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原创] 司马懿的弟弟为什么要一辈子向曹魏尽忠?

(网络图)

司马懿兄弟八人全都是当时的知名人士,被人们称为八达,个个是学问很深,脑子好用的主儿。曹魏代刘汉,西晋代曹魏,司马懿的兄弟们耗尽了心智,终于让司马家迎来了光辉。在这略显漫长的时光里,只有一个人看到了最美好的那天,他还活着等到孙子辈给他封王,这唯一的观众,就是司马孚。说他是观众,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无论他愿不愿意,司马家的夺权,他是有份的,只是在他看来,显得那么无奈。他用一辈子的时间宣扬自己是曹魏的臣子,也许有人在政局不明朗时,装装样子,但当天下全部改姓司马后,他仍然这样,就很奇怪了。

他就是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

司马孚本人性格温厚,不与他人结怨,是个老好人。汉末动乱时,陈留名士殷武,因罪被流放,朋友亲人往外摘都摘不干净,谁还会搭理他?但出人意料的是,司马孚不但前去看望他,还和他同吃同住。真真难得。

也许正因为他的这种性格,曹操很放心地把他放在曹植身边。作曹植的文学掾,司马孚是很称职的。曹植很有才华,但是却太过自负,在任何朝代的夺嫡之争中,这种性格都是要不得的。作为从属官的司马孚,劝过他很多次,曹植最初并没有接受,后来却也软了下来。

曹植在争斗中落败,作为他的人马,被曹丕任用的机会是很小的,但是司马孚是个例外,他成了曹丕身边人,当上了太子中庶子。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 曹操去世,司马孚劝谏太子曹丕节哀,与尚书和洽等整顿秩序,准备丧事,共同拥护曹丕继位,为魏文帝。在司马孚的建议下,曹丕立刻改掉自己原先准备提拔的自己人。曹丕时代,司马孚始终坚持休养生息的政策,这一点,其实和他的性格有关,也和国力有关,毕竟,天下还没能一统,必须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少折腾才是最好的方法。

魏明帝曹叡继位后任命司马孚为度支尚书,成了掌管国家财政大权的重要人物。到此时,司马孚都是以大魏臣子自居,他似乎没什么私心,他不管杂事,只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些事情不是想躲就能躲的。他没有他的哥哥那么奸诈,但他终究是司马家的人,一到关键时刻,他还是得和哥哥站一块。

高平陵之变”中,司马孚被司马懿要求,和他一起屯兵司马门,控制京师时,他没有拒绝。其实他也很无奈,所以他在司马懿执政时,总是有意避免过多地参与权政,司马氏几次废立皇帝,他也未参与谋划。

随着司马家族的权势越来越大,司马孚的官职也由司空,太尉一直做到太傅,已到人臣之巅。

司马孚的侄子司马昭专政,魏帝曹髦造反,结果被司马氏的党羽(贾充的手下)成济给杀掉了。皇帝没啥权,但他毕竟是皇帝,杀皇帝这是要诛九族的呢。事情已经做下来了,天下人都知道是司马家的人杀了皇帝,这下子怎么善后?

沉浮官场几十年,经验真不是白捡的。司马孚得扭转整个事件给司马家族带来的负面印象。

当时,百官听说皇帝被杀,都前往宫门处围观,但是没谁敢往前一步,司马孚把曹髦的头放在自己腿上,失声痛哭说:“让陛下被杀是为臣的罪过。”最终,在他和司马昭的争取下,以王礼安葬曹髦。

司马孚很高明,大家在意的是皇帝被杀,谁杀了他?是不是有罪?该怎么判?如果真要按着这模式,一定会追到司马家的头上来,所以,为了保护司马家,他把责任揽了过来,“杀陛下者,臣之罪也”,他都这样说了,还有谁敢问?至于给皇帝请求以王的葬礼,不过是作作样子而已。但也只能这样而已,他扭得过整个家族及整个朝廷吗?

公元265年(泰始元年),西晋代魏,魏帝曹奂被贬为陈留王,迁往金墉城。司马孚前往拜辞,握着曹奂的手,泪流满面,不能自制,说:“臣到死的那天,也是大魏忠臣。”曹魏终究成为历史云烟,他能做的也就是仅此而已。

入晋后,司马孚成为司马家族中最高地位的人,但他却不以为荣,他常常担忧,所以,尽管他有许多特权,他从来不用,甚至在临终说出这样的遗令:“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

虽然无法改变历史,但让他始终如一,做个大魏的臣子,直到黄泉之下。(百家说史)

了解更多,请关注:秋雨轩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