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明朝状元,与侍女同屋三年,坐怀不乱,一家十八口自杀殉明

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讲的是古代学子们考中了进士,读了十几年书,修成了正果,放榜之后,便天下闻名了。

不知现在语文教科书里,还有没有《范进中举》这篇文章。范进还是秀才之时,他那做屠夫杀猪的老丈人,对他天天翻白眼,一旦他终于中了举,哇塞,那态度,来了个720度大转弯,跟在女婿身后,扯着他那皱巴巴的长袍,说,扯抻点,扯抻点,您现在是举人老爷了,得有点门面啊!

中举人,便可进入官场了,中了进士,那是直接皇帝接见了,若中了状元呢?就更不得了。

今天要讲的这状元,是明朝倒数第四个状元,也是崇祯朝第三个状元。

他叫刘理顺,是励志君子的典型。

先说君子。

古代君子最高层次,就是柳下惠那般坐怀不乱了。

刘理顺,读了很多年书,在乡里,算是博学之人。于是个有富人,就请他开馆教自己家娃娃。刘理顺尽心尽力,不厌其烦,孩子们学业大进。主人很是高兴,见刘理顺出门在外,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于是让一个侍女,帮他端茶送饭打洗脚水。更重要的是,晚上还让侍女亦住在刘老师的房间里。

列位,富户既有心成全,此侍女不说花容月貌,绝对也有中人之姿啊!加之年轻有活力,由不得刘理顺不动心。

三年之后,他再往北京去,临别之前,跟主人讲,您这三年的情义啊,我刘理顺铭记在心。这侍女,你可以替她找个好人家嫁了。

富户一脸茫然,我让她服侍你,就是把她送给了你啊。你们一起住了三年,她还怎么嫁人?

刘理顺微微一笑,说了五个字,我们很清白。

刘理顺走后,富户还不信,如今竟然还有柳下惠吗?于是找人一验,嘿,还真别说,这家伙,楞是没有动手动脚。侍女冰清玉洁呢!不过,这故事,并未见诸于正史。但,未载正史者,未必就不是真的。这点先放放,我们留着他自杀的时候讲。

再说说他为何励志。

刘理顺中状元时,是崇祯七年,西元1634年,此时,他已五十三岁了!

在此之前,他参考九次,九次落第。但他不气馁,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应制当中。终于,第十次,他考上了。本来,考官们定下第一名,是其他人。廷对之时,崇祯皇帝见了刘理顺写的文章,十分中意,将之定为状元。退朝之后,还忍不住兴奋的跟人讲“朕今日得一耆硕矣”。

十年之间,刘理顺先拜修撰,“历南京司业、左中允、右谕德,入侍经筵兼东宫讲官”,后因得罪杨嗣昌,被夺讲官。《明史 职官志》中,左谕德是正五品,右谕德,应该也差不多。反正,刘理顺虽以状元出身,但为官十载,做得上不上下不下。至于原因,《明史》里有言,“益勤学,非其人不与交……嗣昌、薛国观、周延儒迭用事,理顺一无所附丽”——说白了,就是特立独行,不愿巴结依附——唯一的靠山,就是崇祯皇帝——当然,所有官员的靠山,都是他,因而,这话,讲了跟没讲一样——其实就是他不愿走后门而已。

他对崇祯皇帝的感激,是毋庸置疑的。

崇祯对他有知遇之恩啊。因此,平日里,他能做的,就是直言不谏,哪怕,不被采纳。

疾风知草劲,板荡识臣忠。在李自成包括后来的清军进城之前之后,大明的官员们,分化已极。有些为了自己的性命与财宝,早就约为内应,大开城门;有的却举家自缢,以殉大明皇帝对他们的恩德。当然,还有些以死抗争的,乃是圣贤书读多了,道德要求他们如此做。

刘理顺,兼具后两者。

三月十九日一大早,虽然城外兵马汹汹,形势危急,但他还像往常那样去上朝。只是,平日里早就大开的宫门紧闭,“大理卿凌义渠、侍郎吴履中至,传报贼骑入城,相顾愕然”。他们还没回过神呢,更坏的消息传来,“俄传上崩”——崇祯皇帝死啦!

一听此信,刘理顺大哭,说我待皇上,不冷不热,从来没有好好报效过(这当然是自谦自责之词,我无能啊,若能带兵就好了),国事至此,除了死,我还能做什么?

于是跑回家,在墙上写下绝命书——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信践之,余何不然?既掇巍科,岂可苟全!三忠祠内,无愧前贤——他要效仿文天祥,为崇祯尽忠,杀身成仁。

决心已下,“北面再拜自经。妻万氏、妾李氏及子孝廉并仆四人俱殉。一云:并婢仆十八人,合门缢死”。

我们再回到前头。我说他坐怀不乱,并非后人为使他的人格更为高尚而编的故事,应该是真的,原因在——公素为德乡里——他未中进士之前,在乡里就以有德著称,因此虽同屋而居却不碰侍女,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且他之德,不但乡民们十分感佩,在他状元及第的喜讯传回家乡之后,写了块大红幅,贴在他家大门上——天从人愿——而且,闯军李姓将领,进城之后,即安排人去保护他家,因为“此吾乡杞县刘状元,居乡极善,里人无不沐其惠者。吾辈奉李将军令,正来护卫公,以报厚德”——哪料,他一家,竟然都已先殉难了。几百个来自于中州的兵将们,都下马痛哭,拜祭之后,方才离去——若他不死,应该也不会被逼降,或许,还能回归乡里,颐养天年呢!

没有如果了。

时为臣死君,妻死夫,子死父,仆死主,一家殉难者,以刘状元为最……臣死君,忠也;子死父,孝也;妻死夫,节也;仆死主,义也;忠孝节义,萃于一门,可谓盛矣。当时之人高度评价,是对刘理顺最好的慰藉。

屏山石(感悟历史,犀利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