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中期晋国正卿,中军元帅荀林父的故事
荀林父(生卒不详),春秋中期晋国正卿,中军元帅。字伯。因任中行之将,故以中行为氏,称中行伯、中行桓子。
城濮之战前,四年(前633),晋国“作三军”,荀林父为晋文公御戎(驾驭兵车);晋文公五年(前632),晋侯“作三行”以抵御狄人,苟林父将中行(任中行之帅)。
晋成公七年(前600),晋与楚争强,苟林父率师伐陈以救郑,击败楚师。晋景公三年(前597),荀林父任中军元帅,执掌国政,率师与楚进行(今河南荥阳东北)之战。荀林父统兵救郑,到达黄河时,了解到郑已和楚讲和,就想回师,而将领之间意见分歧,中军副将先索几又竟擅自率所部渡河。苟林父不得已,被迫令全军尽渡,驻军于。楚军由楚庄王亲自统领,庄王起初无意与晋决战,后采纳伍参的意见,认为荀林父新主中军,号令不行;他的副手先索几又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三个统帅也各自主张,因此晋军必败。庄王遂命孙叔敖挥军北上,与晋军对抗。荀林父派魏绮、赵旃先后赴楚军请盟,二人因与苟林父有私怨,想挑起事端,于是向楚军挑战。孙叔敖见晋军挑战,决意,命左、中、右三军及楚王亲兵布好阵式,掩袭晋军。荀林父不意楚国大军迫近,惊慌失措,下令晋军渡河后退。中军、下军争相上船,死伤无数;而晋上军因主帅士会早有准备,得以不败。
晋师回国之后,荀林父请求处自己以死罪。晋侯打算答应,士贞子劝谏说:“晋楚城濮之战晋军大胜,晋文公仍面有忧色,因为楚国的子玉还在。等到楚国杀了子玉,文公才喜形于色,说‘再没有人能来危害我了’。这是晋国的再次胜利,也是楚国的再次失败,楚国由此两世不能强盛。现在上天惩戒晋国,如果杀了林父以增加楚国的胜利,恐怕会使我们好久不能强盛吧!林父事奉国君,进,想着竭尽忠诚;退,想着弥补过错,是国家的干城,怎么能杀他呢?他的战败,如同日月之蚀,哪里会损害他的光明!”晋侯于是让荀林父官复原位。
晋侯不杀苟林父,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明智之举。后三年(晋景公六年,前594),荀林父率师攻灭赤狄的潞氏(今山西潞城东北),晋侯赏荀林父“狄臣千家”(狄人奴隶1000家)。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城濮之战前,四年(前633),晋国“作三军”,荀林父为晋文公御戎(驾驭兵车);晋文公五年(前632),晋侯“作三行”以抵御狄人,苟林父将中行(任中行之帅)。
晋成公七年(前600),晋与楚争强,苟林父率师伐陈以救郑,击败楚师。晋景公三年(前597),荀林父任中军元帅,执掌国政,率师与楚进行(今河南荥阳东北)之战。荀林父统兵救郑,到达黄河时,了解到郑已和楚讲和,就想回师,而将领之间意见分歧,中军副将先索几又竟擅自率所部渡河。苟林父不得已,被迫令全军尽渡,驻军于。楚军由楚庄王亲自统领,庄王起初无意与晋决战,后采纳伍参的意见,认为荀林父新主中军,号令不行;他的副手先索几又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三个统帅也各自主张,因此晋军必败。庄王遂命孙叔敖挥军北上,与晋军对抗。荀林父派魏绮、赵旃先后赴楚军请盟,二人因与苟林父有私怨,想挑起事端,于是向楚军挑战。孙叔敖见晋军挑战,决意,命左、中、右三军及楚王亲兵布好阵式,掩袭晋军。荀林父不意楚国大军迫近,惊慌失措,下令晋军渡河后退。中军、下军争相上船,死伤无数;而晋上军因主帅士会早有准备,得以不败。
晋师回国之后,荀林父请求处自己以死罪。晋侯打算答应,士贞子劝谏说:“晋楚城濮之战晋军大胜,晋文公仍面有忧色,因为楚国的子玉还在。等到楚国杀了子玉,文公才喜形于色,说‘再没有人能来危害我了’。这是晋国的再次胜利,也是楚国的再次失败,楚国由此两世不能强盛。现在上天惩戒晋国,如果杀了林父以增加楚国的胜利,恐怕会使我们好久不能强盛吧!林父事奉国君,进,想着竭尽忠诚;退,想着弥补过错,是国家的干城,怎么能杀他呢?他的战败,如同日月之蚀,哪里会损害他的光明!”晋侯于是让荀林父官复原位。
晋侯不杀苟林父,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明智之举。后三年(晋景公六年,前594),荀林父率师攻灭赤狄的潞氏(今山西潞城东北),晋侯赏荀林父“狄臣千家”(狄人奴隶1000家)。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