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朱元璋的五虎将介绍 五虎将的结局如何

朱元璋五虎将

朱元璋之所以能在元末混乱的局势中顺利突围,除了朱元璋自己是一位非常了不起人物之外,首先还有很多人才的辅佐,在战争年代自然少不了战将,而朱元璋首先的战将不但多,而且非常了不得。

朱元璋五虎将画像

朱元璋有五虎将,这五个人是朱元璋帐下最能打仗的将军,他们分别是: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冯胜。由于朱元璋手下的战将太多,说以能够跻身前五绝对是优秀中的优秀。

朱元璋五虎将中徐达排名第一是没有什么异议的,因为徐达是朱元璋手下公认的名将第一,他的战功卓著,一生没有打过败仗。排在五虎将第二位的就是常遇春,这个人也是非常厉害的,自从投奔朱元璋以后就做了先锋官,也是没有打过败仗,但是由于去世时间过早,他没有等到朱元璋开国,但是他的功绩无可比拟。

第三位之所以是李文忠,是因为李文忠确实是朱元璋五虎将中仅次于徐、常的优秀将领,他是朱元璋的侄子,擅长长途奔袭,尤其是在对北元的战争中表现的极为出色,一生之中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四位是邓愈,他不但在前期的农民战争中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后来的北上整套蒙古中也有很大功劳。最后一位是冯胜,这个人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在很早就跟随朱元璋,为他立下了许多大功劳。

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将星闪耀,朱元璋五虎将绝对是其中最为明亮的五颗。

朱元璋为什么杀徐达

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名将,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对于徐达朱元璋也是非常信任的,可以说朱元璋得天下,徐达居功至伟。而这样一位名将,传说是被朱元璋赐死的,为什么朱元璋要杀徐达呢?

徐达画像

现在比较流行的证据有这几点:首先是徐达立的功劳实在太大,所谓功高震主,朱元璋怕自己的儿子掌控不了他所以要杀他;其次是朱元璋在得天下以后已经用不到徐达了,再加上朱元璋本人的猜忌心理是很重的,所以要杀徐达巩固自己的统治。

在野史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徐达病了,大夫为徐达看病之后回报朱元璋说病的比较严重,是背部长疮,尤其不能吃鹅肉。于是朱元璋派人为徐达送去了一只烧鹅,徐达看见以后知道了朱元璋的用意,就将这一只烧鹅吃光了,不久就死了。

这个故事的真假我们不知道,实际上史书中没有记载朱元璋杀徐达,因为徐达为人正直忠勇,他对朱元璋是死心塌地的效忠,同时他为人十分低调,在明朝建国以后虽然他功劳最大,但是从来不张扬,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徐达是朱元璋的儿女亲家,两家联姻在一起。

所有这些因素聚合在一起来看,朱元璋是没有杀死徐达的,之所以有这样的传言,就是因为徐达的功劳太大,再加上他英年早逝,很多人不相信是病死的,但是在实际的史书中记载,由于常年征战,徐达身体在建国以后一直不好,最终病死。

徐达 常遇春

徐达、常遇春二人跟随朱元璋数十载,分别列于明朝开国功臣的一、二名。历史上对于这二人的英雄事迹流传甚多,据了解,徐达用兵如神,多有谋略,常遇春骁勇善战,仿佛生于沙场。两人都被封王,但结局却大有不同。

徐达画像

常遇春性情孤傲,且嗜好杀戮,在沙场上战无不胜,却常常杀降,即杀掉投降过来的士兵。后世对他的这一行为颇有微辞,古有云“杀降不详”。继而常遇春英年早逝,其大儿子常茂死于龙州,二儿子常升在朱棣靖难之时战死沙场,三儿子常森也不知所踪,常遇春戎马一生,在胜利即将到来的前夕,死于归途,其子孙也未能享受到开国功臣该享受的荣誉。 与常遇春恰恰相反,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不仅骁勇善战、治军严明,还足智多谋,善于学习,懂得采纳不同意见,拥有大局观。徐达不仅得到朱元璋的重赏,富贵一生,其子孙后代也在徐达的庇荫下,享受了无上的荣耀。史载,长子徐辉祖袭魏国公,并世代沿袭;次子徐添福早年就死了;三子徐膺绪世袭指挥使;四子徐增寿靖难之变时暗助朱棣,为建文帝所杀,后代世袭定国公;长女后来也成了明成祖皇后。

常遇春为何英年早逝

常遇春生于安徽农村,自幼习武,体貌魁梧,二十五岁参加朱元璋的义军队伍,随朱元璋东征北伐。四十岁时,在北征途中逝世,享年也才四十岁。为什么常遇春会英年早逝?一种说法是被朱元璋谋杀,另一种说法是被累死的。

