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枋得
谢枋得(1226~1289)南宋文学家。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宝□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次年复试教官,中兼经科。又应吴潜征辟,组织民兵抗元。同年任考官,因得罪贾似道而遭黜斥,咸淳三年(1267)赦还。德□元年(1275),以江东提刑、江西诏谕使知信州。元兵犯境,战败城陷,隐遁于建宁唐石山中,后流寓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宋亡,寓居闽中。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应,终于被强制送往大都(今北京),坚贞不屈,绝食而死。门人私谥文节。
简介
谢枋得(一二二六年)。字君直,号叠山,南宋信州弋阳人(今上饶弋阳县)。谢枋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蔑视权贵,嫉恶如仇,他爱国爱民,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国的壮丽诗篇。同时,他还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他的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
《宋史列传》对谢枋得是这样描绘:“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
宋朝是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特别是南宋末期,当时,以理宗为首的南宋封建统治集团,荒淫腐朽,再加上宦官董宋臣和权臣贾似道祸国殃民,南宋的政治十分黑暗。
公元1256年,三十岁的谢枋得与文天祥同科考取进士,并名列前茅。由于他在殿试对策时攻击了当朝的丞相与重臣,被朝廷贬为第二甲进士。他愤然抛弃功名,返回家乡。第二年他又去参加教官考试,得中兼经科,但仍未出仕。
公元1258年,蒙古军大举攻宋,谢枋得被朝廷任为礼兵部架阁,负责招募民兵,筹集军饷,保卫饶、信、抚三州。谢枋得变卖家产,八方奔走,经他多方筹措,共招募得民兵一万多人。当时的丞相兼枢密使叫贾似道,他奉行投降政策,奉币向蒙古军求和,加上蒙古大汗蒙哥刚死,内乱发生,忽必烈答应了条件,率蒙古军北撤去争夺王位。蒙军刚撤,贾似道就开始行打算法,诬陷各地抗蒙将领贪污军费,逼他们破产赔偿。谢枋得极为愤慨,也对时局失望至极,景定五年即公元1264年,他在建康当考官时,便以贾似道政事为题,言“兵必至,国必亡”。指出贾似道“窃政柄,害忠良,误国毒民”,为此,他被贬官,谪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直到公元1267年才被放回家乡。此后的八年,他隐居弋阳的家中,没有出仕,主要还是由于他厌恶统治集团的欺压百姓,昏庸无能,腐败透顶。这期间,他闭门讲学,向弟子宣传爱国思想,并鄙视权贵,足迹不入豪门。
公元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1275年,元将伯颜率元兵大举攻宋。在此国家存亡关头,谢枋得又挺身出来组织抗战。朝廷先后任他为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等职,防守信州。由于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畏战,左丞相留梦炎弃职逃跑,兵部尚书吕师孟降元,其他不少封疆大臣和前线将领也纷纷投敌,大片国土沦丧。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进攻宋朝江东地区。谢枋得亲自率兵与元军展开了一场血战,终因孤军无援而失败。三月,元军占领南宋首都临安,并将宋恭宗、太后全氏、太皇太后谢氏俘往元朝上都,谢氏曾寄诏书命令南宋臣民降元,但谢枋得拒绝降元。五月,南宋景炎帝即位,谢枋得被任江东制置使。于是,他再次招集义兵,继续进行抗元斗争,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由于元军的追捕,他被迫隐姓埋名,弃家逃亡福建。这场战争中,谢枋得的妻子李氏不屈,与一女和两裨女自尽,谢枋得的两个兄弟,三个侄子也被元军迫害致死,南宋终因回天乏术,走上了灭亡之途。
谢枋得逃到福建后,曾长期流亡在建阳一带的穷山野岭之间,生活极其贫困。他每天穿着麻衣草鞋,面向东方痛哭,藉以悼念已亡的故国。谢枋得不做元朝的顺民,以卜卦、织卖草鞋或教书为生。在流亡期间,谢枋得创作了大量的诗和文,反映人民的疾苦,痛斥南宋的昏暗和大臣们的卖国求荣,表达对复国还乡的强烈愿望,艺术成就极高。
