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襄公到秦始皇 【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
秦朝作为中国多民族统一的开端,在史册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厚重笔墨。秦始皇作为秦帝国的缔造者,废分封,设郡县,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车同轨,书同文”的大一统文明,因此留下了千古一帝的称号。为了探究秦始皇千秋功业背后的历史深层原因,我们不得不放大历史视野,追溯一下秦始皇之前,他的先辈们的发展史。那么秦始皇家族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秦始皇祖辈们的积累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必然联系?在秦始皇继位之前,有历史记载的秦国的先君一共有三十五位,秦始皇是第三十六名。从秦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秦庄公开始,到秦王嬴政,也就是秦始皇,这中间经历差不多将近600年。在这段历史上,和秦国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是周。而周又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是从周武王灭商,到周幽王被杀,这段历史叫西周。从平王东迁,到秦王灭周,这段叫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如果我们考察一下西周建国初期就会发现,周武王建国以后,封了很多诸侯,这些诸侯中间,大部分是两类人。一部分是他的亲属,一部分是功臣,但是这里面找不到秦国。换句话说,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时候,没有秦国。那个时候的秦国,是个很小的族群,没有被封。那么秦国到什么时候才逐步走上一个崛起之路呢?西周的第八位天子,西周一共十二位天子,到第八位周孝王这个时期。
秦人这个部落有一个首领,叫非子,他做了一件让周孝王非常赏识的事,就是替周孝王养马养的非常好,马群繁殖的很茂盛,马匹长得膘肥体壮。周孝王很欣赏非子,就给了他一个嘉奖,历史记载叫“续嬴氏祀,号曰秦赢”,就是正式的把他封到了秦这个地方,秦实际上是非子的封地,这个封地的位置,大致在今天甘肃的陇西一带,是秦国最早的封地,然后让他继承他祖先的赢姓,而且这块地方就作为非子的采邑。因为周朝最高的叫王,像周武王,周平王都叫王。王以下就是诸侯,诸侯下面是卿大夫,卿大夫下面是士。到了卿大夫这一级,就有了自己的采邑,所以这个时候,非子所取得的,实际上是一个卿大夫的职务。采邑是古时候天子分给诸候的,封给他手下的卿和大夫的一块领地,这块领地是世袭的,可以父子相承。那时候不是像我们今天这样发工资,封了卿和大夫,也不发工资,那怎么办呢?它是一种食物,我把这块封地,连同人民给你,这块土地上打的东西就交给你,所以,卿和大夫就吃这块地,因为吃的是这块地,所以也叫食邑。这个采邑封给非子,是一个标志,说明秦从一般的族群进到卿大夫这个阶层。卿大夫比诸侯要小,但毕竟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这是第一步。秦始皇虽然号称千古一帝,但是他的祖先非子并没有显赫的地位,只是养马出身。
不过非子不是一般的牧马人,他服务的对象是周天子。再加上非子很敬业,业务也很精通,他的养马成绩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因此获得了一个卿大夫的身份,这是秦始皇家族走向政治舞台的第一步,但是从此之后,秦始皇的家族一直没有很大的作为,直到西周王朝走向穷途末路的时候,秦始皇家族才抓住了一个历史机遇,那么西周王朝究竟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秦始皇家族又是如何把握住历史的机遇呢?这个变化是什么呢?就是周天子的地位在不断的下降,西周的王制在走向衰落。这个过程很漫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间,有三个周王应当负很大的责任。这三个周王第一个是周厉王,周厉王是西周十二代王的第十位,这个周厉王有两点失误,第一,他与民争利,第二,他压制言论。周厉王怎样与民争利?本来这些东西,像山林,水面是允许所有人使用的,但是周厉王时期,他把它收为国有。这直接伤害了一类人的利益,这类人叫国人,这个国就是国都。什么叫国人?简单的说,就是住在国都里的人。但是这个国人可不是一般的人,和国人相对的叫野人,国人是一个比较高的层次,有一定的权利,比如说可以参加祭祀,可以从军,可以做基层官吏。厉王这个措施直接导致了国人和他的矛盾尖锐了,在这种情况下,国人意见很大,那么说周厉王话的人也很多。
