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汤显祖有什么成就?汤显祖都做了哪些贡献?汤显祖介绍
汤显祖(1550年~1616年),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明代戏曲作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汤显祖从小聪慧好学,“童子诸生中,俊气万人一”,14岁补县诸生,21岁中举人。
当时,科举制度已经十分腐败,考试为利益集团所操纵,成为确立贵族子弟世袭地位的骗局,早不再以才学论人。万历五年、八年两次会试,朝廷首辅张居正想安排自己的几个儿子取中进士,为了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作陪衬,就派自己的叔父去笼络当时很有名气的举人汤显祖和沈某。声言只要肯同宰相合作,就可中头几名。沈某等听从安排,果然中了高科;而汤显祖因洁身自好,拒绝招揽,结果名落孙山,并且在张居正当权的年月里,再未及第。
张居正死后,张四维、申时行相继为相,他们都曾以高官厚禄拉拢汤显祖,都遭其拒绝。
汤显祖34岁时,以极低的名次中了进士。他先在北京礼部观政(见习),次年以七品官到南京任太常寺博士。在七品任上达七年之久。由于任上闲寂,而当地文人荟萃,汤显祖便一面以诗文词曲同人切磋唱和,一面专研学问。生活得清静自得。
万历十一年(1583),文坛后“七子”领袖王世贞以应天府尹的身份赴南京,任刑部侍郎、尚书。其地位显赫,很多士大夫趋之若鹜。汤显祖对王世贞的文学主张不以为然,他重创新而反对复古,与王世贞辈倡导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摹拟之风大相径庭。因此,他与王世贞虽同在南京,又为王世贞之弟王世懋的直接下属,却不愿与王氏兄弟往来。并且,为了打击文学复古派,他还约友人把李梦阳、李攀龙、王世贞的诗文拿来剖析,指出他们诗文中模拟、剽窃的汉史唐诗字句,并一一加以论辩。王世贞知道后,无奈之余,哑然失笑。
万历十九年(1591),汤显祖在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任上,上了一篇《论辅臣科臣疏》,严词弹劾首辅申时行和科臣杨文举、胡汝宁,揭露他们剽窃权柄、贪赃枉法的罪行。不但如此,疏文还对万历登基二十年的政治都作了抨击。疏文一出,明神宗大怒,将汤显祖放逐为雷州半岛徐闻县典史。一年后遇赦,迁浙江遂昌知县。在遂昌,他去重刑,减科条,建射堂,修书院。还时常下乡劝农,与读书人切磋文字。这种古循吏的作风,使浙中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桑麻牲畜都兴旺了起来。
在上述善政外,他甚至还擅放狱中的囚犯回家过年,元宵节让他们上街观灯。这终于使他的政敌抓住了把柄,借考核官员的时机,暗语中伤。万历二十六年(1598),朝廷要派税使来遂昌,汤显祖不堪忍受,不待他人攻击,先递了辞呈,扬长而去。
三年后,吏部和都察院才正式以“浮躁”的理由给出了一个罢职闲住的处分,而汤显祖早已逍遥回乡。
晚年的汤显祖专事佛学,置身于政治斗争之外。他自称“偏州浪士,盛世遗民”,说“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后又以“茧翁”自号。传世主要戏剧作品有号称“玉茗堂四梦”的《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