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有没有作过什么诗 关于刘备诗词有哪些
刘备诗词
刘备这一生没有什么爱好,除了编草鞋之外也没有什么个人技,不像曹操那样不只是有着卓越军事才能,文学素养也高,做了不少的诗词流传后世,刘备一生并没有什么精彩的诗词流传下来,倒是有一些不错的名言警句和一些后人缅怀刘备所作的诗词。现在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去学习一下吧。
刘备的游戏形象
刘备虽然不算诗人,但是也有不少的名言,比如这句经典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兮,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曾经劝告刘禅一定要以德服人,要施行仁政,并且留下了这么一句经典的劝人向善的名言,可以说是刘备人生的写照。还有在演义中的那句经典的“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被无数人封为经典,更是常常被大丈夫所引用。
歌颂或者说是缅怀刘备的诗歌并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首《蜀先主庙》,这首诗是刘禹锡的大作,一直以来都广为称颂,在诗歌的开头就赞颂了刘备的英雄霸气,直到现在依旧是深受后人尊重,感叹刘备白手起家三分天下。在诗歌的下半部分现实赞叹了刘备三顾茅庐招来贤相,能得以开国,但是一生艰苦创业却都被无能的儿子败坏,只能让后人感叹创业何其艰辛,败业何其简单。这首诗赞赏了刘备的英雄气魄千古凛然,也深刻的提出了创业不易守业更难的说法,通过刘备和刘禅之间的对比表现了对于蜀国这么轻松就失败的哀叹,蕴含着创业艰辛败业容易的真理,足以作为后人家训。
刘备形象
刘备作为《三国演义》里面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在其中占了很大的分量,那么刘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在这其中罗贯中又有着怎么样的心理寄托呢?
刘备画像
首先第一个肯定的就是刘备在其中是一个仁德待人的“仁义王者”的形象,在那种混乱动荡的年代,相比起那些个残暴血腥的军阀来说,刘备深知仁德的重要性,他一心想着恢复汉室,拯救天下苍生,对他来说手下民众的生活好坏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刘备才得以在那个乱世之中混的风生水起。早在担任平原相的时候刘备就成功的折服了一个前来刺杀自己的刺客,之后在逃离荆州的时候,成千上万的百姓宁可离乡背井也要跟着他走,可见刘备的仁德受到了百姓们的认可。
再来刘备是一个真诚待人的人,他知道人才才是成大事的根本,所以对于那些有才的人非常的敬重,因此徐庶、诸葛亮、赵云等等都被刘备的真诚所打动。其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更是亲密无间,几乎是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在后来攻取益州后刘备不计前嫌,任用当时死命阻拦自己入益州的黄权,这样唯才是举的态度也彻底打动了益州当地的人才,让刘备手下的人个个都对他感恩戴德,几乎没有背叛刘备的,而且也是因为他的真诚,所以在早期刘备狼狈逃窜的时候,这些个手下也不曾有过一丝怨言。
再来刘备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这既是他的有点也是他的缺陷,重感情让他得到了很多老人的爱戴,但是也是因此让他的手下缺少新生力量,没有新鲜血液,最后后继无人。总的来说刘备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经典的仁君形象,但是也有着小小的缺陷并不算完美。
少年刘备
在东汉末年,有一个出身草莽的少年一路走来磕磕绊绊、步履蹒跚,他翻越过重重高山,经历了无数波折,他曾经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最后他终于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潘砍晌了一个名动天下的霸主,他就是刘备。那么这个中年坎坷、直到晚年才算是大器初成的刘备他在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那个少年刘备又是怎样下定决心要做出一番事业来的呢?
丰神俊秀的刘备
少年时期的刘备就展现了非常豪放的一面,根据史书记载“他不喜欢读书,喜欢狗马、音乐,还经常结交一些豪杰侠客。”这也让刘备结交了不少的好朋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孙瓒,他在刘备起兵之初给了刘备很大的帮助,当然苏双张世平等豪商在刘备的起兵初期也产生了巨大的帮助,他们的仗义疏财让刘备得到了自己的第一批手下。能够得到这些人的真心帮助可见少年刘备一定是一个豪放大气的人。
少年时期的刘备也是一个身怀大志的人,有这么一个故事为证:据说在刘备还是一个爱玩的小孩子的时候就曾经和宗族里的一些孩子一起在一棵大树下玩耍,玩到休息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刘备就指着这棵树说,我以后一定要乘坐有着这棵树的树冠一样的冠盖的马车。这虽然只是一个孩子随口说的一句话,或许刘备只是为了在小伙伴面前装个逼什么的,但是也可以看出少年时期开始刘备就胸怀大志,不是那种甘居人下的人。
从刘备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来,少年刘备其实并没有像演义中写得那么的仁弱,反倒是有着一种豪爽的魄力,因此吸引了很多的人。
刘备定都
在公元221年的时候刘备正式宣告称帝,建立了蜀国,并且定都成都,开始了蜀国短暂的帝国生涯,那么刘备为什么选择定都成都,而不是荆州那种更加方便的地方呢?
