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高考生”大肆走私:除了食盐还卖鸦片,厉害了!
导读:晚晴科考之年,走私活动猖獗。一些贪图财货的考生,或自己夹带走私物资,或包揽走私商的货物。除了食盐,有的考生甚至还走私鸦片。
(图为:国子监,来源:资料图)
晚晴科考之年,走私活动猖獗。参与走私的有不法商人、考生、船家。在大比之年的农历七月初十至八月初,考生们乘应试船扬帆经过各税卡厘局,奸商买通试船船家为其包送走私物资,高扬黄旗,度局越卡,畅通无阻。一些贪图财货的考生,或自己夹带走私物资,或包揽走私商的货物。
科考时的走私常带来各种冲突。1886年,福建晋江几个武童携带走私物资经过泉州南门外新桥厘卡,被巡丁查获,后发生武力冲突,武童人多势众,巡丁们寡不敌众,大受损伤。有些冲突甚至酿成人命。1891年,江苏淮安府,应试的武生甲某、乙某,夹带私盐数包,藉此充当旅费,抵达扬州某厘金局,他们不服盘查,扬帆径去,局勇乘船追击,相距约数十码时,局勇燃放空枪警告示威,不料匆忙中竟误装子弹,结果子弹射穿甲乙两人肋骨,登时毙命。
除了食盐,有的考生甚至还走私鸦片。1902年,清政府在河南开封举行会试,云南举人马太元在赶考途中大卖鸦片,他到湖南沅陵县,登岸卖了200两鸦片,每百两卖价为35两白银,抵达湖南常德又卖鸦片250两,价钱为每百两33两白银。
科考时的走私之所以猖獗难禁,主要因为:第一,政府给考生的优待被不法分子滥用。各省官府为了保证士子们按期赴试不误行程,要求各税卡厘局当试士过境,万勿阻留作难,庶免有误行程。每到大比之年,应试船上高扯黄旗,上书奉旨乡试字样的船中,多藏有走私货物,巡查人员虽然心知肚明,但也只有听之任之。第二,走私的考生人数庞杂,应考时间长,税卡厘局人手不够。1885年,浙江有考生12000多人,江苏和安徽省合计有25000多人,赴试时间长达几个月,这给缉私带来极大困难。而且士风日下,使得缉私工作更为被动。考生们少年鲁莽,无敬畏之心,藐视官长,文者恃众,武者逞强,常和缉私人员发生冲突。第三,一些地方政府对士子的姑息袒护。他们认为考生大多贫寒,三年一试,长途盘缠难以筹备,因此借少许货物免税变卖,来聊补盘缠的匮乏,其情可悯,因此对考生的走私假装痴聋。
科考时的走私危害严重。一是严重地破坏了商业秩序。浙江盐务局每逢大比之年,食盐销售停滞,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考生为食盐走私提供便利。二是削减了国家财政收入。凡是乡试之年,好几个月的厘金捐税大大减少。三是进一步败坏了士风,读书人也变得唯利是图,视道德法律如草芥,动摇了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