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只做了27天皇帝的刘贺,到底荒淫不荒淫?

做了27天皇帝的西汉废帝,后来的海昏侯刘贺的陵寝考古牵动着很多爱好历史的朋友的心。这不,今天又有新进展,说“目前,专家已经证实,刘贺的尸身头部有覆面。经目测,覆面有一层皮革,还有玉覆面”。

之所以很多人关注他,除了他的墓中出土了超级多的文物之外,最主要的,当然与他只做了27天皇帝便以行淫乱、乱汉制之名被废掉有关了。相信很多浪漫的朋友,希望出土的文物,能将《汉书》中的记载推翻,将更为真实的刘贺,展示在人们面前。

今天便看到篇文章,这位历史爱好者的观点是,刘贺绝非淫邪之人。他之所以在历史上的形象如此,乃因被当时的人抹黑了。刘贺实际上,可能是个爱学习的大好青年。因为,在他的地宫里,出土了《论语》和目前为止最早的孔子像。爱读圣贤之书的人,不会是荒淫无道的。

说句实话,古代确实很多记载,都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哪怕是当时的史家们——很多素称是脖子很硬的,比如董狐,硬要写赵盾弑其君那个,就是不畏强权,秉笔直书的光辉典型——记载的也未必就全部可信。因而,随着刘贺墓考古的推进,逐渐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刘贺来,甚至与班固所写的完全不同,也是有可能的。

但,墓中出现了《论语》及其画像,就能证明,刘贺见贤思齐,不是好行淫行乱之人?

显然不可能。

之所以出现这些物件,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死后,治丧的人,放进去的。因为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嘛,让刘贺带着这些圣贤书去见爷爷,或许会受到表扬啊。

二者,是他自己要求放的。或许是他真的很喜欢读论语,喜欢得到孔子的陪伴;又或许,同原因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爷爷说让读的书,不但活着要读,死了也要读;真正理解要读,不懂装懂,也要摇头晃脑。

陪葬品有这些书籍和画像,跟他是个怎样的人,没有丝毫关系。

一句话,谁说好色之人,就不能读《论语》啦?谁能证明,好色之人,读了《论语》,就不好色啦?

因而,光是这点证据,还不足以替刘贺正名——如果可以正的话——当然,这种正,基本就是想象。人们对刘贺的观感,都来自于史书,而史书里,又没把他往正人君子上靠。是故,觉得刘贺可能是个好人,纯出于人们对受“欺压”者的同情——你看,刘贺才十八岁啊,被他们喊去做皇帝,才做了27天,就被轰下台了,霍光他们欺负人啊——问题是,弱者并非天然就要得到同情,不得不说,很多时候,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再者,后世类似的例子也很多。

有德国军官,边弹着贝多芬的名曲,边“观赏”着犹太人被杀。音乐,怎么会“陶冶”出杀人如麻呢?

希特勒画画也画得不错,还报考过美术学院,艺术爱好者,怎么成了魔头呢?

钱谦益,东林领袖,文坛一哥,投降起清朝来,也不含糊。

屏山石

历史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