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揭秘曹魏东南一线早期形成背后的两位“低调”功臣

曹魏政权在东汉末至三国时期的版图属最大,其东南一线不仅是较为富庶的地区,也是对抗东吴的重要战线。

曹魏东南一线的早期构建

曹魏东南一线主要以曹魏在扬州的基地为核心,其军事重镇为合肥。

在笔者看来,曹魏东南一线的构建和发展主要分为两条线索,其一即为政治线索,即曹魏扬州一带的政治营建、人事安排和农业、军备设施建设;其二则为军事线索,典型的是四次合肥之战。

而这两条线索的关系则是,政治治理为军事战斗提供物质和人力的基础,也就是说对于曹魏东南一线的政治营建相比于军事行动更为重要。从曹魏建国后在东南一线的行动上看,曹休对东吴的战争和第三、第四次合肥之战(公元233――234年)都是建立在前人雄厚的物质和人力基础上。由此,笔者有意去探寻一番曹魏东南一线构建的早期过程。

谈到曹魏东南一线的构建,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是刘馥,二是温恢,此二人在公元200年至公元220年之间担任曹操集团的扬州刺史,其中刘馥的任期为公元200年至公元208年之间,此时即从官渡之战开始到赤壁之战结束,在此之后的公元208年至公元220年,温恢接替刘馥继续对扬州一带进行营建,直到曹魏正式立国。

刘馥、温恢二人对于曹魏东南一线的构建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下面笔者将分述二人的贡献,也顺带介绍一下这两位曹魏著名的扬州刺史。

(图)刘馥 叶雄_绘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地人。早年的时候因为战乱,避难扬州。因此,笔者推测,刘馥早年就对扬州的基本情况较为熟悉。此外,刘馥也具有长远独到的眼光。建安初年,袁术割据淮南,刘馥就说服了袁术的部将戚寄、秦翊归顺曹操。曹操对此事感到十分欣喜,于是征辟刘馥为司徒掾属。

之后,扬州地界袁术、孙策等势力相互攻伐,曹操派遣的扬州刺史严象也为孙策部下所杀害。当地几个较大的军事首领梅乾、雷绪、陈兰等便各自聚集兵马,占据地方,时时攻伐,使得扬州一带的郡县饱受兵祸,民生凋敝。这时候曹操正在和袁绍对峙,为了保证后方稳定,同时也是为了营建自身集团东南方的势力,曹操根据刘馥早年避难扬州的经历和说服袁术部将归顺的表现,认为刘馥足以承担稳定东南的重任,于是表奏刘馥为扬州刺史。

刘馥果然不负众望,他单人匹马到任,建立起扬州新的治所。接下来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四件事。

第一件是招抚不安定的地方武装,稳定扬州一带的治安环境。刘馥采取怀柔的政策,先安抚了原先盘踞在扬州一带梅乾、雷绪等军事势力,尔后采取招纳的方式让他们逐步归顺并向朝廷纳贡。

第二件是广行教化,逐渐恢复民心和人口。刘馥在当地推行利民政策,对百姓施以恩惠。这一方法令多年来历经战乱的百姓感到非常满意,数以万计的扬州一带避难人士听闻又重新回到了家园。

随着人口的逐渐恢复,刘馥又做了第三件事,他带领百姓建立学校并开始兴修水利、实行大规模屯田。在刘馥任上,他一共主持兴治了芍陂、茹陂、七门、吴塘等农田水利以灌溉农田、发展生产。

最后,在人口充盈、粮食齐备的基础上,刘馥高筑城墙、广积木石,同时编织草苫、囤积军粮,开始建立曹魏东南一线的军事守备。刘馥的一系列的政策,使得扬州由早先的残破不堪逐渐恢复了原有的富庶,同时也初步建立起了曹魏东南一线的守备力量。

事实证明,刘馥的努力得到了显著成效。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刘馥逝世一年左右,孙权率领人马十万发起了第一次合肥之战,孙权率军攻打合肥重镇百余日都未能攻下。且时值大雨天,合肥城墙早已不堪雨淋。然而,守备合肥的军士利用原先准备好的草苫遮盖、保护城墙,夜晚则点起储备的鱼膏照明。孙权看到守军早有准备,又听闻援军将至,不得不放弃攻击下令撤军。扬州士民因此更加怀念刘馥,将他比喻成春秋时期守晋阳的董安于。

