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期磕巴受重用,巧言善变反而不吃香
每个时期的官场的风气都是不一样的。在西汉初期,在皇帝的带领下,朝堂向着朴实无华的大道奋勇前行。
西汉刘邦尤其不喜欢舞文弄墨的文化人,他曾经重用的那些能言善道的文化人到最后的下场都不太好,比如口若悬河的郦食其被活烹。反而是一些磕磕巴巴的人,刘邦觉得他说的是大实话,官越做越大,比如结巴周昌。
周昌结巴非常严重,轻易不发言,但是一说话就有分量。“自吕后、太子、群臣皆素敬惮之。”曾经刘邦想立庶子刘如意为太子,群臣反对,刘邦都不听,唯有周昌说:“这事不行。”刘邦才采纳意见,另立太子。
西汉初期信奉黄老之学,重质轻文。《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他认为好人都是朴实无华的,所以西汉官场普遍认为好的官员就应该不善言辞。
曾经汉文帝去上林苑视察虎圈,询问上林尉虎圈情况,上林尉紧张的说不出话来,问了十来个问题都回答不上来。这时上林尉手下的虎圈负责人啬夫上前奏对,表现得非常好。汉文帝很赏识,认为上林尉不称职,想提拔啬夫。可是大臣张释之却告诉汉文帝,像前重臣周勃、张苍那样不善言辞的都是厚道人,是大汉的顶梁柱,而且都是结巴。所以,上林尉也不一定就不好,不能学啬夫那样油嘴滑舌。
这种崇尚结巴的风气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消减。
(本文为作者原创,严禁转载)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