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册立新君
曹髦被杀以后,司马昭立即面临着一个册立新君的问题。
曹芳是名义上的儿子,而曹髦是曹芳弟弟曹霖的儿子,可以说都是的直 系后裔。然而,目前的状况是,曹丕的直系后裔硕果仅存的并不多。曹丕一共生下9个儿子:嫡长子曹睿;其次曹协,早死,其子曹寻也于正始九年就死了; 老三曹蕤,青龙元年死去,以琅邪王子曹赞过继为后;老四曹鉴,早死,无子;老五曹霖,其子之一就是曹髦,另一子曹启继承本宗;老六曹礼,太和三年死去,以 任城王曹彰的孙子曹悌过继;老七曹邕,太和三年死去,以任城王曹彰的另一个孙子曹温过继;老八曹贡和老九曹俨均在曹丕活着的时候就早夭了。目前,真正在世 的曹丕骨肉,也只:芎曹髦的兄弟这一支了,而其他各支要么是过继,要么绝嗣。如今,曹髦的兄弟自然应该排除在外,那么,曹丕系就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了。
于是,就必须从曹丕一系以外其他儿子的后代中选择。
除了在曹丕系选择嗣君存在客观困难以外,还有另外一个隐秘的原因,那就是,在司马昭看来,大宗的子孙可能都以为继承皇位,是理所应当的,因此,维护皇权 的责任心也比较重。比如,曹髦竟然用自己的生命去维护皇权,这样的结局确实不好收场。而司马昭需要的,不是激烈的对抗,而是平稳的过渡。
那么,对于册立那些皇室的旁系子孙,是不是要好些呢?对于他们而言,被立为皇帝,终于离开了几近禁锢的邺县,等于捡到了一个天上掉下的大馅饼。众所周 知,曹丕对自己的兄弟们十分刻薄,过去,王凌企图拥立曹彪,也可以隐约看出文帝系和曹操其他儿子系统对皇位的争夺。如今,这些侥幸当上皇帝的小宗皇孙,终 于有了出头之曰,应该对司马昭感恩戴德,不至于像曹芳、曹他们那样不识好歹吧。
于是,司马昭决定从曹丕系以外的宗室中选择继承人选。
而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似乎对曹操环夫人生的儿孙们情有独钟。曹操的环夫人一共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就是大名鼎鼎的曹冲,可惜早死,只剩下老二彭城王曹据和 老三燕王曹宇。在齐王曹芳被废的时候,司马师就想把曹据立为皇帝,只是因为论辈分问题,郭太后为了自身利益而坚决反对,司马师只好立了曹髦。几年下来,如 今的司马昭又一次将目光投到了燕王曹宇的儿子曹璜身上。
5年以前,在郭太后的努力下,曹髦得以继位。而5年后的今天,司马昭的势力已经今非昔比,哪还有一个人为曹氏说话?被杀的王经就是例子。
这次,司马昭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所有的公唧大臣们说应该立曹璜。
郭太后只好下诏同意。但是,这里面同样存在一个技术性问题,那就是曹璜是做曹丕的儿子还是做曹睿的儿子。虽然曹璜的父亲曹宇与自己的堂侄曹睿年龄相仿, 关系亲昵,但曹字从辈分上讲,还是曹睿之妻、如今的郭太后的叔叔,在5年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郭太后坚决不同意。而今天,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按道理讲, 曹璜是向郭太后叫皇嫂的,曹璜继承的应该是曹丕的皇位。
即便是司马昭再强大,也不能抛开郭太后,独自册立新皇帝,那么,要以太后的名义册立新皇帝,就还得让郭太后做她的太后,而不是皇嫂。这个看似无法解开的死结,很快就解开了,那就是:说服曹璜继承曹睿,也就是说,让曹璜同自己的堂兄曹睿叫父亲!
即便是这样,曹宇父子还是答应了。这一方面说明,司马昭的确已经威服海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司马昭为何对曹宇父子情有独钟,那就是,他看准了这一家的确很懦弱,也很窝囊。
于是,在曹髦被杀后一个月左右,郭太后下诏,以曹璜继承曹睿大统,同时,改曹璜为曹奂。这当然还是司马昭的歪主意,在他看来,曹璜,好像很够味。表面的 理由是:曹璜这个名字不好避讳。那改成什么呢?曹奂。奂与璜,一字之差。璜是黄王,奂是换。也许,司马昭是在时时刻刻提醒你:让你坐这个位置,可不是别 的,为的是,让你换位呢!别像曹髦一样想的太多了,弄得大家都不好意思。
决定下来之后,有趣的是,司马昭派到邺县迎接曹璜的正是自己的长子中领军,是否也在暗示要换给他呢?