周厉王采取了高压政策,派了好多特工监视国人,只要谁向他报告说,谁在背后议论他了,他就把这个人杀了,这样最后导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就是偶然在京城里见面不敢说话,只是使个眼色,到了这个程度。而直接压制言论的这个结果,周厉王反而很高兴,他跟手下一个大臣说:“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这个弭谤的弭,就是我能够堵着国人嘴说话了,他们不敢在背后说我的话了。这个谤在古代不是诽谤的意思,而是泛指在背后议论一个人,不论好坏都叫谤。他说我能够阻止国人在背后议论我,这个大臣就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他说,你堵老百姓的嘴,就像堵住河水不让它流一样,时间长了,水就会漫出来,伤人一定非常多。所以你只能疏导,千万不能堵。而不让老百姓说话,危害比堵河道水的危害还要大,但是周厉王听不进去。结果,周厉王的高压政策,只实行了三年,出现国人暴动,这是周朝历史上第一次国人暴动。国人一暴动,周厉王就逃了,从他的京城,当时叫镐京,也就是今天的西安,逃到彘,就是今天山西的震县。你想想,国都里的国人暴动,天子逃亡,一逃就是十四年不敢回来,周朝天子,到厉王时代,已经是威风扫地了。第二个导致西周政权衰落的,是周宣王。周宣王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比较有名的,他执政的前期,革除了一些弊政,号称宣王中兴,有了一些复苏的迹象。
但他后期办了个错事,就是对戎族和南方用兵,连续作战失利。失利的结果,让周宣王丧失了大量的军队,这一点太关键了,因为西周初年,天子封了很多诸侯,天子其实掌管的地方并不多。那么天子凭什么号令诸侯呢?就是天子掌握了大量的军队。而周宣王时期,军队打垮了,从宣王开始,周王朝直接掌管的军队急剧减少。第三个导致西周灭亡的王,叫周幽王,这个人更有名,是西周最后一个国君,他是直接导致西周灭亡的一个天子。周幽王在公元前771年遇到了一个灾难。这个时候,有三股力量结合起来,一个是姓申的,申侯。再一个是缯侯,又联合了西戎,三股力量包围了镐京,然后周幽王就点燃了烽火。古代点烽火是作为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隔一段距离修一个烽火台,第一个点燃了,第二个看见就继续点,迅速的传下去,天下诸侯就来了。烽火台一点燃,天下诸侯看见就知道京城出事了,就派兵来救,这叫勤王。但是这次烽火点燃后,大部分诸侯没有来,只来了少部分,所以周幽王打败了,结果是周幽王被杀,镐京被攻破,镐京的珍宝,还有周幽王最喜欢的一个美女都被西戎抢走了。本来周天子是非常有权威的,天子一点烽火,诸侯是一定来救的,那么周幽王点燃烽火,为什么没有人来勤王?这和一个女人有关,这个女人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美女,褒姒。
褒姒是褒国献给周幽王的,周幽王很宠爱她,宠爱到废掉原来的王后和太子,立了褒姒作王后,立了褒姒生的儿子做太子,这么喜欢她。但是褒姒有一个毛病,特别严肃,不爱笑。周幽王特别喜欢看她笑,她就是不笑。后来有大臣建议周幽王把烽火台点燃了,一点燃烽火台,天下诸侯就带着军队马不停蹄赶到京城。到了镐京一看,没有敌人,诸侯都傻了。褒姒一看来了这么多军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就问周幽王。幽王解释,烽火一点诸侯来救,我是逗他们玩,褒姒一听,哈哈大笑。这一笑,周幽王太高兴了,好不容易逗笑了褒姒,那就经常点烽火,隔两天点一次,点一次诸侯来一次,来一次褒姒笑一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很像中国的一个民间故事,狼来了,所以大臣就向周幽王讲,这不行。这个烽火你看起来是个小玩意,但它是救命的一个方法,这样闹来闹去,隔三差五点一次,每次诸侯来了都是无事,将来人家就不来了。但是周幽王听不进去,照样点,不过越点来的越少,到最后就所剩无几了。也就在这个时候,被废的王后带着被废的太子回到她爹那儿去了,这个被废的王后不是一般人,她爹是个诸侯,叫申侯。申侯看见自己的女儿被废了,非常恼火,就联合了缯侯,西戎,一块儿进攻镐京。