元朝统一中国后,就开始拉拢汉族士大夫,由于谢枋得的文名和威望,元朝曾先后五次派人来诱降枋得,但都被他用严词拒绝。公元1288年冬天,大雪纷飞,魏天佑奉元帝之命,强迫谢枋得北上大都。这时,谢枋得虽然形容枯瘦,但仍精神抖擞,慷慨赋诗赠别亲友。他一到大都,就问明太皇太后谢氏坟墓和宋恭宗所在的方向,恸哭再拜,并再次进行绝食斗争。留梦炎派医生拿了杂有米饭的药汤请他去喝,他一面怒骂,一面将药罐拂在地上。四月初五,谢枋在大都绝食五天,终于为国尽节。门人追亦他为“文节”。至今北京还保存着专门为纪念谢枋得而建的“谢叠山祠”。
简介
谢枋得(一二二六年)。字君直,号叠山,南宋信州弋阳人(今上饶弋阳县)。谢枋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蔑视权贵,嫉恶如仇,他爱国爱民,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国的壮丽诗篇。同时,他还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他的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
《宋史列传》对谢枋得是这样描绘:“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
宋朝是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特别是南宋末期,当时,以理宗为首的南宋封建统治集团,荒淫腐朽,再加上宦官董宋臣和权臣贾似道祸国殃民,南宋的政治十分黑暗。
公元1256年,三十岁的谢枋得与文天祥同科考取进士,并名列前茅。由于他在殿试对策时攻击了当朝的丞相与重臣,被朝廷贬为第二甲进士。他愤然抛弃功名,返回家乡。第二年他又去参加教官考试,得中兼经科,但仍未出仕。
公元1258年,蒙古军大举攻宋,谢枋得被朝廷任为礼兵部架阁,负责招募民兵,筹集军饷,保卫饶、信、抚三州。谢枋得变卖家产,八方奔走,经他多方筹措,共招募得民兵一万多人。当时的丞相兼枢密使叫贾似道,他奉行投降政策,奉币向蒙古军求和,加上蒙古大汗蒙哥刚死,内乱发生,忽必烈答应了条件,率蒙古军北撤去争夺王位。蒙军刚撤,贾似道就开始行打算法,诬陷各地抗蒙将领贪污军费,逼他们破产赔偿。谢枋得极为愤慨,也对时局失望至极,景定五年即公元1264年,他在建康当考官时,便以贾似道政事为题,言“兵必至,国必亡”。指出贾似道“窃政柄,害忠良,误国毒民”,为此,他被贬官,谪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直到公元1267年才被放回家乡。此后的八年,他隐居弋阳的家中,没有出仕,主要还是由于他厌恶统治集团的欺压百姓,昏庸无能,腐败透顶。这期间,他闭门讲学,向弟子宣传爱国思想,并鄙视权贵,足迹不入豪门。
公元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1275年,元将伯颜率元兵大举攻宋。在此国家存亡关头,谢枋得又挺身出来组织抗战。朝廷先后任他为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等职,防守信州。由于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畏战,左丞相留梦炎弃职逃跑,兵部尚书吕师孟降元,其他不少封疆大臣和前线将领也纷纷投敌,大片国土沦丧。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进攻宋朝江东地区。谢枋得亲自率兵与元军展开了一场血战,终因孤军无援而失败。三月,元军占领南宋首都临安,并将宋恭宗、太后全氏、太皇太后谢氏俘往元朝上都,谢氏曾寄诏书命令南宋臣民降元,但谢枋得拒绝降元。五月,南宋景炎帝即位,谢枋得被任江东制置使。于是,他再次招集义兵,继续进行抗元斗争,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由于元军的追捕,他被迫隐姓埋名,弃家逃亡福建。这场战争中,谢枋得的妻子李氏不屈,与一女和两裨女自尽,谢枋得的两个兄弟,三个侄子也被元军迫害致死,南宋终因回天乏术,走上了灭亡之途。
谢枋得逃到福建后,曾长期流亡在建阳一带的穷山野岭之间,生活极其贫困。他每天穿着麻衣草鞋,面向东方痛哭,藉以悼念已亡的故国。谢枋得不做元朝的顺民,以卜卦、织卖草鞋或教书为生。在流亡期间,谢枋得创作了大量的诗和文,反映人民的疾苦,痛斥南宋的昏暗和大臣们的卖国求荣,表达对复国还乡的强烈愿望,艺术成就极高。
元朝统一中国后,就开始拉拢汉族士大夫,由于谢枋得的文名和威望,元朝曾先后五次派人来诱降枋得,但都被他用严词拒绝。公元1288年冬天,大雪纷飞,魏天佑奉元帝之命,强迫谢枋得北上大都。这时,谢枋得虽然形容枯瘦,但仍精神抖擞,慷慨赋诗赠别亲友。他一到大都,就问明太皇太后谢氏坟墓和宋恭宗所在的方向,恸哭再拜,并再次进行绝食斗争。留梦炎派医生拿了杂有米饭的药汤请他去喝,他一面怒骂,一面将药罐拂在地上。四月初五,谢枋在大都绝食五天,终于为国尽节。门人追亦他为“文节”。至今北京还保存着专门为纪念谢枋得而建的“谢叠山祠”。