曹奂的确很识相,也很配合。曹奂登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给司马昭进位相国,加九锡之礼,司马昭固辞不受。十分巧合的是,就在曹奂继位的同月,那位曹 丕的妹妹、汉献帝刘协的妻子曹节去世了,曹丕从自己的妹妹曹节手中夺去了汉献帝的传国玉玺,曹节当时悲痛欲绝,曾经诅咒自己的哥哥,上天不会保佑他的国 祚。如今,曹节终于目睹了曹丕创立的曹魏政权行将走到它的尽头,这是命运吗?曹奂继位以后,从景元元年(公元260年)到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公元 265年)在位的5年多的时间里,他唯一时时刻刻放在心上的事情,就是隔三差五地发出诏书,请求给司马昭加九锡,封晋公,封晋王。公元261年8月一次, 公元263年2月一次,10月一次,公元264年3月一次,在司马昭平定蜀国之后,他终于接受了晋王的封号。
自曹魏起正式废除了秦汉 以来的二十等爵,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等制度,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最初在乡侯之下还有亭侯,后省)、关内侯。王为 皇室宗亲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宗室、功臣都有,均有封地;县侯、乡侯、关内侯为功臣及子弟起家封爵,无封国,食租税。王至男视官一品,县侯视三 品,乡侯视四品,亭侯视五品,关内侯视六品。黄初三年始封皇子为王,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乡侯,公之庶子为亭伯;黄初五年改封诸王皆为县王, 以县为国;明帝太和六年再调整,改封诸侯王,以郡为国。王国置相、都尉(以上五品)、傅、保、友(以上六品)、郎中令、中尉、大农、司马(以上七;晶)、 家令(八品)各一人;公国职员如王国;侯国置相(八品,相当县令)一人以及家令、家丞、傅等家臣。
因此:当曹奂给予司马昭王的封号的时候,已经意味着把祖宗家法背弃了,要把祖业让人了。
司马昭却一直显得很矜持,再三再四,甚至于十次八次地拒绝接受皇帝给予的恩宠。那是为什么呢?
司马昭想的是,要立下足以震慑住国人人心的功业,才接受水到渠成的晋王封号,瓜熟蒂落的果子吃起来才香甜。
什么样的功业?
灭国。
于是,在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司马昭狼一样的眼睛投向了时时骚扰边境的西南蕞尔小国——蜀国。
曹芳是名义上的儿子,而曹髦是曹芳弟弟曹霖的儿子,可以说都是的直 系后裔。然而,目前的状况是,曹丕的直系后裔硕果仅存的并不多。曹丕一共生下9个儿子:嫡长子曹睿;其次曹协,早死,其子曹寻也于正始九年就死了; 老三曹蕤,青龙元年死去,以琅邪王子曹赞过继为后;老四曹鉴,早死,无子;老五曹霖,其子之一就是曹髦,另一子曹启继承本宗;老六曹礼,太和三年死去,以 任城王曹彰的孙子曹悌过继;老七曹邕,太和三年死去,以任城王曹彰的另一个孙子曹温过继;老八曹贡和老九曹俨均在曹丕活着的时候就早夭了。目前,真正在世 的曹丕骨肉,也只:芎曹髦的兄弟这一支了,而其他各支要么是过继,要么绝嗣。如今,曹髦的兄弟自然应该排除在外,那么,曹丕系就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了。
于是,就必须从曹丕一系以外其他儿子的后代中选择。
除了在曹丕系选择嗣君存在客观困难以外,还有另外一个隐秘的原因,那就是,在司马昭看来,大宗的子孙可能都以为继承皇位,是理所应当的,因此,维护皇权 的责任心也比较重。比如,曹髦竟然用自己的生命去维护皇权,这样的结局确实不好收场。而司马昭需要的,不是激烈的对抗,而是平稳的过渡。
那么,对于册立那些皇室的旁系子孙,是不是要好些呢?对于他们而言,被立为皇帝,终于离开了几近禁锢的邺县,等于捡到了一个天上掉下的大馅饼。众所周 知,曹丕对自己的兄弟们十分刻薄,过去,王凌企图拥立曹彪,也可以隐约看出文帝系和曹操其他儿子系统对皇位的争夺。如今,这些侥幸当上皇帝的小宗皇孙,终 于有了出头之曰,应该对司马昭感恩戴德,不至于像曹芳、曹他们那样不识好歹吧。
于是,司马昭决定从曹丕系以外的宗室中选择继承人选。
而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似乎对曹操环夫人生的儿孙们情有独钟。曹操的环夫人一共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就是大名鼎鼎的曹冲,可惜早死,只剩下老二彭城王曹据和 老三燕王曹宇。在齐王曹芳被废的时候,司马师就想把曹据立为皇帝,只是因为论辈分问题,郭太后为了自身利益而坚决反对,司马师只好立了曹髦。几年下来,如 今的司马昭又一次将目光投到了燕王曹宇的儿子曹璜身上。