这一次周幽王真的急了,再点,大部分诸侯都不来了,只来了少数几个。所以周幽王打败了,被杀了。来的少数人几个中间,其中一个作战特别有力,这个人就是秦始皇之前三十五代国君的第六位,也就是后来被封为诸侯的秦襄公。秦襄公在众多诸侯不来的情况下来了,而且还打的非常勇敢。周幽王是死了,但是他的儿子周平王,也就是东周第一代国君,知道秦襄公来援助他了。西周王朝逐渐衰亡,为秦始皇家族走上历史舞台创造了一个机遇,尤其是当西周最后一个天子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视国家大政如同儿戏的时候,大部分诸侯对西周王朝失去了信心,没有勤王。周幽王最终兵败被杀,西周灭亡。但是秦襄公审时度势,奋起勤王,之后又亲率大军护送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洛阳,建立东周。功勋卓著的秦襄公究竟会得到怎样的奖赏呢?他的奖赏又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怎样的地位呢?秦襄公这一次勤王,很了不得,这是秦国在崛起之路上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次勤王至少说明两点,一是秦襄公有政治眼光,他知道这是一个历史机遇。再一个,他有政治魄力,敢于带兵来救。秦襄公是一个极有政治眼光,又有政治魄力的一个国君。因为他知道,要想得到封赏,必须由周天子来封,所以别人不去救我去救,这一次打得还很卖力,周平王很高兴,对秦襄公作了两件事。
第一,封侯,秦国这一次不再是卿大夫了,从卿大夫一下子封为侯,成为正式的诸侯。第二,封赏,赏他一大块地,这块地叫西戎之地,也就是攻破镐京的戎族占据那一块,包括现在的甘肃、陕西一大片的西戎之地,因为当时戎族是一个比较大的族群。这样,秦襄公的勤王得到了两个礼物,一个是封侯,一个赏地,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诸侯,按今天的标准来看,是省部级的,他过去的卿大夫是局级的,他等于从局级一下子封到了省部级。史书记载:“襄公於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秦国的建立,就从秦襄公开始。襄公立国,在秦国的发展史上是个界碑,秦第一次成为一个国,而且跟诸侯取得了一个平起平坐的地位。这就带来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有了一个政治名分,西周是一个非常重视政治名分的社会。过去你的秦是没有名分的,后来孝王给了一个卿,到了平王,才给了一个诸侯。有了这个政治名分,它可以和山东封的比较早的,像齐国,晋国,燕国,西周一建立就封了,和这些国家平起平坐。再一个,赏了一大块地,当然,地是赏了,但实际上被西戎占着。周平王是把这一块自己也管不了,占不住的地赏给你,你去打,打下来都是你的。表面上看,一纸空文,但是有一个好处,天子无戏言,周天子把这块地封给你了,你就尽管去打,打下来都是你的,是合法的占有者了。
所以这一纸空文,对秦襄公作用很大。由于对周王室有功,周平王就把秦襄公从大夫提拔为诸侯,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诸侯国,可以和其他诸侯平起平坐。秦襄公的立国对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石。但是周平王赏赐给秦的土地,实际上布满了其他部族,秦国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靠实力去夺取。那么秦始皇的先人们究竟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大展宏图的呢?谁最终使秦国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封地呢?