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致命弱点是什么?为何有这样的弱点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作者罗贯中出于皇族正统的思想,把雄才大略的曹操贬得很低,把动辄泪流满面的表演艺术家“刘皇叔”抬得很高。顺带着,也把刘备的团队抬得很高。
比如,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就被塑造成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千古第一大神。连鲁迅先生都看不过去了,直言不讳地批评道: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鲁迅的意思是,罗贯中把诸葛亮吹捧得也太假了。
即便是在这样毫无底线的吹捧中,罗贯中还是不经意暴露了诸葛亮的缺点:事必躬亲。
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早就看透了诸葛亮的这个弱点,所以,他在后期的战略方针就是:熬。
你孔明不是事必躬亲吗,那么,我司马懿就和你比谁活得更久。等你累死了,我司马懿就是天下无敌。什么是大智慧?这才是大智慧呢。
事实证明,老狐狸司马懿的战略方针完全正确。
“事必躬亲”四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对于诸葛亮这样的掌舵者来说,是致命的。它暴露的是诸葛亮狭小的格局。
事必躬亲,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于下属的不信任。因为不信任,所以才不放心,所以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做。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都放在了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上,必然就没有精力做别的工作了。比如,培养人才。
事必躬亲,就剥夺了下属锻炼提高的机会。少了这些机会,就很难成才。蜀国后期的人才凋零,诸葛亮要担负主要责任。魏延这样的大将,他一直打压,还自作聪明地预言人家日后必反;马谡这样的书呆子,他倒是很赏识,但事实证明是绣花枕头。
诸葛亮不识人。
作为诸葛亮这种级别的领导,其实最重要的不是事必躬亲,而是要选择合适的人才去替自己干活。识别人才、选择人才、培养人才,这才是他应该做的。可是,他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这正是诸葛亮失败的根本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