从上述可以看出,刘馥八年左右的经营,扬州一带百姓得以安居,为当地经济的恢复、尤其曹魏东南战线的建立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史载,刘馥组织兴修的水利历经几朝,仍然为当地百姓所受用。刘馥治理曹魏东南一线,兼有政治和军事两部分工作,但是其突出的贡献仍是对曹魏东南一线农业、军事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修缮的守备也为后来的几次合肥之战曹魏方面积累了经验。

刘馥逝世前后,曹操已经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但是也遭到了赤壁之战的打击。因此,曹操更加意识到曹魏东南一线的重要性,于是花费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营建。首先是安排张辽乐进、李典镇守东南一线的军事重镇合肥,以保障东南一线其他工作的稳定进行。尔后,曹操派出了温恢即刻接替刘馥任扬州刺史。

(图)温恢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县人。早年丧父,还归乡里时由于家里存有一定积蓄,于是尽散家财以赈济宗族,由此受到当地人的称赞,把他比喻为西汉的郇越。之后,温恢被推举为孝廉,紧接着历任廪丘县长、鄢陵县令、广川县令、彭城相、鲁国相,在任期间都相当出色,有很好的口碑。随后,他又担任曹操的丞相主簿,深受信任。

刘馥逝世后,由于东南一带还未稳固,且紧邻战线,曹操立即任命温恢接任刘馥前往扬州,临行前还亲自对温恢说:“我(曹操)非常希望把你留在身边,可是丞相府的事毕竟不如扬州的事务重要。”随后又派遣蒋济辅助温恢,同时告诉合肥的张辽、乐进“新任的扬州刺史(指温恢)通晓军事,你们凡事都要和他商议。”可见,温恢不仅擅于治理州郡,在军事上也有独到的见解。

温恢到任后,其主要的作为在于由物质基础设施的建设转向人事的安排和调度。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进攻合肥,温恢对兖州刺史裴潜说“虽然在我们这条战线上遭到孙权重兵进攻,但是我们准备充分不必当心。我反而担心曹仁将军由于缺乏有力的后援而遭到孤立,现在的天气雨水连绵河水上涨,荆州关羽一定会利用这个优势进行袭击。”果然,樊城一线如温恢所料。

当时,为了救援襄阳,曹操下书令兖州、豫州两州兵马前往协助,兖州刺史裴潜和豫州刺史吕贡都以为这是一般的命令,所以没有及时准备,而温恢立刻指出“这正是为了疾驰支援襄阳才下令你们二州前往支援,之所以没有下令紧急召集,是因为不想其他地方的守军都受到惊扰,这一两天内一定会有文书催促你们赶路。而且张辽等将军也得到了通知,他们军事嗅觉敏锐又长期跟随主公,一定能够很快做出反应。届时你们这些早收到命令的还没有他们迟收到通知的将领动作迅速,一定会被主公责罚的。”裴潜等听从了温恢的劝说,即刻轻装前往,事后也证明了温恢所说的正确性。

可见,温恢不仅对军势的发展有着明确的预见,还对于东南一线各州的配合和人事协调十分敏感。与刘馥的建设重点不同,温恢治理曹魏东南一线的重心在于加强各州的联动,即主要在人事上下了不少功夫,使得处于曹魏东南一线的各州、各部队能够积极互动、增强合作。

(图)三国鼎立图

刘馥、温恢二人在曹魏东南一线早期的构建上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刘馥为曹魏东南一线的建设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温恢在此基础上加强了曹魏东南一线的人事协作,为接下来东南一线的运作提供了充分的人力保障。因此,刘咸猿圃蘖躔ァ⑽禄种卫硌镏菀淮“功皆甚著”。

区域的繁荣需要长久的营造和建设,“立”往往比“破”更重要,其难度也不言而喻。通过历史我们也能够看到营造地方需要大量的时间、物力、人力,而拥有智慧的执政主官也是提高地区治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