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对诸葛亮没有丝毫恶意

孔明说:“有何圣谕!”先主 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 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 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隆中对说的是什么呢?首先分析了天下大势力,曹操已拥较强的实力,又“”挟天子以令诸侯”,你暂时确实没有实力与他抗衡;孙权占据江东,经过孙坚、孙策与他自己的励精图治,人民富裕,江山险固,要力争与他搞好关系。接着介绍了荆州独特而优越的地理位置,说“此用武之地,而其主(刘表)不能 守”,益州是“”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 业”,而“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说穿了,告诉刘备,想方设法取得荆州、益州。作为进攻中原的根据地,慢慢壮大实力!待形式成熟了,再搞大动作: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 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 川,‘’《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对照以上事实,刘备托孤时没有要反其道而行之啊!

只不过,近年来,很多“精明”的历史学家认为刘备提出的:如果自己的儿子不才,就让诸葛亮取而代之,是虚情假意,是虚伪的表现;目的是试探诸葛亮能否执行自己的遗愿,死心塌地地辅佐刘禅,完成攘除奸凶,兴汉安刘的大事!

我认为是历史学家们过于敏感了。刘备有识人之明:在长板坡时,他自始至终都坚信赵云不会背叛自己,赵云呢在曹营杀了个七进七出,救出了阿斗,历尽艰险又回到了刘备身边,依然对刘备忠心耿耿;拿下汉中后,刘备力排众议,放弃张飞不用,大胆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 ,魏延坚守汉中十年,硬是没有丢一寸土地,为自己赢得了声誉;马谡风头正健时,上上下下、包括诸葛亮都认为他是蜀汉的后起之秀,而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后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果然印证了他预言;这些事实无可辩驳地说明了刘备识人的目光 精准而独到。

他自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二人从来没有红过脸,自说如鱼得水。二人都遵循君臣之义,在战斗中结成 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可以说,刘备对诸葛亮的品格、能力、为人处世知根知底。他根本不会担心诸葛亮的篡位,相反,他很清楚:诸葛亮纵使知道阿斗不才,由于他对蜀汉的忠贞不渝也不会废黜刘禅的,所以才在临终前故意提醒他,要他以大事为重!

并没有所谓的历史专家们说那么耸人听闻,什么军帐后面埋伏了刀斧手,什么要李严掌军挤压诸葛亮,什么要赵云护着刘禅,严控诸葛亮等等!我们说历史人物,讲正史也好,讲演义也好,要拿证据,不能主观臆断,信口雌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