蜀国故都成都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刘备称帝时候的境况,当时已经过了刘备最鼎盛的时候,关羽已死,荆州已失,真正掌握在刘备手中的其实只有益州一州之地,而益州在汉朝十三州里面并不算最繁华的,虽然挺大的,但是因为政治经济中心一直就不在这边,所以在人口,人才等方面比起中原一带要差了不少,而成都作为唯一的大城市也是最适合做首都的。
或许有的人会说成都地处偏僻在运输粮草出兵等方面都不方面,为什么不早早的选择荆州的南郡等地作为首都呢?其实这是不成立的,上文已经说了刘备称帝的时候,荆州已经被孙权打下了,而在那之前刘备因为是新取了益州,必须要稳住益州的人心,需要他亲自坐镇,而他派了关羽去镇守荆州也算是对于荆州的领地非常重视了,但是谁知道关羽居然会败得这么快这么惨,不只是自己死了就连荆州的几个郡也都丢了,让刘备只能偏安西蜀,失去了争霸天下的资本。
再来成都作为都城也算是有着一定的优势,一来可以稳定益州的民心,二来蜀地一向是易守难攻,粮草等产量也算是不错,所以定都成都也算是不错,并不能说是刘备的选择出了错误,只能说刘备的运气差了一点。
刘备称王
在公元的219年,随着将近两年的汉中之争的结束,刘备算是基本上完成了他横跨荆益的战略目的,基本上拥有了一争天下的资本。
汉中王刘备
在平定汉中之后的秋天,刘备手下的一干文臣武将联名上书请汉献帝里刘备为汉中王,在这篇表文中,一开始就例举了历史上的几个“安微定倾”的例子,并且将曹操斥为惑乱天下的贼子,和董卓并列,之后又大大夸奖了刘备,称赞他是汉室的忠臣,然后又担心可能会发生类似赵高杀二世的惨案,再加上刘备刚刚大破曹操,所以请求汉献帝封刘备为汉中王。但是有趣的是,这篇表文的署名中带头的不是诸葛亮,反而是马超和益州的一些旧臣,这是为了表明对于益州势力的安抚,并且展现了刘备会对所有手下一视同仁的胸怀。
之后刘备又上书称自己称王是受到了群臣的逼迫,并不是本意,但还是因为国家危难之际,他只好顺着众人的心思,表达了自己一定尽忠于汉室会尽心帮助献帝扫清寰宇、复兴汉室的伟大愿望。自此,蜀汉的政权算是基本建立起来了,同时刘备大封手下群臣,封了五虎将,其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据说是刘备要封黄忠为将军,和关羽等人齐名,手下群臣害怕关羽心中不服,但是刘备派了费诗前去授命,果然虽然关羽非常不悦不肯接受,但是费诗一番口舌,最后还是劝服了关羽。
然而巧合的是,在刘备称王之后的第二年,手下的不少能臣良将就去世了,比如黄忠、法正、关羽、张飞等人,这也对于蜀汉政权产生了巨大的打击。
刘备白帝城
话说三国纷争,群雄并起,经过长时间的厮杀,时间已经来到了220年,这一年可不得了,死了好些牛掰的大能,曹魏的奠基人曹操、猛将夏侯、谋臣程昱,蜀汉的老将黄忠、武圣关羽、军师法正。这些人的死对于整个华夏大地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是因为这些人的死直接间接的引发了接下来的这个剧情:刘备托孤白帝城。
刘备托孤白帝城
话说关羽的死让刘备怒不可遏,要知道关羽可是和刘备几十年的兄弟之情,好到穿同一条裤子,同吃同睡的程度,一听说关羽的死就怒了,要发兵攻打东吴,手下人一通劝告都拉不住,而在这段时间里刘备还顺手升了个级,弄了个皇帝当当,主要是因为人家曹丕都已经当皇帝了,想想一个小辈都已经当皇帝了要是刘备还当着汉中王,怎么说得过去,于是刘备就自立为帝了。
当上皇帝之后,刘备就打算起兵攻打东吴,结果才刚开始招兵,张飞又死了,被手下人给砍了,两个兄弟都死了刘备也不想好好玩了,直接就打起了孙权。值得一说的是这个时候吕蒙已经死了,东吴的守将是陆逊这个小将,而蜀汉也好不到哪里去,法正死了,这让刘备失去了最为倚重的军事,赵云还因为反对这场战争被晾在了家里,诸葛亮要看守大本营,所以说其实这是刘备和陆逊的正面交锋。起初蜀军声势很高,连战告捷,但是后来久攻不下,刘备的军队又被迫摆成了一字长蛇阵,被陆逊来了个火烧连营,差点连刘备都挂那儿了。
等到刘备好不容易逃走之后就来到了白帝城,一想到自己为弟报仇不成,还折损了蜀汉这么多兵力,心中郁郁,终于病入膏肓了,在临死前将自己的孩子和蜀汉都托付给了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