5年以前,在郭太后的努力下,曹髦得以继位。而5年后的今天,司马昭的势力已经今非昔比,哪还有一个人为曹氏说话?被杀的王经就是例子。
这次,司马昭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所有的公唧大臣们说应该立曹璜。
郭太后只好下诏同意。但是,这里面同样存在一个技术性问题,那就是曹璜是做曹丕的儿子还是做曹睿的儿子。虽然曹璜的父亲曹宇与自己的堂侄曹睿年龄相仿, 关系亲昵,但曹字从辈分上讲,还是曹睿之妻、如今的郭太后的叔叔,在5年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郭太后坚决不同意。而今天,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按道理讲, 曹璜是向郭太后叫皇嫂的,曹璜继承的应该是曹丕的皇位。
即便是司马昭再强大,也不能抛开郭太后,独自册立新皇帝,那么,要以太后的名义册立新皇帝,就还得让郭太后做她的太后,而不是皇嫂。这个看似无法解开的死结,很快就解开了,那就是:说服曹璜继承曹睿,也就是说,让曹璜同自己的堂兄曹睿叫父亲!
即便是这样,曹宇父子还是答应了。这一方面说明,司马昭的确已经威服海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司马昭为何对曹宇父子情有独钟,那就是,他看准了这一家的确很懦弱,也很窝囊。
于是,在曹髦被杀后一个月左右,郭太后下诏,以曹璜继承曹睿大统,同时,改曹璜为曹奂。这当然还是司马昭的歪主意,在他看来,曹璜,好像很够味。表面的 理由是:曹璜这个名字不好避讳。那改成什么呢?曹奂。奂与璜,一字之差。璜是黄王,奂是换。也许,司马昭是在时时刻刻提醒你:让你坐这个位置,可不是别 的,为的是,让你换位呢!别像曹髦一样想的太多了,弄得大家都不好意思。
决定下来之后,有趣的是,司马昭派到邺县迎接曹璜的正是自己的长子中领军,是否也在暗示要换给他呢?
曹奂的确很识相,也很配合。曹奂登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给司马昭进位相国,加九锡之礼,司马昭固辞不受。十分巧合的是,就在曹奂继位的同月,那位曹 丕的妹妹、汉献帝刘协的妻子曹节去世了,曹丕从自己的妹妹曹节手中夺去了汉献帝的传国玉玺,曹节当时悲痛欲绝,曾经诅咒自己的哥哥,上天不会保佑他的国 祚。如今,曹节终于目睹了曹丕创立的曹魏政权行将走到它的尽头,这是命运吗?曹奂继位以后,从景元元年(公元260年)到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公元 265年)在位的5年多的时间里,他唯一时时刻刻放在心上的事情,就是隔三差五地发出诏书,请求给司马昭加九锡,封晋公,封晋王。公元261年8月一次, 公元263年2月一次,10月一次,公元264年3月一次,在司马昭平定蜀国之后,他终于接受了晋王的封号。
自曹魏起正式废除了秦汉 以来的二十等爵,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等制度,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最初在乡侯之下还有亭侯,后省)、关内侯。王为 皇室宗亲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宗室、功臣都有,均有封地;县侯、乡侯、关内侯为功臣及子弟起家封爵,无封国,食租税。王至男视官一品,县侯视三 品,乡侯视四品,亭侯视五品,关内侯视六品。黄初三年始封皇子为王,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乡侯,公之庶子为亭伯;黄初五年改封诸王皆为县王, 以县为国;明帝太和六年再调整,改封诸侯王,以郡为国。王国置相、都尉(以上五品)、傅、保、友(以上六品)、郎中令、中尉、大农、司马(以上七;晶)、 家令(八品)各一人;公国职员如王国;侯国置相(八品,相当县令)一人以及家令、家丞、傅等家臣。
因此:当曹奂给予司马昭王的封号的时候,已经意味着把祖宗家法背弃了,要把祖业让人了。
司马昭却一直显得很矜持,再三再四,甚至于十次八次地拒绝接受皇帝给予的恩宠。那是为什么呢?
司马昭想的是,要立下足以震慑住国人人心的功业,才接受水到渠成的晋王封号,瓜熟蒂落的果子吃起来才香甜。
什么样的功业?
灭国。
于是,在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司马昭狼一样的眼睛投向了时时骚扰边境的西南蕞尔小国——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