建安城,破高丽城,斩首数千级。”到高宗时期,为了彻底打败高丽,再次东征,永徽六年,“有诏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苏定方率师讨之,至新城,败高丽兵”,营州作为唐政府东征高丽的后方基地,在集结兵力、后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彻底打败高丽、彻底收复辽东做出了重要贡献。营州稳定时,唐王朝可以通过营州把势力深入到高丽,而当营州不稳定时,就另当别论。营州之乱时,粟末靺鞨首领大作荣带着族人东奔,到达东牟山一带,建立了靺鞨人历史上第一个政权—靺鞨国。后改渤海,之后又乘着安史之乱,渤海获得藩王称号。随着营州的政局不稳定,使得唐王朝的势力再也不能深入到渤海辽东地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