秦襄公获封后,就去和西戎打,一直到最后战死,也没有把西戎之地夺回来。秦襄公以后,又有七代国君,时间跨度将近一百七十年,无所事事。到了第八代国君,秦穆公,这个时候把这块地夺了回来,所以我们说,襄公有其名,穆公得其实。襄公有了这个名分,穆公最后把这块土地夺回来了。那么秦襄公没有拿到的土地,秦穆公凭什么拿到的?因为秦穆公能拿到这块土地,得力于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就是由余。由余的祖籍是晋国,后来逃到西戎,西戎的戎王很重用他。后来戎王听说秦穆公是个很贤能的人,就派由余到秦穆公这儿搞调研,秦穆公听说由余来了,就盛情接待,给由余看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巍峨壮丽的宫殿,另一个是宫殿中间的珍宝。秦穆公的目的就两个字,夸富。结果由余看完之后,说了四句话:“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民为之,则苦民矣。
”说你这宫殿倒是漂亮,要是鬼来建,把鬼都累死了,要是老百姓来建,老百姓可惨了。由余没有夸宫殿多好,反过来给秦穆公两句批评,秦穆公就傻了,很惊异,说我们中原华夏族群用礼仪和刑罚治理国家,结果国家还出现骚乱,你们那个不开化的戎族,既没有礼仪,又没有刑罚,凭什么来治理。其实秦穆公夸的是秦国靠两样,一个是德治,一个是法治来治理国家。由余听了就笑了,说我们西戎不是这样治理,我们凭两样,就是君王对老百姓要讲德,老百姓对君王要讲忠。在上位者讲德,在下位者讲忠。这种治国方法叫“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说一个国家的治理,就好像一个人使唤四肢一样,非常自如,说我的国家比你治的好得多。秦穆公一听,就知道由余太有才了,这么一个有本事的人,在西戎是个麻烦。因为秦穆公有一个理论,如果我的敌人那儿有一个特别有才的人,那一定是我的国家的大麻烦。秦穆公就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了手下一个大臣,大臣就说了三个字,第一是送,第二是扣,第三是怠。什么叫送?送美女,西戎国的戎王,没有看过中原的美女,给他送中原的美女,但这有一条,不是送资深的美女,要送年轻的美女。第二,把由余扣下来,不让他走,延缓他回国的日期,他回国一晚,戎王就会对他产生怀疑,君臣之间就会产生隔阂。
第三,西戎的戎王一旦喜欢这个美女,就会对国家大政倦怠,就按这三条办。秦穆公一听好,一下子给戎王送去十六个美女,十六个美女一送过去,戎王整日沉浸在歌舞之间,国政全不管了。秦穆公等到戎王喜欢上这些歌女的时候,才把误期的由余送回去。由余回去一看,戎王整天泡在女人堆里,就给戎王提意见,戎王不听。这个时候,秦穆公就悄悄派人去劝由余,由余在西戎很不得志,经过穆公使者的劝,最后作了一个决定,抛弃戎王,投奔穆公。秦穆公得到由余,真是如鱼得水,史书记载:“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用对待贵宾的礼遇接待由余,询问他,你在西戎那么长时间,给我说说怎样打败他。由余太了解西戎了,就把西戎的情况介绍给秦穆公,秦穆公在他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做了一件大事情,就按照由余的办法派兵去打西戎,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史书记载:“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一次吞并了十二个西戎小国,开地千里,称霸西戎。这就叫襄公得其名,穆公得其实。秦襄公当年拿的一纸空文,意义是很大的,价值是很高的。而且,这个事情是穆公朝把它做成了,这件事情在当时,天下都震动了,连周天子都作了两件事,一个派人带金鼓来祝贺,再一个,通过嘉奖来拉拢秦国,秦穆公在秦国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国君。秦穆公称霸西戎的时候,秦国的土地,已经非常之大。整个关中,都是秦国的土地。秦国的西面是西戎,东面是强大的晋国,秦国要崛起,仅仅是偏处一隅绝对不行。秦穆公对向东的扩展有什么作为呢?
- 上一篇:乱世权臣,尔朱祸国
- 下一篇:周平王迁都 周平王东迁简介,平王东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