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阿哥为何半夜发疯?是因雍正害死他的福晋吗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在送康熙灵柩到遵化景陵行礼完毕后,雍正突然下令:十四阿哥允_留在遵化守陵,不要再回京城了。
所谓“守陵”,明眼人都能看出,不过是将之软禁罢了。不仅如此,雍正还特派自己的亲信副将李如柏在此监视并限制允_的活动。
随后,雍正又拿允_的亲随开刀了,他命人传问允_的家人向雅图和侍卫孙泰、苏伯、常明等人,问:“允_在军中时,听说有吃酒行凶的事情,你等从实奏来。”
向雅图等人不知所云,回奏道:“并无此事。”
雍正听后大怒,命将这些人送刑部永远枷示,连他们十六岁以上的儿子也一起倒霉,同样被永远枷示。
雍正之所以突然出重手整治允_,也许和皇太后的刻意为难、不肯配合他的工作有关,他心里憋气,可能想通过打击允_来向乌雅氏示威。
可惜的是,这只能会导致下一个悲剧的发生。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他们的母亲皇太后乌雅氏升天之后,雍正为表示对皇太后的尊重,特意封了允_一个郡王的王爵。
但是,这样的王爵对于一个软禁的“活死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雍正二年(1724年)七月,允_的福晋突患重病,遵化缺医少药,而雍正却还不信,只说先派良医前往诊治,如果要来京城,必须胤_先行奏报。
最后,胤_的福晋病死了,雍正还怪允_不早报告病情,怎么会突然就死了,随后又命按郡王例将之安葬在黄花山王爷陵寝。
本来,雍正让允_把福晋葬在王爷陵寝倒也没有错,但此时的允_心中过于悲愤,他认为是雍正变相害死了自己的老婆。
于是,他借口说王爷陵寝的风水不好,不愿意服从雍正的安排。
大概他心想,即使自己的老婆现在埋在了王爷陵寝,到时候自己还是不是王爷,能不能埋进去,恐怕还是个未知数呢?!
于是,允_抗旨不遵,他在自己住处后面的僻静之处私自造了两座木塔,一座给他的老婆,另一座留给自己,而不去雍正指定的地方。
雍正听后勃然大怒,这塔是和尚死后才用的,允_是堂堂郡王,岂能胡来?随后便命人严查是怎么回事。在允T的劝告之下,允_后来才勉强服从了雍正的安排。
西风古道泪流尽,只恨生在帝王家!此时的允_,心中真是悲苦难言。
随后,他向雍正上奏,说自己“已到尽头之处,一身是病,在世不久”,虽没有了当年的英雄气概,但其中还是透露出一股怨愤之气。
雍正还不罢休,又派人去查那木塔的事情。后来查办的大臣回报说:“已将郡王允_之逆造木塔要出,查检明白,随即搬移至王家庄,派兵严行看守。
臣等曾经委人在允_住处之所近地方,乘便伺察,闻得是日晚点灯以后,允_在住处狂哭大叫,厉声径闻于外,半夜方止。
臣等既得探知,不敢隐讳,谨将此事后情形共同缮折上闻。”
接报后,雍正批道:“此所谓罪深业重,神明不佑,人力亦无可奈何矣!但朕之心自有上苍照鉴,任他等罢了。”
如此,允_的夜半悲啸,在雍正看来不过是鬼哭狼嚎、鬼魅缠身罢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新的打击又接踵而来。雍正三年(1725 年)三月,雍正重提当年允_回京行文礼部和对自己“远跪不前”的旧事,称其“竟咆哮无礼至此”。
当年十二月,宗人府又参奏允_在军中“苦累兵丁,侵扰地方军需银”等罪,雍正便顺势撸去允_的郡王之爵,将之降为固山贝子。
雍正四年(1726年),在整治原“八王党”的高潮中,雍正亲自出马,揭发了当年“一废太子”时,自己和允祉每天悉心照顾病重的父皇,而胤_和胤T、允K几个人却促坐密语毫无关切之心。
另外,雍正还刨出了当年允_曾因为维护允T而惹得康熙大怒,几至于被康熙“手刃”的老账。
这时,又发生了一件意外之事。有个叫蔡怀玺的人向允_院子里投了一封字帖,里面有“二七变为主,贵人守宗山,以九王之母为太后”等字样,大概意思是劝允_谋反。
里面的“二七”,显然指的是允_(十四阿哥),而“九王”应该是允K――为何是“九王之母”为太后呢?大概是因为允_的母亲已经去世罢。
由此可见,传位于十四子的传闻在民间流传甚广,允_在民间似乎还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事发生后,雍正觉得把允_关在遵化不安全,便下令将允_从那里撤回。
随后,又将之禁锢在供有康熙圣容的景山寿皇殿附近,既让允_思过,也利于就近监视,防止再出乱子。(原文来自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