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大脚马皇后介绍,马皇后陵墓葬在了哪里?
明孝陵有着“明清皇家第一陵”之美誉,其建设设计极具特色,首创了在封土及宝城前建筑方城的和明楼的布局格式,使得寝部分显得气势雄伟,凌驾于其他区域之上。同时,孝陵主体从大金门经神道直到宝城,其布局呈北斗星状,取“魂归北斗”之意。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每头鹿颈间都挂有“资宰者抵死”五个字的银牌,更为这座皇陵增添了神秘色彩。
素有“贤后”之称的马皇后就长眠于此。
马皇后,名秀英,宿州州(今安徽宿县)人,祖上曾是当地富豪。父亲马公仗义好施,致使家业日贫。马公没有儿子,视秀英为掌上明珠。
马皇后自幼聪明,能诗会画,尤善史书,性格十分倔强。当时,按照封建习俗,妇女都是要缠足的,但是马皇后执意不肯,因此后人多称其为“大脚皇后”。
元朝末年,社会动荡。马皇后的父亲马公因为杀人欲避仇,便将爱女托付给生死之交郭子兴抚养。郭子兴视同己出,教她读书写字,其夫人张氏则手把手教她针织刺绣。在他们夫妻二人的殷勤教导下,马皇后出落得神情秀越,浓而不艳,美而不骄。无论遇何急事,她都举止从容。郭子兴夫妇俩都希望她能嫁一个好人家。
后来,百姓不堪重压,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352年,郭子兴在濠州起义响尖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的起义。后来,朱元璋投军于郭子兴部下,他英勇善战,屡立奇功,很得郭子兴夫妇器重,便将养女马秀英许配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做了主帅的女婿后,人们就改称他为“朱公子”,他在军中的地位大大提高。马秀英和朱元璋志同道合,感情深厚。她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成了朱元璋的得力助手。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登基,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36岁的马秀英为皇后。
马秀英成皇后后,富而不奢,贵而不骄,仍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宫嫔敬服;她留心政事,礼待臣下,关于人民,深得朝野上下敬重。
《马皇后遗传》记载:马皇后病重期间,君臣请祷祀求良医,马皇后自知难以痊愈,坚决不肯。她对朱元璋说:“生死有命,祷祀何益?世人良医,亦不能起死回生,倘服药不效,罪及医生,转增妾过。”朱元璋叹息不已,继问马皇后有无遗言,马皇后呜咽道:“妾与陛下起布衣,赖陛下神圣,得为国母,志愿已足,尚有何言?妾死后,只愿陛下求贤纲谏,有始有终,愿子孙个个贤能,臣民安居乐业,江山万年不朽。”言毕,51岁的她溘然长逝,宫人恸哭失声,百官一律落泪。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追尊其母马皇后为孝慈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嘉靖十七年(1538年),明世宗朱厚熜再次追尊马皇后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后世简称孝慈高皇后。
朱元璋把马皇后葬于孝陵,他死后亦葬于孝陵。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俗称称“宝城”,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南边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7个大字。宝城厚实坚固,依山势高低起伏而建。下面砌有巨石,上垒筑了厚约1米的明砖。它至今保存完好,从没有盗贼光顾过。
明孝陵在建筑风格上的创新为北京明、清官式建筑所承袭,在此后的明、清官式建筑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孝陵享殿台基上的大型鼓镜式柱础,其形制起源于明初,与宋代及其以前官式建筑所使用的覆盆明孝陵中还有一块由清朝的康熙皇帝亲手书写的治隆唐宋碑。
孝陵的御碑亭中陈列着五块碑,正中一块刻“治隆唐宋”四字,碑高3.85米,宽1.42米。“治隆唐宋”是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康康熙如此诏示天下,表现出他对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尊重和钦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