常遇春画像

回顾常遇春的一生,第二种可信度更高。众所周知,常遇春嗜好出征,在战场上更是带头冲锋陷阵,以大将的身份与敌军的小兵厮杀,给手下的士兵极大的鼓舞,这也是为什么常遇春战无不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洪武二年五月,元军将也率兵侵扰通州,常遇春与另外几名大将北上讨伐,在近两月的对战中,明军不断传出捷报。洪武二年七月,元军退至开元,明军俘获“元军万人、车万辆、马三千、牛五万”。 讨伐胜利了,但对于常遇春来说,他的精力也被消耗待尽。常遇春自开平启程搬师回京,大军行至柳河川,常遇春突然发病,召唤郎中过来看后,便说是得了“卸甲风”。不久后,就暴病身亡。 其实,从常遇春的生活轨迹来说,得“卸甲风”是可想而知的事。常遇春常年南征北战,中原人去北元那样的地方征战,多少有些水土不服,加之北方白天艳阳高照,厮杀在战场的战士又要身穿盔甲,奋力迎敌,免不了一身的热汗。到了晚上,北风凄凄,军队随处安营扎寨,卸下盔甲,免不了贪享那一抹凉风,这样一热一冷,加之战后的疲惫,再强壮的身体,哪经受得住这样长年累月的摧残,出问题是很自然了。

李文忠怎么死的

一代开国将领李文忠,因病离世,逝后朱元璋亲自提笔撰文写悼语,将其追封为岐阳王,以武靖相称,给他赐配太庙,使他名列功臣庙的第三位。

李文忠画像

1380年明朝丞相因擅权、谋逆、不尊王法等罪名被明太祖处死,牵连众臣,朝中人心惶惶。李文忠为此极其忧虑,屡屡进谏均被搁置,李文忠唯恐残杀功臣的举动会造成民心尽失带来政权不稳,于是再三考虑之下决定再次进言。

他彻夜未眠写奏章,待天亮出门前,叮嘱妻子要将孩子好好培育成人,长大后为国效力,做好了此去赴死的准备。在朝中,朱元璋一见到奏折,尚未读完面已色变,读到气愤处,便起身离坐,一面手指李文忠怒斥其胆大包天,但文忠毫不畏惧,反问皇上如果杀尽群臣,以后遇敌还有谁可上战场?朱元璋火冒三丈,命人将其拉下称要将其斩首,最后在皇后的说情下将其罢官留家。

李文忠革职在家后,1383年冬季患病,朱元璋亲自前来探病,并下旨命令华云龙为其负责看病治疗。次年,李文忠去世,享年46岁。朱元璋怀疑文忠是被华云龙下毒致死,遂将其降职,流放家属,妻儿处死。

李文忠与明太祖之间,不仅是血缘上的舅甥关系,还是历经沙场的君臣之联。李文忠十分受到器重,且沉稳有学识,遇到大敌临危不乱,是朱元璋亲信中唯一有学识有谋略的人,也是朱元璋家族中最后一位亲人,在朱元璋开国以及建国,都起到了不可取替的非凡大功。

李文忠征北

李文忠19便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屡立战功。李文忠首战便获得军功,援助池州击败敌军,且攻下四个县,夺占建德、诸暨,招降王溥。

李文忠画像

1362年,苗兵叛乱,李文忠击退敌兵,稳定金华,夺取处州,守住诸全、义乌、诸暨,将张士诚打击得全军溃覆,占其粮草、将士。1366年,李文忠赴杭牵制敌军,招降余杭守将并礼待,将城内治理得井井有条。次年,李文忠进驻福建,讨伐劫匪,平定了江南一带。

1369年,李文忠开始讨伐北元之路,随常遇春逼元帝退位,常遇春逝后由其接管该部队,太原告急前去救援击退元兵。李文忠令军队靠河扎营自固,大退夜间前来劫营的敌军,大获而归。

次年李文忠带军降服兴和将领,元帝死后其子上位后潜逃,李文忠带兵虏获元昭宗的后宫、将臣、珍宝等,派兵在其后穷追不舍,降服五万余人。此捷一出,李文忠获大封,回京时,得朱元璋亲至城门迎接,升为曹国公享有世袭权。

1371年,李文忠奉命前去协助傅友德安定四川,派兵建了新城驻守要塞后得以返回。次年,李文忠作为副将带兵至蒙古地区,此战艰难且行途不易,双方持平,且失了几员大将遂未能封赏。

1373年,李文忠带兵北攻,多方击退敌军,斩敌方将领,擒元旧臣,守护边防。

1379年,李文忠建洮州卫,并上书求建龙首渠,为历史上首条地下水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