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重用王安石 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
宋仁宗重用王安石
这是一段文言文,讲述的是宋仁宗,唐介,王安石这三个人之间的故事。宋仁宗欣赏王安石的才华及能力想要重用王安石,但是受到了唐介的劝阻,最终宋仁宗还是重用了王安石封其为副宰相,还同意了其变法的提议。
王安石画像
引原文:
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然则卿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 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文章的主要意思是:宋仁宗打算重用王安石,但是朝中大臣唐介说王安石没有能力胜任这个工作。宋仁宗奇怪道:他什么地方不能胜任吗?是才学不够吗?还是经术理论不够?吏事方面的才能不足而不能够被重任么?唐介说:王安石的文学才能足够了,但是思想很古板,所以每每谈论要事的时候都是不切实际的,理论与实际不符。如果皇帝你重用了他,那么他的为政举措肯定是常年变更的。但是宋仁宗却不这么认为,最终无视唐介的劝谏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担任要职。宋仁宗对王安石说:其他人都不了解你,在他们的眼中你是个只知道经学数术的人,没有实战经验,不清楚世务的人。王安石听后说道:经学数术却恰恰是规划与处理事务的最好标杆。宋仁宗问到: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王安石说道:如果要改变现状,那么就要从社会风气,社会礼节,社会习惯等入手,推行新法,这就是现在目前的最好举措。宋仁宗采纳了王安石的意见。
这个故事中的王安石充满自信,有着大谋略大抱负。故事中的宋仁宗用人不疑,给了王安石一个机会。这段典故是推行王安石变法的一大转折点。
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
看到这个标题,第一反应是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与关联,大家都知道王安石变法变于宋神宗时期,得到宋神宗的大力支持,新法推行后,新法的成败与宋神宗有着很大的关联。新法推行,严重的损害了官僚集团的利益,这群保守派联名上书攻击变法,宋神宗从一开始的信誓旦旦到最后的进退两难,最终罢免王安石的宰相之位,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封面
而今天这个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是一本书,于2005年5月份出版发行,书名就叫做《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全书以小说的形式进行阐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历史史实。
《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这本书由杨硕与其父亲两人合力创作完成,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讲述了三大变法,及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及现在的改革开放,这三大变法时期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关键时期,商鞅变法最终成功,社会发展飞快,中国向前发展了近千年。王安石变法只有短短的一代就夭折了,整个社会逆转直系,中国后退了近8个世纪。
作者通过一次成功和一次失败的变法来对比,从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通过历史经验,教育后人应该要正确认识历史,正确对待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从而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全身心投入改革运动中,这样国家才能发展,这是我们一代人的责任也是这一代人的义务。
王安石被贬
王安石是北宋年间著名的政治家,王安石与很多有才之士一样通过考取功名入仕,入仕后,王安石从地方官吏发迹,在任职地方官吏时,关心民生,鼓励发展,扩办学校,为百姓们做了很多好事,在政治上颇露能力,在政绩上颇显成就。宋仁宗时期,王安石第一次提出了变法,但是没有被采纳,王安石则辞去工作,不求仕途,拒绝入朝。1067年,宋神宗即位,王安石受到了皇帝的赏识与重用。王安石曾2次当宰相,也两次被贬(正确说只有一次)。
王安石雕像
王安石被贬第一次:
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官至宰相,颁布新法,进行了一些列的变法。1074年,天灾人祸,天下大旱,百姓们无家可归,饥不果腹,守旧派们将这些怪罪于王安石变法,给宋神宗施加压力,还绘制流民旱灾苦图给宋神宗看,一条条罗列新法的过失,上书要求罢免宰相王安石。
同年,宋神宗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有大臣的控诉也有太后的哭诉,最终心有怀疑,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位,将其贬为知江宁府,吏部尚书。王安石被贬后,他的麻烦并没有结束,吕慧卿害怕王安石威胁自己的地位与权力,多次迫害王安石及其亲人。
王安石被贬第二次:
1075年,王安石二次被任命为宰相,第一次的失败就是因为守旧派的强烈反对,没有人支持王安石变法,那么王安石第二次上台同样也是反对者多于支持者。与此同时,变法引发了严重的内部矛盾,外部又有很多的压力,内因外因导致新法无法推行。
1076年,王安石主动辞职,先后任判江宁府,左仆射等职位。
王安石罢相
王安石曾两次罢相,第一次是被神宗罢免宰相之职,第二次是王安石主动请求辞去宰相一职。
王安石画像
王安石第一次罢相:王安石自变法以来就遭到了守旧党派的强烈反对,但是幸得有神宗的拥护与支持,变法才得以顺利推行。
王安石变法自推行以来就受到了各方的阻力,1074年,天下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野,流离失所,反对变法的大臣们纷纷上书弹劾新法,上书是免行钱造成的这种局面。神宗左右为难,信心动摇,欲打算废除不好的法令。但是王安石认为这属于天灾是难以避免的,天灾不可避,但是我们能后天处理和维护,派人治理方可解决。反对派们不仅上书反对甚至还绘制流民旱灾困苦图给神宗看,为新法的过失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并且要求罢免王安石。
敌对关系正是紧张时刻,两位太后也出来干预朝政,认为王安石乱了整个天下。神宗心中动摇,于是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之位,让其当吏部尚书。被罢免后的王安石为了新法能继续推行,就推荐了新法的拥护者吕慧卿和韩绛在朝中任要职,没想到吕慧卿掌权后,对王安石下手,在韩绛的帮助下,王安石再次回朝。
王安石第二次罢相:1075年,王安石再次当上宰相,但是王安石的变法依然受到多方阻碍,内部矛盾加外部因素,变法失败不能在推行。一年后,王安石就以生病为由,辞去宰相之位。先后任职左仆射,同平章事等职位。
王安石评价
后世对于王安石的评价可谓是褒奖不一,有人骂亦有人夸,历史名人苏洵,张方平等人都在不同程度的黑王安石,但是后世的教育体系中都是王安石的赞美词。在史书资料记载中,王安石也是一个性格奇怪,不招人喜欢的人,究竟对王安石评价如何呢?
王安石画像
对王安石评价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北宋到近代这段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近代到后世这个时期。第一阶段均是贬损为主,第二阶段均是赞扬声。特别是1949年后,对于王安石的评论转变之大,都以褒扬为主。
王安石骂名开始是从王安石变法之后,王安石推动了一些列的新法,旨在改变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从而改善北宋的国家经济,从理财和整军两个方面下手。颁行了青苗法,均输法等在内的一系列新法。但是最终造成了一个局面就是国家富了,百姓穷了,这是一场与民争利的变法,能不遭受骂名吗?
历史上的所有变革是为了富国强兵,王安石做到了,但是他却忽略了人民这一因素,但是并不能否认王安石的功。王安石是一个改革家,他的初衷是好的,改变整个社会的积贫积弱,改变整个社会的土地兼并现象,改变整个社会的三冗问题。王安石最大的失败原因就是理论与实际不符,最终导致了整个变法的失败,百姓生活困苦,能不骂吗?
到了改革开放时期,王安石变法成为了对抗地主的一个有力措施,所以人们对于王安石逐渐改观,王安石从一个乱国者变成了 一个改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