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越王勾践评价 转贴,某些网友对卧薪尝胆和越王勾践的评价

宝国天生一股浩然正气,它总是如过隙般溢满周围的空间。 我想他演王者勾践该是游刃有余的。那威严,"士兵们!我要你们成为一支必死之师,用你们的鲜血,去向你们的敌人,讨还你们的尊严。"言之凛然,言之激荡,我亦想成为军中一走卒,唯王马首是瞻! 曾经有记者问宝国,"大家都说您身上有一股江湖的痞气,陈道明身上是一股帝王的贵气。对于同时饰演勾践这个人物您有何看法?"宝国说:"气质这个东西不好说,但我相信我们能够塑造出不一样的勾践。" 宝国自己不说,我倒觉得,记者这话恰恰是说出了,宝国饰勾践的优势所在。 他身上江湖的豪气多于痞气而存在。 春秋时代,群雄环立,勾践,是一个王而不是皇帝。王与皇帝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江山天下的理解和态度。 王,他的尊贵不是唯一的,因此,作为一个大志者,必然拥有并吞天下的豪气与雄心;帝,已然是四海至尊,他对天下,持有一份傲,怀有一段情,即使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可能拥有无尽的个人魅力和权力,但其异地占有欲,仍不及王之迫切。 宝国之"狂"恰是欲望共豪气一炉,燃出王者雄霸天下之火焰。 而道明平素给人与世无争遗世独立之感,纵使贵胄之器,雄才大略,阴柔权术,却更与皇帝贴切。与人们心目中的王还是有所差距。

于是道明势必要酿出一股气势,就如中一般,如此便也算是一种考验了。 宝国"狂"的恰倒好处,表现在语言的震撼,登高一呼时,音调高,富穿透力却不失本色。道明唱歌时倒有一副好嗓子,然而这时不甚悦耳。 反之,道明声音的魅力则体现在他低头沉吟时,慷慨陈词时,言似剑锋时。声音很好听,就像舍友评价康熙时,只有两个字--"舒服",简单而贴切,于演员来说则是一种功力,一种境界了。道明的"阴"透着灵气,喜欢那句"除非我是大王!"双手紧握于胸前,仿佛在祈祷上苍,一个太子的野心,声音中充满了贪婪,伴着血气,溢着狂妄,透着才气。 不过我们不能忘了,他们演的是谁?他叫勾践,他为什么能够同时吸引两大气质和风格如此不同的实力派演员对他垂青呢? 勾践的年代,出现了颇多的传奇,伍子胥穷途末路`西施演绎美人计`范蠡和西施之间的绯闻……但是最传奇的莫过于勾践尝出来的天下,一尝粪便,二尝苦胆。从王到奴的变故,从共患难到走狗烹的结局。人格之复杂非一般人可比。 道明的优势便在于此了。有骨气的,有心计,能屈能伸,记仇,够狠。 头脑简单,霸气十足的夫差,不会玩阴的,结果被勾践给阴着了。 道明"阴"得自然,也许宝国演绎出的仅仅是饱受苦难而威武不屈的勾践。

道明诠释的会更像一个阴如弦月的权谋家。 勾践韬光隐晦,处处示弱。虽胸中滔滔大志,怨言车载,但表面上仍要装的唯唯诺诺,卑躬屈膝。弱势的形象之于宝国,也许拘于长相,可能不太流于自然。而道明有中陈一平在前,可谓手到擒来。去冬至之猥琐添勾践之阴柔,丝绸一般文气华然。 易中天在中总结出一条千年定律--人们以为,学问多的人不敢造反。 也许吧,"刘项原来不读书",读书人位极人臣,官再大不过也是个辅臣。但凡想把自己藏起来的人,不论是韬光隐晦者,还是与世无争者,皆是读读书,钓钓鱼,古之司马懿陶渊明,近之郑板桥袁世凯。把自己打扮成读书人的模样,青衣布鞋。 我想当年的勾践对自己的保命之术虽不能著书立说,心中却也通明。若要博取夫差的信任,须收起王气`傲气`霸气`悲气`怨气而空留文气,且一有机会便高呼:"。。。仁慈的上王,仁慈的上王,必然鲲鹏展翅,何止燕雀高翔。"之类的带有文人印记的溢美之词,快乐的为夫差跳羽毛舞。让夫差把他当作一马夫`一御用文人`一戏子`一宫人。。。如此方得以生存。 道明的眼神多于变化,善于流转,层次鲜明能够展现勾践的阴柔,诠释他的本性与伪装。 宝国与道明各有长短,仅就片花难分伯仲,颍川相信他们会是不一样的勾践,但会是同样精彩的勾践。 勾践真正的对手是夫差,历来褒贬不一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